1樓:戒為良藥
在春龍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
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2樓:鴟夷子皮
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在中國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依照我國北方一些舊俗,「二月二」早晨起來後,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擊房樑,把「龍」喚醒,然後用草木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回一條「金龍」。早餐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戶戶都要讓灶膛裡的灰圍繞房子撒一圈,叫圍社,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災禍都擋在外面,凡是有親人遠在他鄉的,這個圈一定要留一個口,意為盼其早回家鄉。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民間流傳著民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雲布雨,廣灑甘霖。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
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在四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分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中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3樓:帥的想毀容
二月二來歷很早了,相傳是上古時期為了紀念土地公公,是為了給土地公公過生日而來的節日。
在這一天,我們要做與龍相關的活動,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這樣的習俗,我國人認為龍是吉祥之物,是主管風雨的,而在二月二期間又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所以久而久之二月二就是龍抬頭節了。
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就是有習俗剃龍頭,相傳在這一天剪頭髮會帶來好運氣,也會帶來財富,所以很多人為了等到這一天留著長髮(古代的時候),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舞龍獅,反正只有跟龍有關的,都是寓意吉祥之意。
4樓:嗷大喵上海分喵
民間認為,龍是吉祥物,主管雲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氣, 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為土地神的 生日。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5樓:林顧姝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
一、二月
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專家解析「二月
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在**?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
所謂「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
在「三垣」外圍分佈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
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正月剃頭死舅舅」習俗實為訛傳
二月二的民間習俗
在春龍節這一天,我國古代民間都要焚香設供祭祀龍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
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
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
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國慶節風俗,國慶節的風俗習慣
國慶節的習俗都有什麼?國慶節有什麼習俗,看看吧 國慶節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 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 首腦或...
端午節風俗,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賽龍舟 端午食粽 掛艾草菖蒲等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專門設立的一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差不多主要有吃粽子,划龍舟,還有大門掛艾草。端午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菖 打午時水 洗草藥水 拜神祭祖 浸龍舟水 食粽 放紙龍 放紙鳶 拴五色絲線...
端午節 元宵節 春節 的 詩句 風俗 俗語 謝謝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公曆6月6日 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 賽龍舟 掛菖蒲 蒿草 艾葉 薰蒼朮 白芷,喝雄黃酒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貼五毒 貼符 放黃煙子 吃十二紅。端午節俗語有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