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律絕的四句五言詩都可視為古絕詞牌,有特定的格律及格式要求。律絕即是從內五律中擷取四句得到容(又稱截句),具體可以百科詞條「古詩」)五言絕句。詞牌一定,格律要求嚴格:
每句五字,屬於近體詩範疇,按特定格律(平仄規律),有律絕和古絕之分,通常為8句的近體詩(近體詩出現在初唐:詞的牌名,就像歌詞的名字一樣:每句七字七言律詩,共四句。
古絕為古體詩,則全詞字數、格律隨之而定。「填詞」也就是按照給定詞牌的格律,除首尾兩句其餘皆用對仗
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和詞牌名有什麼不同 15
2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篇幅、字數不同。
1、五言絕句,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2、七言律詩,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五十六字。
3、詞牌名,詞,又稱長短句。篇幅、字數隨詞牌不同而變化。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二、押韻、平仄要求不同。
1、五言絕句,押韻嚴格。講究平仄。自盛唐起,五言絕句通常嚴格遵守格律詩之規定。
雖然盛唐之後也有極少數按古詩的作法寫的不講究平仄與對仗的「古體詩」,但此時絕大多數五言絕句已經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體詩。
2、七言律詩,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其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詞牌名,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
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
三、對仗不同。
1、五言絕句,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擷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
2、七言律詩,要求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七言律詩以首聯、尾聯都不對仗為常格。
3、詞牌名,沒有對仗要求。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3樓:衡水游龍
絕句是指四句的詩歌。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言絕句。如: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言絕句。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律詩是指八句和超過八句的詩歌。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言律詩。如: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言律詩。
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不論絕句還是律詩,都是唐朝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
而詞是宋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詞的主要構成之一便是詞牌名。詞可以沒有題目,但是不能沒有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就是詞牌名。相同的詞牌名,字數、句數、格律要求一致。如果少一個字或者多一個字,都不能在叫這個詞牌名了。
但是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
4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律詩:每句七字,按特定格律(平仄規律),除首尾兩句其餘皆用對仗,通常為8句的近體詩(近體詩出現在初唐,有特定的格律及格式要求,具體可以百科詞條「古詩」)
五言絕句:每句五字,共四句,有律絕和古絕之分。律絕即是從五律中擷取四句得到(又稱截句),屬於近體詩範疇,格律要求嚴格。古絕為古體詩,不是律絕的四句五言詩都可視為古絕
詞牌:詞的牌名,就像歌詞的名字一樣。詞牌一定,則全詞字數、格律隨之而定。「填詞」也就是按照給定詞牌的格律,在對應位置填上符合該詞牌格律的對應詞句
5樓:天蠍的心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一詩以誦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
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詞,詩歌的一種。詞是一種**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有直接關係,詞的初期極盡豔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始於隋,定型於中晚唐,盛於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
原來整齊的
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詞的韻腳,是**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
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各有什麼特點?
6樓:莫冰
五言絕句的特點如下:
1、敘事方便:
由於增加了一個字,內容的含量擴大,從而能更好地敘事抒情。
2、形式靈動:
四個字的句型基本上都是兩個字的一組,每個字都比較單調、停滯。五言句可以由兩組或三組組成。兩組在第一組可以有兩個字,第二組可以有三個字。也可以逆轉。
3、表達情感:
五言詩的句子組合是不斷變化的,它能與情感的起伏相對應,因而能夠適應表達多種情感的需要。四言詩較為單調、停滯,能適應莊嚴舒緩的感情。冷靜、悲傷、輕微的傷感或喜悅也可以,因為它不屬於堅強、興奮、明亮、犀利的一路,有些可以與莊重、撫慰的聯絡。
七言絕句的特點如下:
從文學風貌論,七言絕句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
7樓:汝子非魚焉
1、風格不同
五言絕追求言情真摯,文字樸質一點也無妨,樸質處亦是動人處,而以調古意高為第一義。我們看初盛唐的五絕,尤其是五言古絕,多以質直之語結句,直言其情,少作興託之語。
而七言絕則追求風調高華,要特別講究措辭的優美,多為興託之語,貴有意象。而在表達的含蓄和措語的從容上,二者又具有共同的特點。
2、發展歷史不同
從詩歌史來看,五言絕句的風格比較穩定,唐以後的發展不是特別大。
七言絕句雖然傳統上以盛唐的高華、風神為正宗,但自中唐以降,七絕的風格是不斷的發展、變化著的,其題材領域也在不斷的開拓中。
8樓:公叔雁竹
五言絕句的特點: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有仄起、平起二格,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柳宗元的《江雪》、王維的《鳥鳴澗》、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陣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等。
七言絕句的特點: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第二四句倒數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代表作品有王昌齡《閨怨》、王昌齡《送柴侍御》、王之渙《涼州詞》、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岑參《逢入京使》、杜甫《江南逢李龜年》等
9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絕句格律要點
第2個字1-4句一定是「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第2個字和第4個字平仄相反。第3個字和第5個字平仄也相反。
最第5個字的平仄為:2、4句一定壓平聲韻,第3句一定為仄音,第1句可平可仄,如平聲則壓韻。
第1句第2個字為平聲則叫平起式,仄聲則為仄起式。若為平起式,第4句第1個字必為平聲,其他句第1個字可平可仄,若第1句還押韻,則第1個字為平聲。
若為仄起式,則第2句第1個字必為平聲,其他句第1個字可平可仄。具體如下:
五絕型別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型別二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型別三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五絕型別四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七絕格律要點
每句第1個字可平可仄,第2個字1-4句一定是「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第2個字和第4個字平仄相反,第6個字和第2個字的平仄相同,第5個字和第7個字平仄相反.
第2、4句最後一字必為平聲且押韻,第3句為仄聲且不押韻。第1句最後一字可平可仄,若平聲則押韻。若為第1句第2個字為平聲,即平起式,第2句第3個字必為平聲,1、3、4句第3個字可平可仄。
若為第1句第2個字為仄聲,即仄起式,第4句第3個字必為平聲,若第1句押韻,第1句的第3個字必為平聲,3、4 句第3個字可平可仄。
七絕型別一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七絕型別二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七絕型別三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絕型別四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注意到七絕和五絕平仄之間的聯絡沒有?其實五絕的平仄就是七絕去掉每句頭兩個字得到的.
10樓:警犬
絕句就是有四句,無言就是每句是五個字,七言就是七個字
律師就是有8句,五言七言的含義同上。
額,我說的是不是廢話,你想問的比這要深奧?…
11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絕句每個句子只能有五個字,七言絕句也只能有七個字.
推薦二十首五言或七言絕句古詩詞
12樓:泡泡一拍即散
《新嫁娘作》者:王建
下面將是七言絕句:
簡介:五言絕句:五言絕句是中國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
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
五言絕句規定:
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押韻嚴格。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他的押韻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
講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種基本句式。
關於對仗問題。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擷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因律詩是一般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的,對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並不作明確要求,那麼當把絕句看作律詩的後半截時,就是一二句要對仗,三四句不用。
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很少見的六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絕句即是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規定: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第二四句倒數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七絕格律分兩大類,合四種句式:正格平起式兩種:1、平起平收,首句押韻,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偏格仄起式兩種:1、仄起平收,首句押韻,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有什麼區別呢,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和詞牌名有什麼不同
區別主要有 首先,是五字和七字之差。其次,在平仄上也有差別,比如在七言中講究的一三 論,二四六分明,顯然就不適合於五言的句子,因為假如五言的句子第五字也不論,那這個句子就會孤平,孤平是律詩和律絕的大忌。另外,五言的拗救和七言也不相同。附說明 唐以前的詩歌,統稱為古詩或古體詩,唐時創立了近體詩或稱今體...
七言絕句有哪些,七言絕句都有哪些?
很多啊例 回鄉偶書 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
著名古詩大全 五言,七言絕句 ,著名古詩大全 五言,七言絕句 有哪些?
一 送別 2 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3 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二 八陣圖 2 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3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