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和方法,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及其意義

2021-03-20 02:41:35 字數 5788 閱讀 1237

1樓:延樹花揭培

由於感性負荷電流滯後電壓φ角,所以進行功率計算時,需要把電流向量投影到電壓向量方向上去,因此出現一個cosφ,這個相位角φ的餘弦稱為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也可以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意義:①

通過改善功率因數,減少了線路中總電流和供電系統中的電氣元件,如變壓器、電器裝置、導線等的容量,因此不但減少了投資費用,而且降低了本身電能的損耗。

②藉由良好功因值的確保,從而減少供電系統中的電壓損失,可以使負載電壓更穩定,改善電能的質量。

③可以增加系統的裕度,挖掘出了發供電裝置的潛力。如果系統的功率因數低,那麼在既有裝置容量不變的情況下,裝設電容器後,可以提高功率因數,增加負載的容量。

④減少了使用者的電費支出;透過上述各元件損失的減少及功率因數提高的電費優惠。

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及其意義

2樓:demon陌

方法:1). 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

2). 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

3). 避免電機或裝置空載執行。

4). 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

5). 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

6). 改善配電線路佈局,避免曲折迂迴等。

意義:1) 提高用電質量,改善裝置執行條件,可保證裝置在正常條件下工作,這就有利於安全生產。

2) 可節約電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企業的電費開支。例如:當cosø=0.5時的損耗是cosø=1時的4倍。

3) 能提高企業用電裝置的利用率,充分發揮企業的裝置潛力。

4) 可減少線路的功率損失,提高電網輸電效率。

5) 因發電機的發電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ø也就使發電機能多出有功功率。

3樓:匿名使用者

一。 提高功率因數的實際意義

1. 對於電力系統中的供電部分,提供電能的發電機是按要求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設計的,發電機長期執行中,電壓和電流都不能超過額定值,否則會縮短其使用壽命,甚至損壞發電機。由於發電機是通過額定電流與額定電壓之積定額的,這意味著當其接入負載為電阻時,理論上發電機得到完全的利用,因為p=u*i*cosø中的cosø=1;但是當負載為乾性或容性時,cosø<1,發電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為了最大程度利用發電機的容量,就必須提高其功率因數。

2. 對於電力系統中的輸電部分,輸電線上的損耗:pl=ri*i,負載吸收的平均功率:p.

=v*i*cosø ,因為i=p./v/ cosø,所以pl=r*p./v/cosø(v是負載端電壓的有效值)。

由以上式可以看出,在v和p都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功率因數cosø會降低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

在實際中,提高功率因數意味著:

1) 提高用電質量,改善裝置執行條件,可保證裝置在正常條件下工作,這就有利於安全生產。

2) 可節約電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企業的電費開支。例如:當cosø=0.5時的損耗是cosø=1時的4倍。

3) 能提高企業用電裝置的利用率,充分發揮企業的裝置潛力。

4) 可減少線路的功率損失,提高電網輸電效率。

5) 因發電機的發電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ø也就使發電機能多出有功功率。

在實際用電過程中,提高負載的功率因數是最有效地提高電力資源利用率的方式。

在現今可用資源接近匱乏的情況下,除了儘快開發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現有資源是我們解決燃眉之急的唯一辦法。而對於目前人類所大量使用和無比依賴的電能使用,功率因數將是重中之重。

二.提高功率因數的幾種方法

可分為提高自然功率因數和採用人工補嘗兩種方法:

提高自然因數的方法:

1). 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

2). 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

3). 避免電機或裝置空載執行。

4). 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

5). 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

6). 改善配電線路佈局,避免曲折迂迴等。

人工補償法:

實際中可使用電路電容器或調相機,一般多采用電力電容器補嘗無功,即: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一下為理論解釋:

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的方法可用電容器的無功功率來補償感性負載的無功功率,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感性負載於電源之間原有的能量交換。

在交流電路中,純電阻電路,負載中的電流與電壓同相位,純電感負載中的電流滯後於電壓90º,而純電容的電流則超前於電壓90º,電容中的電流與電感中的電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電力系統中的負載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總電流將滯後電壓一個角度,如圖1所示,將並聯電容器與負載並聯,則電容器的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從而使總電流減小,功率因數將提高。

並聯電容器的補償方法又可分為:

1. 個別補償。即在用電裝置附近按其本身無功功率的需要量裝設電容器組,與用電裝置同時投入執行和斷開,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直接接在用電裝置附近。

適合用於低壓網路,優點是補嘗效果好,缺點是電容器利用率低。

2. 分組補償。即將電容器組分組安裝在車間配電室或變電所各分路出線上,它可與工廠部分負荷的變動同時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分別安裝在各車間配電盤的母線上。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較高且補嘗效果也較理想(比較折中)。

3. 集中補償。即把電容器組集中安裝在變電所的一次或二次側的母線 上。在實際中會將電容器接在變電所的高壓或低壓母線上,電容器組的容量按配電所的總無功負荷來選擇。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高,能減少電網和使用者變壓器及供電線路的無功負荷。缺點:不能減少使用者內部配電網路的無功負荷。

實際中上述方法可同時使用。對較大容量機組進行就地無功補嘗。

4樓:於琇竺哲彥

由於感性負荷電流滯後電壓φ角,所以進行功率計算時,需要把電流向量投影到電壓向量方向上去,因此出現一個cosφ,這個相位角φ的餘弦稱為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也可以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意義:①

通過改善功率因數,減少了線路中總電流和供電系統中的電氣元件,如變壓器、電器裝置、導線等的容量,因此不但減少了投資費用,而且降低了本身電能的損耗。

②藉由良好功因值的確保,從而減少供電系統中的電壓損失,可以使負載電壓更穩定,改善電能的質量。

③可以增加系統的裕度,挖掘出了發供電裝置的潛力。如果系統的功率因數低,那麼在既有裝置容量不變的情況下,裝設電容器後,可以提高功率因數,增加負載的容量。

④減少了使用者的電費支出;透過上述各元件損失的減少及功率因數提高的電費優惠。

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和方法??

5樓:匿名使用者

提高功率因數,可以充分利用供電裝置和線路的容量,減小裝置、線路中的損耗。

方法很多,設計規範、設計手冊中都有:

1、提高用電裝置的自然功率因數,儘量避免輕載、空載執行;

2、減少非線性元件裝置;

3、加入無功補償裝置,如電容器(通常影響功率因數的原因都是感性負荷),可以有就地補償、分散補償、集中補償。

4、工業上也有應用同步電動機工作在功率因數超前(呈容性負載)狀態,也具有補償作用。

6樓:百度使用者

1、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通常採用哪些方法提高功率因數?

答:意義:

(1) 降低線路的功率損耗。

(2) 降低線路的電壓損失。

(3) 電源裝置的有功充分利用,提高供電裝置利用率,降低電能成本。

(4) 使發電裝置利用率提高。

措施:(1)採用並聯移相電容器補償;

(2)提高自然功率因數;

(3) 裝設調相機和裝設同步電動機。

改善電路功率因數的意義和方法?

7樓:匿名使用者

一。 提高功率因數的實際意義

1. 對於電力系統中的供電部分,提供電能的發電機是按要求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設計的,發電機長期執行中,電壓和電流都不能超過額定值,否則會縮短其使用壽命,甚至損壞發電機。由於發電機是通過額定電流與額定電壓之積定額的,這意味著當其接入負載為電阻時,理論上發電機得到完全的利用,因為p=u*i*cosø中的cosø=1;但是當負載為乾性或容性時,cosø<1,發電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為了最大程度利用發電機的容量,就必須提高其功率因數。

2. 對於電力系統中的輸電部分,輸電線上的損耗:pl=ri*i,負載吸收的平均功率:p.

=v*i*cosø ,因為i=p./v/ cosø,所以pl=r*p./v/cosø(v是負載端電壓的有效值)。

由以上式可以看出,在v和p都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功率因數cosø會降低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

在實際中,提高功率因數意味著:

1) 提高用電質量,改善裝置執行條件,可保證裝置在正常條件下工作,這就有利於安全生產。

2) 可節約電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企業的電費開支。例如:當cosø=0.5時的損耗是cosø=1時的4倍。

3) 能提高企業用電裝置的利用率,充分發揮企業的裝置潛力。

4) 可減少線路的功率損失,提高電網輸電效率。

5) 因發電機的發電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ø也就使發電機能多出有功功率。

在實際用電過程中,提高負載的功率因數是最有效地提高電力資源利用率的方式。

在現今可用資源接近匱乏的情況下,除了儘快開發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現有資源是我們解決燃眉之急的唯一辦法。而對於目前人類所大量使用和無比依賴的電能使用,功率因數將是重中之重。

二.提高功率因數的幾種方法

可分為提高自然功率因數和採用人工補嘗兩種方法:

提高自然因數的方法:

1). 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

2). 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

3). 避免電機或裝置空載執行。

4). 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

5). 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

6). 改善配電線路佈局,避免曲折迂迴等。

人工補償法:

實際中可使用電路電容器或調相機,一般多采用電力電容器補嘗無功,即: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一下為理論解釋:

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的方法可用電容器的無功功率來補償感性負載的無功功率,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感性負載於電源之間原有的能量交換。

在交流電路中,純電阻電路,負載中的電流與電壓同相位,純電感負載中的電流滯後於電壓90º,而純電容的電流則超前於電壓90º,電容中的電流與電感中的電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電力系統中的負載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總電流將滯後電壓一個角度,如圖1所示,將並聯電容器與負載並聯,則電容器的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從而使總電流減小,功率因數將提高。

並聯電容器的補償方法又可分為:

1. 個別補償。即在用電裝置附近按其本身無功功率的需要量裝設電容器組,與用電裝置同時投入執行和斷開,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直接接在用電裝置附近。

適合用於低壓網路,優點是補嘗效果好,缺點是電容器利用率低。

2. 分組補償。即將電容器組分組安裝在車間配電室或變電所各分路出線上,它可與工廠部分負荷的變動同時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分別安裝在各車間配電盤的母線上。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較高且補嘗效果也較理想(比較折中)。

3. 集中補償。即把電容器組集中安裝在變電所的一次或二次側的母線 上。在實際中會將電容器接在變電所的高壓或低壓母線上,電容器組的容量按配電所的總無功負荷來選擇。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高,能減少電網和使用者變壓器及供電線路的無功負荷。缺點:不能減少使用者內部配電網路的無功負荷。

實際中上述方法可同時使用。對較大容量機組進行就地無功補嘗。

進行無功功率補償提高功率因數,有什麼意義 如何確定其補償容量

功率因數提高可以減小變壓器,導線和其它電氣裝置的容量,控制裝置,電氣儀表的規格也可以相應減小。可以減少線路的損耗及壓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減少罰款。確定容量的簡單方法,就是知道你現在所用電機的功率因數cos 1,再知道你的功率因數想提高到多少cos 2,然後用這個公式 q p tg arcos 1...

請問功率因數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功率因數超前和滯後的意義是什麼

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系統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引數。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中的無功功率大,也就是說線路上除了流過正常的工作電流外,還要有大量的不做工的無功電流流過,從而降低了各電氣裝置的利用率,使線路供電損失大大增加。如果線路上的無功電流主要由電容性負載引起,它就會比正常工作電流超前90度,這時功率因數超前...

為了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常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此時增加了

總電流變小。感性元件上的電流和功率會變小,因為電壓會隨著電容是並聯而減小。你好 1 電容器並聯在電路中,為純電容性電流,並沒有消耗有功功率版。所權以線路的有功功率不會改變。2 電感性負載電路中的電流,包括了無功電流,並聯電容器進行補償時,電路的電感性電流由電容器提供,所以並聯電容器後,線路的總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