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是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這首詞作於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五月四日,第二天就是端午節。嶺南的舊曆五月,天氣已非常炎熱,連清涼如水的朝雲都要微微出了一身輕汗。那時端午節,女人們都要用蘭花香草來沐浴,然後用綵線臂纏,以期祛病除災。
蘇軾一想朝雲要沐浴,便想像到明天江水要「流香漲膩」,可見朝雲不僅肌膚如玉,她的身上還有一種天生奇香。
詞中描寫了端午沐浴的場景,綵線纏臂,可以不病溼;小符配身,可以闢五兵。「流香漲膩滿晴川」,脂香粉膩順水流淌,是一幅多麼美麗而熱鬧的畫面。而「佳人相見一千年」,則表現了兩人希望一直這樣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願望。
在老邁之年謫居南荒,朝雲已成了蘇軾最後的慰藉和感情歸宿。
注:朝雲(朝雲是蘇軾在杭州一妓院買來的侍妾,對其很是寵愛)在這裡被刻畫得十分「**」,她已經是一個豐盈的婦人了啊。關鍵是東坡重申了千年之約,接連表態,時光愈進,愛戀愈深。
端午那日,東坡為朝雲慶生,在窮荒之地辦了喜慶的宴會。他歡愉如「白髮之兒」,飲醉之後又想起自己的願望,說欲與朝雲一同昇仙。這種幸福令人沉醉,尤其是自以為命不長久的東坡,不料,天不遂人願,朝雲與他兩個妻子一樣先去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全詩譯文:
身上的輕微的香汗透過綠色薄綢,為了明天的端午節,今天沐浴芳香的蘭花澡。梳洗後,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滿了晴天的河流。
彩色的絲線輕輕纏繞在紅潤的玉臂上,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在美麗的髮髻上斜掛著。
美女們見面都互致節日的祝賀。
二、詞作原文:
浣溪沙·端午
北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三、評解賞析: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覽》卷31引《風土記》:
「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間有端午吃粽子、賽龍舟、吊屈原等風俗。
本篇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綵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
四、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與其弟蘇轍(1039~1112)和其父蘇洵(1009~1066)合稱為「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且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本文選自《東坡樂府》。
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元祐更化時,蘇東坡認為新法並非完全不符合實際,故又反對徹底廢除新法。紹聖紹述時,蘇軾更被一貶再貶,最後直到現在的海南省。
蘇軾的失意與他的政治選擇有很大關聯。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他傑出的散文作品標誌著從西魏發端、歷經唐宋的古文運動的勝利結束,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曲風 也以慷慨激昂而著稱,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選自《東坡樂府箋》。蘇軾的著名詩還有《記承天寺夜遊》,《定風波》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
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初為杭州通判。
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享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3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①·端午②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③,明朝端午浴芳蘭④。流香漲膩⑤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⑥。
佳人相見一千年。註釋:①浣溪沙:
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②端午:
民間節日,在舊曆五月初五。③碧紈(wán):綠色薄綢。
④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⑤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⑥雲鬟(huán):
女子的髮髻。 譯文: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
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不滿河面。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髮髻上。只祈願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關於端午節的名人名言。
4樓:塔木裡子
一、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三、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四、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五、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七、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八、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九、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十、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十一、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簷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十二、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望採納❤️❤️
6樓:鄭秀妍王道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
7樓:匿名使用者
1、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2、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4、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5、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6、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7、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8、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9、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10、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11、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2、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13、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14、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5、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16、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17、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18、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9、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20、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1、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22、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23、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4、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
25、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26、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7、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28、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9、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30、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8樓:花妮哈哈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