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拍
六禮,即古代婚禮的六道儀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1)納采,即男方向女方求婚、等同現今的「相親、說媒」。
(2)問名,即男方的媒人問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後到宗廟裡占卜吉凶,結果為吉的才能進行下一步,凶的則到此為止。
(3)納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後定下婚姻。
(4)納徵,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家。
(5)請期,即請女方確定結婚日期。
(6)親迎,婚禮之日,男方必須親自去女方迎接,然後男方先回,在門外迎候。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由來
據說六禮是創於周朝的,有學者認為周文王時代已有六禮,不過亦有人不從六禮。
漢平帝元始三年,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傳千朗史家屬可行親迎,次年立皇后亦納采、卜吉。 魏晉南北朝時,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禮都沒有請迎,自東漢到東晉時很多時都不依六禮成婚。
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隨六禮。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徵」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將「納吉」和「納徵」合為一禮,所以只有三禮。
元朝時,婚禮會加多議婚一禮。
明朝洪武元年時,方以朱子家禮為標準制定婚禮。
清朝時,據通禮記載,漢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禮,但都拼入了成婦成婿之禮,而古代的六禮亦只餘下「議婚」、「納彩」、「納幣」、「請期」與「請迎」五禮。其他士、庶人結婚都比較簡單,而民間的婚禮一般都會依朱子家法進行。
2樓:匿名使用者
周公六禮
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條件,即六禮。六禮的內容包括了六個方面,實際是婚姻成立的六個程式:
一是納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禮求婚。
二是問名,即男方的媒人問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後到宗廟裡占卜吉凶,結果為吉的才能進行下一步,凶的則到此為止。
三是納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後定下婚姻。
四是納徵,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家。
五是請期,即請女方確定結婚日期。
六是親迎,婚禮之日,男方必須親自去女方迎接,然後男方先回,在門外迎候。
3樓:匿名使用者
婚嫁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採 俗稱議婚或說媒,請媒人到女方說媒,瞭解女方的心意,看看這門親事有沒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親時,通常以活雁作禮,象徵忠貞不二。
問.名 問名:俗稱「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寫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觀查幾天,如果家中這幾天都平安無事,就再將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後的三天內,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燒香拜拜。
在這幾日內,男女雙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發生被偷盜、物品損毀、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麼婚事就不成了。 納.吉 又稱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訂婚。問名後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請媒人到女方家致贈禮物,並通知女家決定這門親事,同時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給新娘枚金戒子 。
納.徵 俗稱大聘或完聘,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納徵通常在婚禮前十日至一個月內進行,除了要準備聘金外,還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禮,聘禮名稱都有吉祥的涵意,數量為雙數,取成雙成對的意思。 請.期 俗稱擇日,由男家選定婚期大喜之日,並請求女方家的同意。
親.迎 正式舉行婚禮。把新人的八字都寫在紅紙上,請擇日師擇定黃道吉日,並由媒人奉送雙方同意後,舉行迎親儀式。
古代人成親也就是結婚的時候的過程?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精粹。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鑑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
」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
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
婚前禮,即「訂婚」
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據禮記昏義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而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據說六禮是創於周朝的,有學者認為周文王時代已有六禮,不過亦有人不從六禮。
漢平帝元始三年,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傳千朗史家屬可行親迎,次年立皇后亦納采、卜吉。 魏晉南北朝時,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禮都沒有請迎,自東漢到東晉時很多時都不依六禮成婚。
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隨六禮。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徵」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將「納吉」和「納徵」合為一禮,所以只有三禮。
元朝時,婚禮會加多議婚一禮。
明朝洪武元年時,定方以朱子家禮為標準制定婚禮。
清朝時,據通禮記載,漢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禮,但都拼入了成婦成婿之禮,而古代的六禮亦只餘下「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與「請迎」五禮。其他士、庶人結婚都比較簡單,而民間的婚禮一般都會依朱子家法進行。
三書六禮
三書 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
聘書 聘書是訂婚用的書,於「納吉」(過文定) 時男家交給女家。
禮書 禮書是「納徵」(過大禮) 時使用的書,禮書內會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 顧名思義,迎親書即迎娶新娘時的書,即在「親迎」時使用。
六禮 納采 又稱「採擇」,相當於後世所稱之「提親」、「說媒」。表示男方曾審慎考慮之後所做的決定。 《文公家禮》說:
「納其採擇之禮,及今世所謂言定也。」而古代較為樸實簡單,具《儀禮
5樓:匿名使用者
婚嫁 婚嫁程式:舊俗「三茶六禮成親」。「三茶」,即三次送禮。
寧都客家人對結婚、做屋等饋贈禮品中要有一項茶葉,故俗稱「送茶」。「六禮」,即婚嫁過程中的門項程序。1、納彩,男方託媒去女方提親。
2、問名,問女方名字及生辰,俗稱「開小八字」。3、納吉,男方卜得吉兆,雙方八字相合,男方備禮通知女方,決定成親。4、納徵,男方給女方送彩禮(要禮金、衣衫、食物),俗稱「開紅貼」、「開大八字」、「大定」、「過定」,今謂「訂婚」。
5、請期,男方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求其同意。俗稱「報日子」、「定茶」。6、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一般稱為迎新。
民間俗稱男方叫「歸親」,女方叫「行嫁」、「歸門」。今謂「結婚」。 婚嫁禮儀:
過去時興「花轎」,男方發轎到女家將新娘抬回。上轎之前,女方一家要號啕大哭,俗稱「哭嫁」。說是不哭會使外氏窮。
新娘進門後,拜堂,飲交杯酒,用新草蓆鋪地為道,踏在席上走進洞房。迎娶時,男方要出多種財禮給岳父母的「辭神禮」、給侍孃的「插花冖」、首士的「開剪禮」、廚師的「開杓禮」,以及小孩湊熱鬧的「開門禮」等等。請客送禮的習俗是「先請後賀,不請不賀」。
拜堂時,長輩要送拜禮,名叫「贄敬」,俗稱「拜見」。 招親:舊時,男到女家招親,俗稱「招郎」。
改嫁:舊時,寡婦改嫁,非常艱難,俗有「嫁次老公出道世」的諺語。約定再醮日期,必須在夜深人靜時悄悄離家,偷偷溜出村莊(絕不能經過「後龍山」)。
到了半路換鞋上轎。改嫁的寡婦人稱「夜橋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