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說對對真善美的看法,你對真善美是怎樣理解的

2021-03-21 04:25:56 字數 4127 閱讀 4215

1樓:匿名使用者

0推薦 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類追求真善美,就是追

求品味,追求覺悟,就是追求快樂的人生,人往高處走,無私奉愛人最美!只要每一個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達對世界的愛,對生命的愛。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美麗,生活將會更加燦爛。

社會是複雜多變的海洋,駕駛生活的小船必須經得起風浪。在人生的海洋上,當一條小船滿載著真善美路過時,你呀,一定要打起訊號,向她微笑。

一輪滾滾紅日,她散發的是真、是善、是美的陽光。溫暖耀人,溫情大地。

影片《一路上有你》中的小男孩雖外表醜陋但內心卻非常的善非常的真。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善良,而是因為善良而美麗」.塞門是那麼的勇敢,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感動.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真善美",也會為表現"真善美"的事情而感動,但往往自己卻做不到.海倫.凱勒通過《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表現出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嚮往與渴求,也認真剖析了自己的心靈,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知道為什麼,都對自己的行為表示了"寬恕".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來強調自己對道德的修養,而最高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

我們應該在所謂的忙碌中抽一點時間來想想自己的所做所為......

2樓:平凡一塵

真就是無論對人對事都要真誠

善就是對待弱小和需要幫助的要有善心,忽以善小而不為美就是美德,受人尊敬得人所具備的品行

真善美是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你對真善美是怎樣理解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真善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zhēn shàn měi,意思是指原始的本質的真實的真誠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多用來形容人的德操和性質具備良好品質的事物。

真:真實,比如每個人都希望知道真相。

善:有佛家與儒家之分,真誠引發良知而做出對別人有益而適當的行為,良知每個人都有,但是未必起作用,所以需要真誠的力量來引發,真誠在《易經》孔子有定義為「閒邪存其誠」和「修辭立其誠」即「防範**來儲存內心的真誠」和「修飾言語行為來精確表達內心的真誠」,代表真誠與**勢不兩立,「真誠的偷錢包」,這句話不能夠成立,而且還需要適當的行為才能夠表達自己想要說的做的,否則可能會表達錯誤。關於做善事,比如:

幫助別人,但是佛家講的善因為眾生皆有佛性,眾生平等的原因,所以不可以狹義的完全定義在人的身上,但是儒家講的善要定義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因為儒家講究人文,只針對人進行研究,不針對老虎獅子等動物。

美:完美,從感知或情感出發,比如:藝術美,對生活完美的憧憬,有時候生活很享受的時候,一杯咖啡就完美了,但都要從感知或情感出發,一個人如果是眼睛有疾,看不到東西,就不能欣賞畫面的美,畫面再美好看不到毫無意義,情感比如情侶之間的美好感覺,也是一種美,每個人對別人的要求有自己不同的完美標準,並不統一。

4樓:匿名使用者

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故此凡人皆有合乎神性情之【善性】,如真、善、美、智、仁、勇等美德。

然而,在人裡面還有【惡性】,與「善性」相爭,此即中國理學所謂「理欲之爭」。古今中外,所有認識人性者均承認此事實,這個「惡性」就是罪這兩個律的交戰,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理欲之爭。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理』,就是我們受造生命裡的為善成分;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欲』,就是那住在我們墮落身體裡的『罪』,也就是那在我們肉體中的『惡』。

『理』雖然有的成分是出於人的良,卻是在人的心思裡執行,所以『理』所執行出來的善,是出於或經過理智的。『欲』雖然與人墮落的天性有關,卻是在人的肢體,就是身體中發動,所以『欲』所發動出來的惡,是出於情慾的;就是因這緣故,一個理智強的人較能行善,一個情慾盛的人容易作惡。可以說,人所行的一切善,都是出於或經過人心思中的理智;人所作的一切惡,都是出於人肢體中的情慾。

人心思中的理智若佔上風,就使人行出善來;人肢體中的情慾若居優勢,就叫人作出惡來。 二 罪

罪在人裡面,叫人不能如願以償。沒有人願意貪婪、嫉妒、**;沒有人願意自誇、狂傲、欺詐;沒有人願意暴躁、邪淫、縱慾;沒有人願意怨天、尤人、咒詛。但是,人卻無法脫離這些「惡性」。

請讀以下**:

「我知道住在我裡面,就是我肉體之中,並沒有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章十八節)

「若我去作所不願意的,就不是我行出來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罪行出來的。」(羅馬書七章二十節)這就是人的寫照。 雖然人自古想盡一切方法,去脫離犯罪,然而:

行善不能救人脫離罪,

教育不能救人脫離罪,

道德不能救人脫離罪,

唸經不能救人脫離罪,

拜佛不能救人脫離罪,人生的寫照,就是一幅善惡兩性彼此相爭的圖畫! 【除了善的律、惡的律、聖經說還有一種叫生命的律】宇宙中一切稱為生命的,只有神的生命算得『生命』。所以聖經說,人沒有神的生命,就是沒有生命。

(約壹五12,約六53。)並且聖經有的地方(像約一4)說到神的生命,也好像是把神的生命當作獨一的生命。這些都是證明,只有神的生命是生命。

因此只有神的生命,性質是『生命』的,其他一切的生命,性質都是別的,算不得是『生命』的。所以我們靈裡生命之靈的律所出於的生命,既是神的生命,性質就是『生命』的,不像前面所說兩個律所出於的生命,性質乃是『善』和『惡』的。 生命和善是不同的。

雖然生命是善的,但善不是生命;雖然出於生命的都是善的,但善的不一定都是出於生命的。伊甸園中生命樹和善惡樹的分別,十足的表明這件事。生命樹和善惡樹的分立,就是告訴我們,生命不只和惡有分別,就是和善也有分別;生命怎樣是在惡之外,也照樣是在善之外。

所以聖經給我們看見,生命和善與惡乃是三件不同、各自分立的東西。善是屬於受造良善之人的,惡是出於撒但那惡者的,生命是在於神這生命源頭的。所以一題到善,我們就該想到受造良善的人;一提到惡,我們就該想到**的撒但;神說還有個律就是生命的律,一提到生命,我們就該想到生命的神。

比方,神的律在我們外面要我們不可有貪心。我們魂裡為善的律,一碰到神的律在我們外面向我們所有的這個要求,馬上就要答應,並立志不再有貪心。但這時我們體裡犯罪的律,也馬上起來反抗,叫貪心在我們裡面發動,使我們不能成全神的律那不可有貪心的要求。

這時,我們無論怎樣立志、努力,也不能免去貪心。反而,我們越立志、努力,要免去貪心,貪心就在我們裡面越發發動!因為什麼時候我們魂裡為善的律,一因著我們外面神的律的要求,而叫我們願意為善,什麼時候我們體裡犯罪的律就叫惡在我們裡面發動,而與我們的善念抗爭。

並且我們魂裡為善的律,總不是我們體裡犯罪之律的對手,在每次這樣抗爭的時候,差不多都是要敗於我們體裡犯罪之律的。但是感謝神,一個得救重生跟隨**的人靈裡生命之靈的律,是強過我們體裡犯罪之律的,能拯救我們,釋放我們,使我們脫離那犯罪的律。我們若不再憑著魂裡為善的律立志、努力,而順著靈裡這生命之靈的律活著,我們就必蒙拯救,脫離體裡犯罪的律所發動的貪慾困擾,而成全我們外面神的律那不可有貪心的要求,並活出神的人生。

5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是:

真,有兩層含義。一是真實的存在。二是什麼樣的人生是值得過的。

一已經被康德老師傅證明為不可知。對我們有實在意義的是第二個真。也就是倫理學的真。

這個真我們是有可能認識的。

善,沒什麼好多說,就是和諧。其他解釋都無法獨善其身,會招致矛盾。

美,超越道德判斷的就是美,即超善惡的。美有一個基本特點————純淨。

別去問為什麼是如此的。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這意味著,他有一個侷限。如果上帝眷顧他,將給他更高的啟示。但就我所知,這是目前我所能夠理解的全部。

300字真善美的演講稿 網頁內容

如何理解「讓人深切的體味到人類古今相通的一種情感,那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我鍾愛」這句話

6樓:飯糰在滾動

我的理解是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喚起了人們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7樓:向北

就是一種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連線古今的一種情感,這就是真善美的強大, 也只有真善美能夠成為永恆。

8樓:匿名使用者

對真善美的嚮往,

是來自人的本性的追求,

不管是遠古人還是今朝人都如此.

人的後天之性,

是來自於滿足於日常生活中為了名利情的佔有而發出的各種意念.

在實現了享樂之後,

人並不能從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意,

由此本性的嚮往呼之欲出.

也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要放到正個文章裡看吧

請大家說說對重走長征路的看法,請大家說說對重走長征路的看法

這種精神的確要傳下去,但不一定都應該用重走長征路的方式來體現。我認為他們這種行為屬於譁眾取寵,為了造勢,為了擴大知名度。你以為他們現在去重走長征路真的是走過去的?他們會爬雪山過草地?可能嗎?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紅軍長征有特殊的現實背景,現在去重走長征路能傳播什麼樣的精神?這只是個人意見,謹供參考...

請大家說說對物聯網的看法,我對物聯網的認識

其實這個概念在國來外自 很早就提出了,而且一直也在發展.但是受制於各種技術的不成熟,一直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現在技術已經慢慢成熟,而且已經在很多領域廣泛應用 物流 交通等 這個概念慢慢就會滲透進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我想相信物聯網會引領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的.我對物聯網的認識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

大家說說對人生的看法,人活著為了什麼很喜歡叔本華說

挺好的。1 哲學入門單戶廁鞠丿角搽攜敞毛書籍之一。2 裡面的人生哲理易懂。3 叔本華的文風幽默詼諧可愛。4 這是偉大哲人叔本華的巔峰傑作,迷茫者的燈塔之書,被譽為通俗實用的哲學入門經典。5 翻開本書,徹底讀懂 人是什麼 人有什麼 你在他人眼中是什麼 6 本書能幫助我們在茫茫人世成為一棵參天大樹,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