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們幫忙看看這幅羅振玉的甲骨文內容是什麼?急需幫助,謝了

2021-03-21 08:35:40 字數 5677 閱讀 479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殷契遺文啊,這副對聯是羅振玉的代表作。

聯中文字為:「惟羊惟牛,以享以祀;為賓為客,來燕來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羅振玉寫的甲骨文集聯的釋文,哪位老師能給解讀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釋文右起:

登降淵陵學康樂,歸來田園效泉明。

甲骨文是什麼 20

3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時,寫在獸骨或龜甲上的文字,又稱殷墟文字,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藝術文字。**初年經董作賓先生的研究整理,將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期:

盤庚武丁時代

祖庚祖甲時代

稟辛康丁時代

武乙文丁時代

帝乙帝辛時代

這五期甲骨文的書風各有特色,有興趣者可自行研究。以文字特性來說,甲骨文還保留著繪畫的色彩,但又不失素描式的寫意神態,在排列上不似一些

4樓:水金南海

一、甲骨文的發現

2023年,一場考古學、古文字學的「大**」,使得全球文化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中國的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成堆的龜殼和牛肩胛骨上刻著一行行古怪的文字。無言講述著消亡太久的歷史故事……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辭文字」,「契文」或「殷墟文字」。內容多為占卜的記錄,為公元前十四世紀到十一世紀,即商代後半盤庚遷殷到帝辛滅亡時期八世十二王273年間的文字。清末年被河南安陽小屯村農民在耕田挖溝時掘出。

光緒二十五年時由古董商人攜至京城,由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判定為殷商遺物。並審定為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自從2023年開始發現,迄今已達百年有餘的歷史,到底是什麼人首先認識和蒐集的,學術界公認是來自山東福山人王懿榮。

山東煙臺王懿榮紀念館館長呂偉達在其主編的《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一文中,對殷墟卜辭出土,發現及王懿榮殉難後,甲骨文被後來者繼承等一系列問題作過詳實的交代。著名甲骨學宗師胡厚宣生前在其《再論甲骨文發現問題》論著中引用大量的事實依據和詳細材料,實事求是對王懿榮首先發現甲骨文,作了蓋棺定論性總結:

「在甲骨文發展近百年的今天,我們仍可以說:殷墟甲骨文是在2023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已亥,由山東福山人,名叫王懿榮的,首先認識並加以蒐購的。與王懿榮同時辯別蒐集甲骨的,還有天津的孟定生和王襄」。

2023年羅振玉在其《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說:「光緒已亥(光緒二十五年,2023年),予聞河南之湯陽發現古龜甲獸骨,其上皆有刻辭,為福山王文敏公所得,恨不得遽見也。

2023年王國維在他代替姬佛陀所作《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序說:「光緒戊 戌己亥,洹曲厓岸,為水所池齧,土人得龜甲牛骨,上有古文字,估客攜至京師,為福山王文敏公懿榮所得」。

2023年,有容庚《甲骨文字之發現及其考釋》一文刊(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一卷第四號)說:「甲骨文字發見於河南安陽縣城西北五里之小屯中,東西北三面,洹水環焉,殆《史記?羽本記》所謂『洹水南殷墟上』彰德府志所謂『河亶甲城』者是也.

……清光緒二十五年(**紀元前十三年)始出見於世.

其文字刻於龜甲獸骨上,估客攜至京師,售於王懿榮。」綜上所述;王懿榮為首先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已舉世公認。

王懿榮在《尚書?多士》篇中就讀到「惟殷先人,有典有冊」但在春秋末期,孔子在談到古代的禮制時,就發出了「殷禮不足徵」,文獻不足的感嘆。那麼殷代的典冊是什麼樣?

它們都到**去了?王懿榮帶著這樣疑問,對所蒐集到的甲骨進行研究。很快就確定甲骨上所刻的確實是文字,是商代用來占卜的卜骨,是商代的檔案,也就是殷商人的典冊。

王懿榮身後的甲骨文大部分轉入了劉鶚之手。劉鶚(1857-1909).字鐵雲,江蘇丹徒人。

曾以所著《老殘遊記》而聞名於世。劉鶚精算學,水利,善醫術,曾在上海行醫。後棄醫經商,但盡蝕其本,乃投效於金石學家吳大澄門下。

光緒十四年(1888)黃河在鄭州決口。劉鶚以治河有功,而聲譽大起。在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時候,他正在北京候補知府。

因為是吳大澄的學生,涉獵了金石學,所以與王懿榮的關係也極為密切,成為至交密友。王懿榮還沒有來得及對所蒐集的甲骨文資料進行總結,著書立說,便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為國殉難了。當時王家把王懿榮生前收藏的甲骨文,大部分轉讓給了劉鶚。

劉鶚自己也大量收集甲骨文。一是委託一位商人奔走在昔日的「齊魯趙魏之鄉」用了約一年的時間,收集到約三千片,加上其兒子到河南收購甲骨,共計五千片。甲骨文的確定,震驚了國內外學術界。

它不僅給中國的歷史學,古文字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而且在考古學,古代科學技術,金石書法藝術的研究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王懿榮不僅是確認甲骨文的第一人,也是開創我國甲骨文研究歷史的先驅。王懿榮這個名字,永遠值得紀念!

是他慧眼識珠才有甲骨文重見天日。儘管王懿榮身前沒有對所發現和收購甲骨卜辭留下理論言辭。但歷史是忠實的裁判,會記錄下這位功臣的足跡 。

甲骨文的發現奠定了王懿榮為甲骨文之父的歷史地位。

二、甲骨文的書法

殷墟甲骨為刀筆文字,從出土的甲骨文字看來,那時已有毛筆和朱墨,有調和朱墨的石臼和硯盤。墨書的「祀」字,見於一塊陶片,候家莊1001號大墓裡還出過一個朱書的石碑。朱書的文字,還常見於卜骨的背面,甲骨文還有一些朱書未刻或書後只刻了一半的卜辭。

說明殷代已有書寫的毛筆和顏料。特別是有的龜甲上大字填朱,小字填墨,朱墨互襯,鮮豔奪目。這種跡象決不是偶然,可以窺見殷人書家純樸的審美契刻技藝。

在卜辭契刻中,有單刀、有雙刀、有復刀,用刀和削契刻。有的刻後又復颳去,也有颳去又後重刻的卜辭。有的在一片甲骨之上,分別塗朱或塗墨。

記事文字,有的還鑲有鬆綠石,像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宰牛骨」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的「虎骨刻辭」,原來都鑲有鬆綠石,現在已經殘去了絕大部分。但著錄在《殷契佚存》黃浚舊藏的那片「壬午獲白兕」的殘片,上所鑲嵌的鬆綠石,就清楚可見。這些個文字,琳琅絢麗,殊為美觀,真是一種極為精妙的藝術佳構。

研究甲骨及書法,其甲骨文三次重大發現及三個重要地點值得關注和重視。

2023年殷墟考古發掘之yh127坑所藏17096片甲骨(它佔近百年來發現的15萬甲骨片總量的十分之一以上),系由安陽出土後運至南京的**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其三分之二是在南京室內剝離出土的。此次發現不僅數量驚人,而且整理的刻辭卜甲達三百版。其中有一塊產自馬來半島的大龜長達四十四,寬三十五釐米,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塊卜甲。

由董作賓、胡厚宣兩先生率技工細心剝離、整理、著錄。

2023年殷墟考古發掘之刻辭甲骨5335片,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甲骨文發現最多的一次。此次發掘多出於殷代的窖穴與文化層中,並與陶器共存,對甲骨文的分期斷代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其出土刻辭甲骨,以卜骨佔絕大多數,卜甲只佔甲骨總數的百分之一點四。在卜骨中,大塊的基本完整的牛肩胛骨上百片,這是以前未有的發現。給甲骨學和商史研究及武丁時期甲骨書法特徵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穎的資料。

2023年安陽花園莊東地h3甲骨坑發掘甲骨1583片,此坑甲骨,以大版的卜甲居多,其中完整的卜甲755版,特別珍貴的是上有刻辭的完整卜甲三百多版,佔有字甲骨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這是自2023年h127坑及2023年小屯南地甲骨以後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發現。花東h3甲骨卜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對甲骨文斷代研究,學術界都採用董作賓先生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①中列舉五期分法,十項標準。一些學者在斷定某片甲骨的時代,常依據字型進行分期,將其上的干支字與董作賓制定的甲骨文『干支五期演變』中的字型進行對照。由於甲骨出土不斷有新的資料出現,對董作賓先生《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一些標準進行分期甲骨時代,以不能解決新出土甲骨斷代的需要。

學者們認為對甲骨文的分期斷代,必須從多方面考慮。要注意區分不同的卜辭組對卜辭出土的地層、坑位、共出陶器等形態,為研究那些較早的卜辭顯得尤為重要。要注意對卜辭的內容(稱謂、貞人、事類、字型。

文例等),進行綜合性分析,才能在董作賓先生〈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新問題,新資料作科學的判斷。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尚有更新的出土資料在不遠的將來會出現在人們面前。

河南安陽因出土甲骨,北京因山東人王懿榮發現甲骨,南京因研究甲骨(特別是2023年yh127坑,17096片甲骨研究),成為甲骨文研究重要的聖地而舉世聞名。甲骨文書法的創立要首推羅振玉和董作賓,是羅振玉的創立和董作賓的實踐,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光大。現代甲骨文書法史從實際意義上講是由二位宗師開局,才有今天這樣百花齊放的書法創作格局。

103年的現代甲骨文書法史,在中國漫長的書法長河中是短暫的,但其意義承上啟下。最早的中國文字型系的形成是甲骨文,而最晚露出「廬山真面目」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珍品也是甲骨文。這無疑給中國書法史增添了戲劇性。

5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內容,除極少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故又稱"卜辭"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

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發現時間應該是在清末光緒二十五年以前。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村人於耕種時,在土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奧難辨的文句。

當時,村人當作龍骨轉售給藥店為藥村。直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學家王懿榮發現,肯定了它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轟動了學術界。復經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諸家的先後蒐集考究,其中羅振玉更是瘁盡全力以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學」的地位。

甲骨學的著述,最早見於劉鶚的《鐵雲藏龜》,清光緒二十九年(1902)出版,續有孫詒讓的《契文舉例》、羅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待問編》。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纂》、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王襄的《室殷契類纂》、葉玉森的《殷契鉤沉》、《說契》、《研契譚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編》、孫海波的《甲骨文編》、董作賓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釋》、金恆祥的《續甲骨文編》、嚴一萍的《殷商編》、《甲骨文斷代研究新例》、繞宗頤的《甲骨文續編》、《殷墟文字甲乙編》。還有歐美傳教士及日本學者等,亦先後於2023年**研究院繼續發掘時,在我國蒐購甲骨甚豐,並多有專著發表。

近三十年來,對甲骨學最有貢獻的,當推董作賓先生。董氏曾親自參與發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據殷代卜辭,將過去甲骨學的研究階段,分成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從光緒二十五年(1899),到**十六年(1927),共為二十八年,後期自**十七年(1928),到**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字大體上有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文字風格衍變可以說是由契刻體向筆寫體方面發展的。董作賓據殷代卜辭,把占卜人群,分為五個時期。以甲骨文字變化,書體變遷,追溯時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為例,闡明其字形。

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變化過程中,發現了各期甲骨文書寫風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時)的書法風格,巨集放雄偉,以甲骨大版大字為代表作。此類大字是用大力刻鑿而成的,筆劃粗壯,並填有朱墨(硃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麗的小字,極為精彩。

這些都是承受中興英主武丁時代風格,其氣魄之巨集放,技術的熟練,頗為驚人。其書家有韋、永、賓。

第二期(祖甲、祖庚時代)書風較為謹飭。祖甲、祖庚是繼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賢君,所以當時的卜師,嚴守規則而少變化。其書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廩辛、庚丁時)書風轉變,陷於頹靡,前期老書家已經作古,豪放書風掃地,當時的書家,筆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筆誤頗多。此期書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時)的卜人,卜辭上不署書契者的名字,這一時期新興的書家,盡去前期筆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動、勁峭、時逞放逸不羈之趣。此期署名之書家,僅狄一人,其餘尚未發現。

第五期(帝乙、帝辛時代)的書風、除少數獸頭大字刻辭外,其餘的都異常嚴肅工整。理由是: 占卜事項,王必躬親,卜辭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蠅頭小楷,文風乍變,製作一新。

其書家有泳、黃。

老師們給看看這是和田玉的嗎,請老師幫忙看看這是真的和田玉嗎

從鑑定角度來說,這件是和田玉。但不是新疆和田玉,而是廣義和田玉里邊的韓料,青白山料質地,料質嫩,結構疏鬆,製作粗獷。玉器市場 在300元以內為正常賣價。請老師幫忙看看這是真的和田玉嗎 有證書的話你可以用手機掃描證書上的 在網上可以查到相關資訊的,就是真的。不過證書只能證明是不是和田玉,其實和田玉有很...

請老師幫看看這幅畫是誰的作品,請老師幫忙看看這幅畫 作者名

這麼看,是看不清楚的。只有拍攝得清晰一些,通過落款和畫家印章才能分辨清楚。請老師幫忙看看這幅畫 作者名 金錢歸天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已亥初春友孫。你的 照的模糊,印章太花。請老師幫忙這幅畫的作者是誰畫的,謝謝。齊璜就是齊白石老人。但畫上怎麼沒有找到這幾個字?請老師幫...

請老師們給看看這是什麼玉呀,老師們給看看這是什麼玉石嗎?

您好目測是和田玉籽料人物掛件 俄料,稍帶糖色 整體品相較為一般 滿意還望採納 老師們給看看這是什麼玉石嗎?這是改革開放以後開發的一種新的石料 叫丹東石 這種石料因為其存在的玉質,凍狀的質感,而被包裝雕刻成貴重石料,做成印章 來冒充價值連城的將軍凍,和封門青。其市場價值比較低,和貴重石無法媲美。岫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