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青墳塵荒寫一首七律詩,要求押韻,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2021-03-21 20:48:23 字數 6525 閱讀 2341

1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要按古漢語的平仄還是現代普通話的平仄?要是按古漢語的平仄就要去翻韻書,我就只能對你說抱歉了,因為這個東西沒個十天半個月很難搞首詩出來。要是按現代漢語的平仄你也要失望,因為嚴格來講普通話的讀音是完全錯誤的,它沒有入聲了,簡單來說,你要是要求嚴格的平仄估計在知道里沒人做得到。

你不是故意的吧,要求格律平仄了還要要求字面?

而且寫詩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你就說青墳塵荒,這是什麼意思,你要表達什麼?估計李太白復生也只有說,奈何奈何可奈何了

關於墳墓的七律,詩歌

2樓:火星鼠

清明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急急急、求兩首首自創的七律詩或者五律詩都可以、要求就是要講求押韻和平仄、萬分感謝

3樓:匿名使用者

懷想連篇愛母間

念知常存在我先

母愛兒女共沾邊

親情感懷久更添

去年今日與世故

世界有變心想念

周朝日月風雨度

年頭春來還記住

贈言賦詩今告知

之乎者也要有思

慧眼瑞目親可痴

娟花蜂來採蜜吃

楠木春天茂密

林綠江南幽寂

果實今有幾多

瑩秀可人當記

回首觀望丁香花

憶苦思甜玲瓏誇

往返轉折玲鐺巴

事已追想樂哈哈

回憶往事(藏頭)丁玲玲樂(藏第5個字)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意如前片語展。

愛字無價思幾番,

你之倩影望欲穿。

一朝難得金玉緣,

生當立誓護紅顏。

一任真摯心緒定,

世代相隨到天邊。

生日快樂

生聚同相慶,

日盼共言歡。

快意顏永駐,

樂與枝理連。

祝你生日快樂

祝福應乘早,

你我任蕭遙。

生活多煩惱,

日月輪次倒。

快意上雲霄,

樂音寄紙鷂。

請求幫忙創作一首關於校園思鄉的七言律詩,要求有嚴格的平仄和押韻,最好是平起仄收或者仄起平收。 5

5樓:匿名使用者

校內朗朗讀書聲

園間綠綠春花生

思緒縈繞在心頭

鄉情鄉音難捨爭

6樓:有愛就有翔

早上起來照鏡子 發現鼻毛特別長

拽了幾下拽不掉 想起家中刮鬍刀

鼻涕一把淚一把 哭完以後***

打完以後精神好 高高興興上學去

以「我是暉翔」為首句字 寫出一首七言律詩 要求押韻 平仄 最好是寫風景畫

7樓:忘邪

知明月為何明,

非無常賢者停。

應人間多少事,

越流光夢夜清。

ps:不太擅長平仄,所以本詩可能不那麼嚴謹。

8樓:小喇叭

我心飛翔志向高,

是非功過如江潮。

暉映千里胸有竹,

翔龍騰達在今朝。祝福。

七律必須按照嚴格的平仄要求來寫嗎?

9樓:蘊藉而安

不論平仄的情況大致如下,不過也有規則的。

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詩中如果多用拗句,就變成了古風

式的律詩。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認為拗句之一種,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樣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現在再談幾種拗句:它在律詩中也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後面還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

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補上一個平聲。

下面的三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⑴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

以免犯孤平。這樣就變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是本句自救。

⑵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聲(或三四兩字都用了仄

聲),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來補償。這樣就成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則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這是對句相救。

⑶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聲。七言則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嚴格性稍有

不同。詩人們在運用⑴的同時,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這樣即構成本句自救,又

構成對句相救。現在試舉出幾個例子,並加以說明。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 ·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漸漂母,三謝不能餐⑤。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該平而用仄,「無」字平聲,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型別,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無拗救關係。

天末懷李白

[唐]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⑥。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參看上

文)。第三句「幾」字仄聲拗,第四句「秋」字平聲救。這是⑶類。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第三句「不」字仄聲拗,第四句「吹」字平聲救。這是⑵類。

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 ·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風」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這是⑴⑵兩類相結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 ·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這是⑴⑵兩類相結合。

夜泊水村

[宋]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 ·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 · ·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 ·

第五句「有萬」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無」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

對句相救。這是⑴⑵兩類的結合。

由此看來,律詩一般總是合律的。有些律詩看來好象不合律,其實是用了

拗救,仍舊合律。這種拗救的作法,以唐詩為較常見。宋代以後,講究音律的

詩人如蘇軾、陸游等仍舊精於此道。我們今天當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

救的道理,對於唐宋律詩的瞭解,是有幫助的。

所謂「一三**論」

關於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

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

不拘,第

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於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

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個口訣對於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瞭的。但是,它分

析問題是不全面的,因為容易引起誤解。這個影響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

就不能不予以適當的批評。

先說「一三**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

論,否則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

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

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至於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

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中能有一個字不論。「一三五

不論」的話是不對的。

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

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於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來看,第四字並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並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

了。七言由類推。「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古風式的律詩

在律詩尚未定型化的時候,有些律詩還沒有完全依照律詩的平仄格式,而

且對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詩前半首是古風的格調,後半首才是律詩。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

式來看,第一句第四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乘」chéng ),第六字應該

是平聲而用了仄聲(「鶴」,古讀入聲),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應該是平聲

而用了仄聲(「去不」),第四句第五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空」)。

當然,這所謂「應該」是從後代的眼光來看的,當時律詩既然還沒有定型化,

根本不產生應該不應該的問題。

後來也有一些詩人有意識地寫一些古風式的律詩。例如:

崔氏東山草堂

[唐]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 ··

盤剝白鴉谷口粟,飯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為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鬆筠⑦。

·作者在詩中故意違反律詩的平仄規則。第一句第六字應仄而用平(「堂」)⑧,

第二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應用平而用仄(「磬」),

第四句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更見」),第五六兩字應仄而用平(「漁樵」)。

第五六兩句是「失對」,因為兩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

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規則(雖然可認為拗救)。除了字數、韻腳、對仗

象律詩以外⑨,若論平仄,這簡直就是一篇古風。又如:

壽星院寒碧軒

[宋]蘇軾

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 ···

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

·· ·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 ·

道人絕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⑩?

·· · ··

這首詩第一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搖」),這種三平調已經給人一種古風的

感覺。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來外衡量,第六字應平而用

仄(「尺」字古屬入聲)。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

三第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綠霧」),第六字應仄而用平(「人」)。第五句

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四字應仄而用平(「蟬」),第

六字應平而用仄(「葉」)。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

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應仄而用(「林」)。第八句如

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鶴骨」),

第六字應仄而用平(「緣」)。第七句第五字(「對」)也不合於一般平仄規

則。跟「搖窗扉」一樣,「沾人衣」、「穿林飛」、「何緣肥」都是三平調,

更顯得是古風的格調。作者又有意識地造成失對與失粘。

古人把這種詩稱為「拗體」。拗體自然不是律詩的正軌,後代模仿這種詩

體的人是很少的。

求一首原創詩詞,求一首原創七律詩!!

同意樓上知知之明仁兄觀 點,頂 樓主差矣,把藏頭詩 打油詩.之類源於生活謳歌生活的小詩 不是大師 指責為 虛偽 而要興什麼 古學風氣 須知,在延安時期,對文學創作就提倡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的民主創作的 雙百方針 了 不禁要問,樓主所懷念的 古學風氣 是什麼呢?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要死抱著 古學 不...

求重陽節感懷七律詩一首,九九重陽節七律詩一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這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 今山西永濟 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

寫一首讚美三亞的七律詩,旅遊對山景的讚美七律詩一首

三千寵愛在一身 亞相勤王甘苦辛 景陽宮井又何人 天陰雨溼聲啾啾 下走湖南西去道 第四陽關雲不度 一曲紅綃不知數 第一列豎著讀 旅遊對山景的讚美七律詩一首 安陽林州紅旗渠遊記 連綿太行疊峰巒 乾旱少雨實可憐 林州人民多奇志 鑿壁引水勁沖天 劈開太行千重浪 穿越五行萬道險 紅旗渠流天河水 功侔禹夏億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