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上人間夢裡
道的概念是由《道德經》提出的,而《道德經》第一句就說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如果簡單地回答你的問題,其實在《道德經》裡有很多對於「道」的描述,注意,只是描述,不是定義。因為「道」作為《道德經》裡第一基本的概念,是不能由其他概念來定義的,反過來,只能用它來定義別的詞彙。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道」可以類似於自然規律,但要注意,在《道德經》裡,「道」並不等同於自然規律,「道」似乎還要高於自然規律。
呵呵,希望上面的描述能幫助你。
2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在道德經中將道闡發為萬事萬物運動發展
的總規律,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老子宇宙觀的核心,「道法自然」是老子宇宙觀的基礎。
老子有時指「道」是物質實體,有時指「道」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老子「道」的物質屬性及執行法則都屬於自然的範疇,故老子哲學體系「道」的本性是自然。
3樓:夕峰客
看完《道德經》才知道
以兩句話說不清
道經中處處講道,看完後就知道了
道是既縹緲又具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道是宇宙的本原
4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子《論語》: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孟子《孟子》:盜亦有道
三者,基本上道出了道的三種涵義.其他樓上的樓上已經說的很詳細了,雖然有些東西不能全信,有待商榷,一家之言嘛
5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如果道是那麼容易明白的話,也就不稱為「道」了。
那麼道究竟是什麼呢?
從大處把握,我們把「道」看成一種秩序,中國士大夫眼中的道是可以維持整個天地的執行,維持社會的和諧。
6樓:匿名使用者
能說得清楚就不叫做道了,自己悟,各人有不同的看法
7樓:於是之之
閉上眼睛
呼吸空氣
然後生命美好
這便為道
8樓:百度使用者
"道"即是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所以世界上只有道理,而絕對沒有真理。
9樓:楹妖
道非道,人心有道便有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就是、扯淡 ,,,不懂扯淡不知「道」
11樓:逄書易隱良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我們中國哲學的最高仰止,古聖賢認為宇宙人生的客觀規律是人們探索哲學的目標,就把這個規律稱為「道」。而中國的哲學體系是一套生成論,所以,道,又是萬事萬物之源泉,又是宇宙第一因,又是人們追求的最高目標。
道也是路的意思,就是我們說的道路,指的是方法。
12樓:漆雕馳文沐維
道的概念,並不是虛構的,而是老子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道作為最基本物質,是宇宙萬物之母;作為最一般規律,它貫穿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道」所反映的是萬事萬物的最大共性、普遍本質,是宇宙間的基本規律、法則。
所以,它對一切具體事物都具有統攝和解釋功能。(這種法則當然也是人應當遵循的人事法則)。
老子道的哲學理念就在於為人類指明瞭合乎自然規律的治身之道和治國之道。而聖人最顯著的品格,就是對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基本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將自己的行為與天地萬物的執行變化規律融為一體。把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這一總法則,用於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
【易》說: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人乎?
況鬼神乎?"也許有人會說:與鬼神合其吉凶,又如何能是唯物的呢?
其實這裡所說的"鬼神",所說的"命",卻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是"道"。
為什麼我們屢犯唯心主義錯誤?怎樣才能避免實踐過程中的盲目性,增強科學性和自覺性?只有唯道是從。
遵循客觀規律,方能減少失誤;方能達到實踐主體與實踐客體、知與行、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方能實現主體預期的目地。
道是什麼.什麼是道,
13樓:顏的滴滴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
1、"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個提出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由此可見: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出來的。」道「字的本義是運動的源頭,即太陽,上帝。
這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即終極真理;
2、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複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
3、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大義是說:道,可以說,可以名,義不是我們所說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為那不是永恆的道。大道產生於天地之先,是開闢天地之始;大道產生於萬物之前,是生育萬物之母。
所以這個"道",難以徹底講述出來,只可以直觀體驗。同時也說明,"道"不是口頭上的空談,而是實際的存在。
14樓:匿名使用者
道,無形無象,無聲無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但卻是產生天地萬物,主宰天地萬物的總能源。
道,又名真空、性、靈、炁、金丹、佛性,在不同的宗教和經典裡,名稱叫法不一,但本質指的都是一個。
道是產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人們唯有去除一切的形式,才能夠見道,此謂「為道日損」。可惜的是,當今大多的修道者和學術研究者,不是「為道日損」,而是「為道日增」,總想通過有為的方式,形式上的手段認識和了解大道,如此只能背道而馳。
15樓:佛心向魔
一:道家和道的含義。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道家也就是道家思想。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
道是道家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的根源,老子認為世界是由道產生的,道就是宇宙的起源。太上老君化身成為老子,成為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老子是德,負責教化世人。世界上所有萬物的執行,這些都是由道來決定的,道就是規律,這也是老子思想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老子認為道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思想為轉移,也無法改變,人只能順從道的規律,所以,道家思想講究的是順其自然,換一種說法就是順「道」自然,只有這樣才能夠得道。
二:道家和道教是不一樣的。
道家是思想體系,道教是宗教體系,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
在道教文化雜而多端的內容當中,有一個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為一個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學理論,有一種能夠吸引人們進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標。這種信仰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追求而成為長生不死、功能廣大的神仙。
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闡發的神學理論核心。
三、佛教和道教的結論根據。
佛教講究輪迴之說,認為人死後,會進入來生,即輪迴。依平生所作善惡,會有六個去處。造惡墮三惡道,行善去三善道,所以佛教普度眾生,所謂渡人修善緣,可以修得一個好的來世。
道教認為人死後為鬼,生前的修行道行仍然累計延續,故死後成為鬼後,仍然可以繼續修真,成為鬼仙,也可以選擇投胎。因此生前的修行和死後的修行是關聯的,道教就更注重個人的修行。
16樓:匿名使用者
楓子叨:
道是事物的執行機制。包括能量守恆、物質不滅、萬有引力、相對相輔、正負相吸、遺傳基因和文化模因等。人類對道的認知包括盲人夢象、盲人摸象、不言之教和人云亦云,這缺一不可的四個領域。
神學和哲學家們在盲人夢象,感悟事物的執行機制。例如:
《聖經》: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古蘭經》:不通道而且妨礙主道的人們,真主將使他們的善功無效。
《佛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科學家們在盲人摸象,探索事物的執行機制。例如:
牛頓反對將宇宙解釋為一座大鐘。他說:「引力解釋了行星的運動,但卻不能解釋誰讓行星運動起來的。」
愛因斯坦說:「我相信斯賓諾莎的神,一個通過存在事物的和諧有序體現自己的神。」
哲理大師能用道行不言之教。讓道充分發揮作用,無為而無不為。例如:
漢景帝的使民放鑄貨幣政策。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維基人,吉米·多納爾·威爾斯的中立觀點。
佔領華爾街的另類領袖,戴維·格爾伯的行為。
中本聰的區塊鏈技術。
你、我、註解經典和傳道授業的人們都在人云亦云,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參考:1. 基維百科 《道》。 2. 楓子叨(問問度娘)。
17樓:匿名使用者
道,其實是倒的意思,徹底的顛倒過來。正,只是維持不敗而已,奇,則是徹底的顛倒。這一點非常難以理解。
18樓:匿名使用者
「道」散形為炁,聚形為「太上老君」。——《老子想爾注》
這句話非常震撼
!!!老子是大道本體,他是道本身,他就是——道,處於絕對至尊地位。
混沌未分,鴻蒙未剖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為無極之主乃化元始天尊,二化靈寶道君,三化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一氣化三清,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義。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初老子的原文是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 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 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下文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
四道槓是什麼牌子的鞋,四個道道的鞋子是什麼牌子
四條線的是 jump 中文叫 將門 是號稱亞洲最貴的運動鞋品牌。在臺灣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牌子。當鞋穿髒時,可用清水蘸洗滌劑輕輕刷洗,再用清水衝淨,放置通風陰涼出風乾,避免陽光直射。切忌使用暖氣或明火烘乾,以免造成老化 開膠 褪色和嚴重變形。過量的太陽直射,吹風機的熱氣及不當的護理方法都有會減少鞋子的使...
喜歡到底是什麼,到底什麼是喜歡?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也許不覺得會是怎麼樣的,但當你失去了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心痛了。大多數的人會在幾天裡習慣做一件事情或是接受一個人的感情,但有一天當你停止了在你手上做過的事和接受的人時,你就會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其實什麼也沒少,只是你已經開始習慣那樣的生活,那種感覺。所以當你失去的他 她 的時候就會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