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治制度的機構,清朝中央機構

2021-03-22 22:01:49 字數 1422 閱讀 8935

1樓:匿名使用者

努爾哈赤起兵時實行的是軍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政治權力集中於王公貴族,重大決策由貴族共同討論決定,是為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後皇太極於天聰五年(公元2023年)仿明朝制度設立六部,試圖逐漸削弱滿洲貴族權力。皇帝試圖實行**集權的努力主要集中於清朝前期。

清朝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以前尚書均由滿人擔任,順治元年(公元2023年)規定尚書及侍郎滿、漢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都察院。

清朝**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順治七年(公元2023年),順治皇帝對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由自己親自掌握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時加強上三旗的實力,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有所削弱。

康熙十六年(公元2023年)康熙皇帝設立南書房,起初是康熙帝為了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而設。因在乾清宮西南角特闢房舍故名南書房。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

南書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

雍正七年(公元2023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為及時處理軍報雍正皇帝始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改稱軍機處。乾隆皇帝即位後服孝,安排數位「總理事務王大臣」進入軍機處,故改名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公元2023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集權制度的頂峰。

直至宣統三年(公元2023年)四月初十清廷宣佈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

清朝**機構

2樓:匿名使用者

軍機處雍正七年(公元2023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為及版時處理軍報雍正皇帝始

權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改稱軍機處 。乾隆皇帝即位後服孝,安排數位「總理事務王大臣」進入軍機處,故改名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公元2023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集權制度的頂峰。

執行機關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為清朝最高執行機關,各部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以前尚書均由滿人擔任,順治元年(2023年)規定尚書及侍郎滿、漢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都察院。

清朝末代政治變化的影響,清朝末代捐官制度的背景,與影響?

清朝末代政治變化還是非常大的手精緻的影響。清朝末代已經出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是呀,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說明領導都比較通情達理,因為休息好了才能有精力工作!清朝末代捐官制度的背景,與影響?5 清朝實行的捐官制度。康熙十三年因平 三藩 叛亂,實行捐納制度,以補軍...

遼 夏 金各王朝政治制度的特點,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點

這三個朝代都是從遊牧政權向農耕政權過度,所以其內部可以說是矛盾重重,具體表現 遼國的政權有北院,南院,北院就是自己祖宗傳下來的那一套,南院就是模仿中原政權設立的控制漢族地區政治機構,不過一般講北院說了算。西夏國雷同,李元昊的死,內部沒藏家與野力家的權利爭鬥都是。金國在入主中原後曾經歷了熙宗的改革,向...

材料一中的秦朝政治制度大變動是指什麼

郡縣制的實行,代替了分封制,集權的以加強,鞏固了了皇帝的統治地位 結合所學,用史實說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 大變動 指的是什麼 你的材料呢,不過沒有也能答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主義 集權王朝,自然在制度上有著開創性的貢獻.首先秦朝確立了皇帝 集權制度,把全國的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在 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