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六年級的的詩詞賞析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2023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
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
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
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裡,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
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裡,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平行學社,古詩詞學習交流的好地方】
學習了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有什麼感想作文450字
2樓:熱心網友
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唐詩。記得最早背誦的兩首詩是王之渙的《登
鸛雀樓》和《涼州詞》。當然,僅僅是死記硬背,詩中的大概意思也搞不明白。等我長大了些,上小學後,課時、課間,不斷接觸到大量的經典名句與詩詞,依然是一知半解。
再大些,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好奇心、求知慾也隨之增強。於是,我不再只侷限於讀唐詩、宋詞和一些經典名句,經常會在空閒時看一些名著。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讀的是《西遊記》。
今年秋天,我又重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在這收穫的季節裡,我對《西遊記》又有了新的認識。唐僧一行人為了取經歷經艱難險阻,一直努力堅持是他們的付出,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就是他們的收穫。
閱讀經典文學的過程,其實也是領悟成長的過程。只要多留意,多思考,文學經典裡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的學習道路就如同唐僧取經一樣,想要收穫,必須先付出。
我們每天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就是我們的付出,知識的增長和優秀的學習成績就是我們的收穫。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關鍵看自己怎樣去面對。如果你能戰勝它,就能有收穫;如果你輕言放棄了,成功註定離你遠去。
在我們身邊,有品學兼優的,也有成績不理想的。品學兼優的學生總是會令人羨慕,但是隻是羨慕有什麼用?有句話說得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很可能是付出的不夠。
回想一下,當別人在認真思考的時候,你是否在開小差?當別人認真完成作業的時候,你是不是還在玩著遊戲,浪費著精力?當別人閱讀文學作品,享受文學的快樂時,你是否還在為似乎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發愁?
閱讀經典文學,令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希望的人加入到經典誦讀的行列,去體會前人的智慧、思想,它對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的好處。最後,借用《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學習了古詩詞背誦感受和體會到了什麼600
3樓:愛戀蒲公英
可以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來寫,也可以圍繞創新來寫
學習古詩後的感想和收穫
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古詩後的感想和收穫如下: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在古詩文閱讀訓練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古詩文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
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學生每天與古詩文見面。
開始,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寫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課前幾分鐘裡讀一讀、在晨讀時間背一背,同時在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一些古詩,並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感新鮮,願意主動去誦讀,記憶,營造古詩文閱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使誦背古詩文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
其實目前很多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會先背一首古詩或者「**規」、「三字經」之類的古詩文,這也足以說明現在的教育已經開始重視古詩文的教學,注重孩子對一些蒙學讀物的學習,學習中國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5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後,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瑰寶十分耐人尋味,讓我懂得了文人墨客的愛國情懷!
6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古詩後,我懂得了文人墨客的情懷
7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說:我收穫到了十分優良的品質
讀古詩詞背誦後的感想和體會作文500
8樓:漫步丶蝴蝶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
談談你學古詩的感受,或收穫
9樓:蘆薈娃娃
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能讓我們更好的瞭解體會到古代的文學風采,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能夠增強語文素養
10樓:以劍作犁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
一、反覆吟誦,感受形象美。
通過反覆吟誦來體會文章的美感。」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
古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語言簡潔所帶來的一些特點,比如詞序倒置、成分省略、語句濃縮、意思跳躍等,都構成了孩子們學古詩的障礙。先讓孩子們理解重點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行詩、整句詩、整首詩的意思。
解釋時,只要將意思說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順序來解釋。通過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難體會出來。
11樓:別少卿
學校開展的「以讀代講」活動,我講的是《贈汪倫》這首古詩,本節課是把教與學結合,重在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感悟詩情的同時基本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和步驟。
一、運用故事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贈汪倫》是一首千古傳頌送別詩,但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詩的背景介紹能為理解詩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鋪墊。我通過講述李白與汪倫的故事,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紮紮實實,層層推進。
古詩的學習,從字詞開始,會讀、讀通,從理解字詞入手,進而理解詩句,讀懂詩的大概意思。低年級的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即可。我設計目的是以理解為基礎,以讀促理解,以朗讀促能力的提高。
三、 課外學習,拓展延伸。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我準備了兩首送別詩《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自學,擴充套件學習。
但是設想和生成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上完這節課才知道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幾點有待改進:
一、字詞環節要精簡。可能是我對學生比較放心,沒有讓學生進行系統的預習課文,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比較慢。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詞環節有點拖沓,可以更為精煉一些。
二、給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這首詩的學習方法可大致分為五步: 1、課前查詢知詩人。
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2、介紹背景解詩題。不用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老師總結。
3、質疑討論明詩意。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
老師要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4、想象誦讀悟詩情。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5、遷移運用背詩文。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每一個步驟都有一個訓練重點,都側重於一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學習古詩的方法應該在給學生總結一下,出示出來。
三、時間安排上應再合理緊湊些。前面匯入到環節應該再精簡一些。還有在「拓展延伸」部分,在學生學會《贈汪倫》一詩的基礎上,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兩首送別詩,應該讓學生運用學習《贈汪倫》所掌握的方法自學這兩首詩,學生通過朗讀、吟誦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
但由於時間把握的不夠準確,致使沒能很好地處理這兩首詩,而是一讀而過,這一環節的處理略顯粗糙了。
四、老師調動學生情感體驗不夠。古詩詞是詩人觸景生情、富有高度想象的作品,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不夠,藉助了**反覆引導,學生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理解了詩意,沒能真正感悟到「看到朋友來相送時的欣喜萬分的心情。」怎樣引導孩子真正走進文字,是一個值得老師思考的問題。
五、朗讀是最好的學習理解文字的方法,所以朗讀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僅學習古詩如此,每一篇課文都要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總之,短短的四行詩,但是要上好一節古詩課卻不是那麼容易。設計的內容很多,但好像什麼都沒有抓住,學生和我感到很疲憊。我在課上很努力的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但為什麼沒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他們的情感呢?
我感到學生還沒能真正地走入文字,這是這節課最大的遺憾,也是我以後要努力的地方。
2023年蘇教版1一6年級古詩詞
de in services depar 2013年蘇教版1一6年級古詩詞 ade in services depar 蘇教版 小學語文1 6年級所有古詩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
6年級古詩,六年級的古詩詞有哪些?
四月冬至 一1 潤物細無聲 2 多少樓臺煙雨中 3 幼無幼以及人之幼 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 莫愁前路無知已 6 接天蓮葉無窮碧 7 內舉不避親 8 海記憶體知己 二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 2 出塞 王昌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3 遊子吟 靜夜思 4 書憤 示兒 皆為陸游 三1 ...
小學1 6年級古詩詞背誦篇目是哪些?我要內容
四年級 香山道小學四年級古詩文背誦篇目 序號四年級上 四年級下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使至塞上 王維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將至桐城 王士禎 3過故人莊 孟浩然 登快閣 黃庭堅 4獨坐敬亭山 李白 鷓鴣天 辛棄疾 5望洞庭 劉禹錫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6鳥鳴澗 王維 飲酒 陶淵明 7鄉村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