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證得大覺者,獲得究竟解脫的修行人。菩薩、羅漢.是求證佛果的各個修行階次的名稱,代表修行次第。尊者,是對證得果位的修行人的尊稱,如:尊者舍利弗。
阿羅漢、菩薩、佛其數無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佛菩薩神通自在,無量百千百千化現,救度眾生,隨緣度化,盡虛空遍法界皆是道場。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世界觀中,世界無量無邊,所以佛、菩薩等聖人也是不可計數的,佛菩薩等所度化的地方即為道場,所以說無處不是道場。
佛,菩薩,羅漢,尊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3樓:晚詞i桑桑
佛與菩薩有什麼區別呢?
4樓:卡門kamen之歌
佛,菩薩,羅漢,尊者都是佛教中的術語,他們之間的區別有1、佛教果位不同
佛就是達到覺行圓滿最高境界的覺者;菩薩,只達到自覺和覺他兩個境界,尚未達到覺行圓滿,需到未來成就佛果,尊者,為佛之外的最尊者。羅漢在小乘佛教中,是偉大的佛陀得法**修證最高的果位。
2、關係不同
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羅漢,全稱阿羅漢,是小乘佛教中的證果者、聖人,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身份。尊者乃對佛**、阿羅漢等人的敬稱。
3、成就途徑不同
一切眾生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都可能會成佛。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羅漢以自我離苦得樂為目的,斷盡煩惱,成就阿羅漢果位。
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智德皆勝,可為人師表者可為尊者。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不難看出,佛的果位是最高的,菩薩次之,羅漢最低。
其次,意思不同
佛: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佛教與耆那教都以「佛陀」這個稱號來尊崇他們的創始者;也用這個稱號來稱呼真正解脫的人。
但通常所稱的佛陀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梵語 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不打、不得。意譯覺、覺者、覺悟者。
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
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
羅漢: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
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在小乘佛教中,是偉大的佛陀得法**修證最高的果位。
尊者:指智德皆勝,可為人師表者。乃對佛**、阿羅漢等人的敬稱。
又作聖者、賢者、具壽、慧命、淨命、長老。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即斷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不再生死輪迴。
擴充套件資料
菩薩的意義
菩薩是佛**,語意如菩提樹枝繁葉茂。菩提,菩薩發心解決課題所顯現的智慧,菩提譯為「覺」,菩提一詞**於菩提樹,因佛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
薩埵譯為「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愚痴中解脫出來,而得到徹底的覺悟(自覺覺他),這種人便叫做菩薩。
佛教的菩薩本義,和民間的觀念不大相同,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絕對不能稱為菩薩。
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身份,眾生要成佛,必須先發大願心,最主要的有四條,稱為四巨集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見,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並不容易。
不過,從最初的發心發願,直到成佛為止,都可稱為菩薩,所以有凡夫菩薩與賢聖菩薩的不同。
通常在佛經中所說的菩薩,都是指階位,只有十二個階位是聖人,那就是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其實,妙覺菩薩就是佛,等覺菩薩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
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大乘經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願,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國五臺山被認為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的道場,稱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薩在我國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樓:揮劍喌
1.大約公元1世紀左右,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載或道路的意思,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對佛教教義的解釋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來的教義,以釋迦牟尼為教主,以《阿含經》為主要經典;
大乘,則對原來的教義有所修改和發展,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的佛,並已《般若經》《維摩經》《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等為主要經典,小乘派認為自己是正統,大乘派則認為自己有創新。
2.(1)佛的含義
佛,佛陀的簡稱,意思是 覺,覺者,和知者。佛教認為,覺 有三種涵義:自覺,覺他(使眾生頓悟),和覺行圓滿。
其中,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達到這種最高境界的 覺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專用做對釋迦牟尼的尊稱;而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2)佛分類
a.釋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報身佛,居左;應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說法,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
橫三世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居右),豎三世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過去佛燃燈佛,未來佛彌勒佛)之分。
注:1.佛釋迦牟尼佛左脅侍文殊菩薩,右脅侍普賢菩薩,此三者合稱「釋家三尊」
2.藥師佛左脅侍日光菩薩,右脅侍月光菩薩,此三者合稱「東方三聖」或「藥師三尊」
3.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左脅侍觀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3.菩薩是隻達到 自覺和覺他兩個境界,尚未達到 覺行圓滿 需到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大勢至菩薩。
4.羅漢全稱 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即斷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不再生死輪迴。
佛教中教徒的稱號名稱及等級含義,從高到低怎麼排列?比如佛,菩薩,尊者,羅漢,比丘等等
7樓:加菲貓的鬍子
一、佛前世佛:燃燈佛
現世佛:釋迦佛
未來佛:彌勒佛
二、菩薩
觀音菩薩:道場在普陀山,本已成佛,但為普渡眾生,甘願示現成菩薩身。千眼遍觀世間,千手遍護眾生,法座蓮花。
文殊菩薩:道場在五臺山,乃智慧之佛,協助釋迦傳教,按教規二尊不能並立,故示現菩薩相,坐騎青獅或孔雀。
普賢菩薩:道場在峨眉山,具有候補佛的資格,職責在把佛教加以普及,遍及到一切所在,坐騎白象。
地藏菩薩:道場在九華山,職責於二佛中間(釋迦滅、彌勒生期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代行佛位,坐騎啼聽。
三、羅漢
修得此果為最高境界,功德圓滿,永無煩惱,不再受輪迴之苦。但不能涅盤,須作佛在人間的**,弘揚佛法。目前共有500羅漢。
四、不還果
修得此果能超脫人界進入天界。
五、一來果
修得此果輪迴時只轉生一次。
六、預留果
修得此果不致下地獄或轉生為畜類。
據《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七載,尊者為「等覺中一人」。所謂「等覺」是大乘階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為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功德智慧與佛相等。尊者佛性清淨,光明無暇,「不為垢穢所染」;所謂如意,據《仁王經良賁疏》卷下,尊者功德圓滿,已達「隨意所求皆滿足」即隨心所欲的境界。
尊者以除世間汙穢、脫眾生苦難為己任
8樓:嗡阿吽
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
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瞭,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暉,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瞭,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痴亂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種種現前,鹹是第一波羅密多,名尊重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盤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盤道。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迴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盤海,名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復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佛教有多少佛 菩薩 觀音,佛教有多少位菩薩,要詳細
佛,是梵語音譯過來的 佛陀耶或者布達耶的簡稱,有三種含義1 自覺2 覺他3 覺行圓滿。因為含有多種含義,屬於多義不翻。佛有十種尊號 最初一萬個名號,後人記不住就減少到十個 1 如來 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就是成佛了 2 應供 意思是應當受人天的供養 3 正遍知 4 名行足 5 善逝世間解 6 無上...
佛教中有記載的佛 菩薩有多少位,佛教中共有多少位菩薩?
小乘佛教認為只有一個佛,就是釋迦牟尼。大乘佛教認為,眾人皆可成佛,也就是說多不勝數。菩薩的數量也非常的多。在漢傳大乘佛教裡以四大菩薩為代表,分別為 觀世音菩薩 代表大悲,以普陀山為道場 地藏王菩薩 代表大願,以九華山為道場 文殊菩薩 代表大智,以五臺山為道場 普賢菩薩 代表大行,以峨眉山為道場 佛說...
佛教所有佛祖 菩薩和羅漢的名稱,求所有的佛和菩薩的名字
南無寶炎佛 南無大炎積佛 南無栴檀佛 南無手上王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善住智慧王無障佛 南無火光慧滅昏暗佛 南無象增上佛 南無截金剛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一切義上王佛 南無三昧喻佛 南無念王佛 南無光明觀佛 南無一切所依王佛 南無善護幢王佛 南無發趣速自在王佛 南無寶焰佛 南無積大焰佛 南無旃檀香佛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