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的由來,百家姓張氏的由來

2021-03-27 20:21:04 字數 5602 閱讀 5623

1樓:韓琴

張氏的由來,首先是出自上古黃帝之孫——張揮為張氏始祖,號天祿,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

其二出自姬姓的後代。春秋時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所建的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用字來做姓氏。其三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元末蒙古將領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歸明朝後,被明太祖賜張姓。另有女真族人咎卜也被明太祖賜姓張。

又據《三國志·魏志》所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顳,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大姓。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的。如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後趙政權中,也有許多羯族張姓。

另外女真族中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明朝時也有改張姓的。

擴充套件資料

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境地形成許多望族,其中以遷到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

從發祥到戰國秦漢時期,張氏繁衍發展主要是在黃河南北的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有張姓人入蜀郡為太守,至漢代,巴蜀地區張姓人士落籍增加,同時張氏先民也有遷入吳郡的。漢末由於董卓之亂,中原地區遭受嚴重破壞,北方的張氏族人被迫第一次南遷。不久,吳郡張氏首先崛起,後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張氏繁衍的中心,這時期,張姓也有遷往東北的遼寧、吉林和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和新疆等地。

最南已稱盛於今廣東韶關。

經過幾次南遷,張姓至宋以後遍及全國各地,分佈於我國大江南北各個區域。明、清之際張氏族人有漂洋過海,尋求發展的,至今在移居海外的華人中,張姓人數位居前列。

2樓:三鮮卷

關於張姓的始祖,歷代史書中有如下記載:「黃帝第五子清陽生輝,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見《元和姓纂》)「揮造弧矢,受封於張 ,後為弓氏。張,望出太原。

」(見《姓氏考略》)「 張,黃,李,趙,黃帝賜姓。」 (見《風俗通》)

3樓:釗惠夾谷以晴

《新唐書載》:以職官為姓。出自姬氏,為黃帝后人。黃帝子少昊清陽氏第五子名揮,為弓正之官,主祀弧星,觀弧星創制弓失。弓正官亦稱弓長,後以官名二字合一,受上之

賜,遂成張姓一支。張

zhang

系承揮,望出清河郡、太原郡、襄陽郡等二十六處

在我國古代,張姓一直是一個大姓,其歷史悠久,族大支繁,恐怕很少有姓氏能與它相比。但就其**而言,主要有三: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

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

重要**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

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最初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於今山西翼城西)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

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

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為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

臨汾西南),後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後遷至鄭

(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

後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

市)。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間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①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②據《三國志·魏志》所

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

大姓。③出自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據有關資料所載,漢末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期由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中,就有許多羯族張姓,如張季即是;金有遼陽人張浩,本姓高,為東明王之後;元未有蒙古族將領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後歸明朝後,明太祖便賜姓張氏;女真族人咎卜,任女真千戶,以武勇善戰著稱,明成祖也賜他姓張。

另外,女真族中的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此時也有改張氏的,等等。這些支族的改姓,使得張氏支派更加龐大,新的成員增加。

在我國歷史上,「張、王、李、趙」通常因其影響之大,分佈之廣,數量之多,曾被稱為我國四大姓氏,而張姓列為其首,可見張姓曾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

4樓:年朗羊舌慧月

張氏出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弧

以張網羅取禽鳥,世掌其職,遂以為氏

大多以揮公發明了弓箭官弓正世襲其職,所以得姓張氏黃帝之子,揮為始祖

以官得姓,封地為氏

解地得姓,亦出揮公

賜姓和改姓張氏

5樓:匿名使用者

張氏**

[張氏屬地]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以東。

[張氏來歷]

張姓之源,可追溯至黃帝。《元和姓纂》記載,黃帝的第五子青陽,生子名揮,揮聰穎異常,他通過**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狀製造出弓矢,因此被賜姓張。「張」本義為弓上弦,引申為開弓,即必須用力將弓拉開才能使用弓矢,「張」就是根據此而來的。

另外,還有一些史書也有提到張姓的其他**,但數**於黃帝的這一支最古老。

[張氏名望]

張氏族大支繁,歷史上的張姓名人不勝列舉,在這裡略舉一二: 戰國時魏國政治家張儀,以遊說六國連橫事秦而聞名於世。西漢大臣張良,是輔佐劉邦奪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謀良計而頗受劉邦重用,漢朝建立後,被封為留侯。

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絡,促進了中原文化與中亞各地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西漢還有歷算家張蒼、諸侯王張耳等張姓名人。東漢的張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他精通天文歷算,創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也叫渾象儀)和用於測定**的地動儀,在文學方面,則有《二京賦》等作品傳世。

張仲景,東漢著名醫學家,他總結了前代的醫療經驗,對我國醫學發展有重大的貢獻,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後人譽為「醫聖」。書法家張芝,其書法被稱為「今草」。漢以後,張姓名人還出現瞭如黃巾起義領袖張角,三國時名將張飛、張遼,晉朝文學家張載、張協,北魏教育家張偉,南朝畫家張僧繇等。

到了唐代,張氏更是英才輩出。張九齡,即是玄宗時的宰相,同時又是著名詩人。文學家張鷟,書法家張旭,畫家張萱,詩人張若虛、張繼、張籍、張祜、張志和等也為張姓贏得了讚譽。

除此之外,北宋詞人張先,詩人張耒,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南宋將領張世傑、張憲,詞人張孝祥、張炎,書法家張即之,大學者張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張居正,清朝詩人張維屏等等都是張氏中顆顆璀璨的明星。 歷史上的張姓名人不絕於史,張姓家族對我國曆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古老的名望姓氏。 今天,張姓在當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6樓:匿名使用者

張氏家族的起源,始祖張揮,因發明弓,而賜姓張。

7樓:匿名使用者

2020-04-28聊聊

據史書記載,可以追溯的起源起碼有四個.

**之一:張姓的祖先是弓箭的發明者,據傳說,少昊氏有子曰」揮」,他在夜間看到天上的弧星,因弧星諸星在星空中排列成一張弓的形狀,」揮」於是受到了啟發,發明了弓箭,並任弓正之職,因此以」張」為姓,」張」的本意就是張弓的意思.

**之二: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名叫解張,他的後人以其字為姓,因而姓張.**之三:張是由姬姓改姓而來,這由姬姓改名為張姓的就是著名的張良,張良原名叫姬娘,是戰國時代韓國貴族之後,他由於刺殺秦始皇未遂,為避秦皇朝的緝拿而改姓張,張良後從劉邦打天下,終於推翻秦皇朝,消滅楚霸王項羽,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帝國.

**之四:亦由改姓而來,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一員猛將,名叫張遼,張遼本不姓張,而姓聶,這一支的聶姓因此改姓為張.

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出自上古黃帝之孫——張揮為張氏始祖,號天祿,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

9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的附近,其後望族也於這一帶

10樓:馬六先生

百家姓張氏的由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張姓由來主要有:

1、源於姬姓:

①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

②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於改姓而來:

①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

②出自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③源於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

④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錦氏、扎庫塔氏、愛義氏等十幾個滿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張。

3、得姓始祖

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濮陽,封地清河。

後逝葬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23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

83%。

擴充套件資料

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省。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佈於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

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大約佔全國張姓人口的36%,江蘇省成為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南方贛浙蘇、北部晉魯冀豫陝兩大塊張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近8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6.79%。 [9]  自宋朝至今,2023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5% 。

其次分佈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

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百家姓姓孫的典故,百家姓裡孫姓的由來

周代衛武公兒子姬惠孫的後代以孫為氏 春秋齊將陳 田 子佔有功,受景公賜姓孫 商紂王叔父比干後代有以孫為氏者。東周有大軍事家孫武 孫臏,三國有吳國皇帝孫權。百家姓裡孫姓的由來 孫姓起源的頭緒很多。由於在先秦時期,孫姓就出現 兵家祖 孫武,大軍事家孫臏,吏者師 孫叔敖,先秦時期,中國孫姓出現,不斷有華夏...

百家姓裡姓的由來,百家姓裡有姓大的嗎

眾所周知的 百家姓 是一本非常好的閱讀材料,讀者可從中瞭解百家姓的起源與其深遠影響。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是誰創造了 百家姓 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 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

百家姓董的由來,董姓氏的來源

請輸入你的答案.遠古舜帝時代,有一位名為董父的人是馴養蛟龍的能手。他的遠祖是帝顓頊,近祖是己姓的霮叔安。某年,有人向帝舜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飼養訓練,有人舉薦他擔任御龍官。在他的精心馴養下,這幾條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高興,根據他的職業賜號為豢龍氏,董姓,並把今山東定陶一帶的土地分封給他,任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