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漁家傲秋思》這首詞抒發感情的句子是什麼,這個句子寫出了怎樣的感情

2021-03-30 12:36:21 字數 4821 閱讀 5720

1樓:金牛咲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這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然而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表達出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作品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裡早已結滿寒霜。

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鬚髮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裡流下眼淚。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2023年)至慶曆三年(202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2023年),字希文,祖箱鄭州(今陝西彬縣),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范仲淹曾積極推行「慶曆新政」,為人廉潔公正。

詞作僅存五首,描寫邊塞秋思,羈旅情懷,突破了宋初詞專寫兒女柔情的界限,風格明健豪放。

2樓:匿名使用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譯: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了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哪談得到歸去?

3樓:筱靖沐小呆

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並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

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運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

「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漁家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另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的心情。

意思: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

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出自:漁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原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5樓:alex米哥

漁家傲:

表達了作者及守邊將士思念家鄉而又慨嘆功業未立的複雜情感,表現了他們的愛國之情。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幛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幽幽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市)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

《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

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這首詞通過描寫邊塞秋天的景色抒發了詞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7樓:因為不懂才註冊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並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

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運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

「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漁家傲秋思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樓:匿名使用者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

市)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裡,可謂大手筆。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 秋思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改彭區海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

10樓:蘭莞戈海白

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讀《漁家傲秋思》有感急需,范仲淹的《漁家傲》的意思!急!!

范仲淹生活的後期,邊境多事。寶元元年 1038 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 1040 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經略陝西,擔任西北邊境的防禦工作,一時號令嚴明,對西夏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量。以至於邊民有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 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的俗諺。直至慶曆三年 1043 被召...

漁家傲秋思表達了范仲淹的什麼闊達胸襟

漁家傲 秋思 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 今陝西延安市 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范仲淹的 漁家傲 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 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裡...

范仲淹的《漁家傲》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感情

漁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