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顧姝
比如襄陽,前幾年竟被弄成了個「襄樊」,
這是一個「神」一般的命名,
天下人神共笑,後來又改了過來。
真是拿歷史、文化當兒戲。
2樓:匿名使用者
先說「地名」的定義。大致而言,這裡所討論的地名,乃現在的地級市一級的地名,如石家莊,駐馬店,棗莊等等。縣級政區和省級政區名稱不在討論範圍。
而地級市這一級,對應古代的便是統縣政區。所以,我們討論的是自古以來統縣政區名稱的變化。
再拋結論:古代典雅地名的消失對應的就是行政區劃的變動。特別是統縣政區的郡→州,州→府,府→地區,三次大的變動,對地名的影響尤甚。
開始詳述:
一、秦統一,推郡縣制,奠定秦漢統縣政區的地名基礎
秦統一六國,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漢承秦制,也基本沿襲郡縣制。至漢武帝,郡縣制成為了我國地方基本政治制度。所謂郡縣,即以郡統縣,統縣政區稱郡,即某某郡或某郡,其中以三字郡名為多數。
題主和其他答主所提到的許多古代典雅地名,如汝南、豫章;另有朔方、漁陽、上谷、會稽、廬江、南海……等等,皆是郡名。即汝南郡、豫章郡、朔方郡、漁陽郡……少數兩字郡名的有南郡、東郡、陳郡等等。
這些郡名,肇基於戰國時代,定型於秦統一,而後在兩漢魏晉時代逐漸增加擴充套件,即漢代以後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加之南方開發,新的郡一直在增加。在此時,基本不存在地名變更的問題,至多也就是出現了一些新的郡名而已。
二、州郡縣**制糜爛,隋唐重建州縣二級制,是為第一次地名大變動
魏晉南北朝以降,尤其是北魏南樑開始,整個地方政區制度開始混亂,基本表現為州郡數量的**式增長:由原來漢代十餘州-數十郡-千餘縣變成了數十州-數百郡-千餘縣的地步。州郡數量的增加使得行政效率極大降低,原來金字塔型的統御結構變成了垂直樹狀,對於**集權非常不利。
所以,隋代重新統一以後,釜底抽薪,罷天下諸郡,改州郡縣**製為州縣二級制【隋代大部分時間是州縣二級制,少部分時間是郡縣制,但隋書地理志以郡縣制為準,故大家一般都認為隋代是郡縣二級制。】。統縣政區變成了州(後來又恢復成了郡)。
在隋代郡縣制時期,大體上地名還是原來那些地名,增加了一些新郡名,少部分改名。
以今河北地區為例:
西漢時有涿郡、漁陽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河間國、中山國、信都郡、趙國、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魏郡、鉅鹿郡等諸郡;
隋代時則有涿郡、漁陽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間郡、博陵郡、信都郡、趙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國郡、武安郡、武陽郡、魏郡、汲郡。
基本上還保留了原來的地名結構。
唐初,又罷天下諸郡,改郡為州。【注意,此時的州,已經不是漢代幽州、冀州等統郡的作為高層政區(等於現在的省)的州,而已經降了一級,變成了直接統縣的作為統縣政區的州(等於現在的地級市)】
州的命名,起源自禹貢九州,都是單名,如雍州、兗州、徐州等等。沿襲而來,唐代統縣政區的州名也都是單名。這和之前複名的郡名大為不同。
所以,自此一改,某某郡變成了某州,上古時代優雅的郡名,基本上都消失了。
還是以河北地區為例:
隋代時則有涿郡、漁陽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間郡、博陵郡、信都郡、趙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襄國郡、武安郡、武陽郡、魏郡、汲郡;
唐代則變成了:平州、冀州、幽州、滄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趙州、邢州、洺州、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除了魏郡、趙郡這幾個單名郡的名字改為了魏州、趙州之外,其它的全變了。
當然,郡名並不是這麼一下子就消亡的,到了宋代,基本上每個州都還保留有自己的郡名(雅名)。
三、明清省府縣**制,是為地名第二次大變動
唐代的州縣二級制維持了一百多年便堅持不下去了,變成了道州縣**制,到了宋代則是路州縣虛**制。不過州作為統縣政區,基本上變化不大,除了偶爾新增之外,名稱沒有多大的變化。這一點和秦漢以後的郡一樣。
但是,元代一統,由於它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征服王朝,因此在行政制度上也頗具特色。具體而言就是一團亂。省-路-府-州-縣,名義上五級,但是其中可以胡亂搭配,導致了很大的混亂。
明代建立以後,基本上確定了省府縣**制的框架。高層政區是如今大家熟悉的省,統縣政區則由州變成了府。
府原來是比較高階的州。唐代府比較少,如京兆府長安、河南府洛陽、太原府太原。到了宋代府增多了。
而明代開始,府直接替代州成為了統縣政區。如此一來,那些單名的州就消失了,變成了複名的府……
來來來,再以河北地區為例:
唐代有平州、冀州、幽州、滄州、易州、莫州、瀛洲、定州、深州、趙州、邢州、洺州、貝州、相州、魏州、博州等等;
到了明代,變成了:永平府、順天府、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等等
等於又重新重新整理了一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河間這個名字,消失了數百年以後,由郡名重新變回了府名,再次榮登統縣政區名的寶座。河間郡→滄州→河間府。
另外,有時候從某州改為某某府時,就是直接在後面加了個府字。如:廬州→廬州府。
四、**以後撤府,共和國以後設立地區,地名再次變動
**以後,府被撤銷,地方上是省縣兩級制,府的地名全部消失。共和國建立,因為省縣兩級制管轄不方便,所以在省之下設立派出機構「地區」,一般稱為某某地區,駐於某縣,管轄附近數縣。我們以安徽省為例:
清代,安徽省之下為:廬州府、六安州、安慶府、池州府、徽州府、寧國府、太平府、和州、滁州、泗州、潁州府。
2023年皖南皖北行署區之下有: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蕪湖市、安慶市、宿縣地區、阜陽地區、六安地區、滁縣地區、巢湖地區、安慶地區、徽州地區、池州地區、宣城地區。
「地區」之名,**大致有二:一為沿用原府名,如:安慶府→安慶地區、徽州府→徽州地區;
二、以駐地縣名命名,如:阜陽地區(原潁州府)駐阜陽縣、宿縣地區(大致原鳳陽府)駐宿縣、宣城地區(原寧國府)駐宣城縣。前一種地名不變,後一種則發生了變化,而且讓人感覺變俗氣了很多。
改革開放以後,各地掀起了撤地建市(撤銷地區,建立地級市)的風潮,這其中也就必然帶來了一些原來的縣名變成了地級市名。如:阜陽市、宣城市。
當然,在這一階段過去的一些地名還是保留了許多的。
至於說為什麼很多地名在古代十分風雅,而現在被重新命名後就失去雅緻。從上可以看到,郡名州名府名相對都比較雅緻,但是縣名就一般了。所以如果是由縣名提升為地級市名的地方,一般都會比較俗,而近代以來新起的地名,尤其是2023年後的,就更俗氣了一些。
就不多說了。
最後舉幾個地名變遷的例子:
①京兆尹(西漢)→京兆郡(隋)→京兆府(唐)→西安府(明)→西安市/西京(**)
【京兆→西安】
②恆山郡(秦)→真定國(西漢)→恆山郡(隋)→恆州(唐)→真定府(明)→正定府(清)→石門市(1925 注:駐所遷移)→石家莊市/石家莊地區(1947)→石家莊市(1978)
【恆山→真定→恆山→恆州→真定→正定→石門→石家莊】
③吳郡崑山縣(隋)→蘇州華亭縣(唐)→秀州華亭縣上海務(北宋)→松江府華亭縣上海鎮(南宋)→松江府上海縣(元)→松江府上海縣(清)→江蘇省上海縣(**)→上海特別市(1927)→上海市(1930)→至今
【(吳)→(蘇州)→松江→上海】
④餘杭郡(隋)→杭州(唐)→臨安府(南宋)→杭州府(明)→杭州市/杭縣(**)→杭州市/臨安地區(1949)→杭州市(1960)
【餘杭→杭州→臨安→杭州→杭州】
最後介紹一個神地名:長沙
⑤長沙郡(戰國楚)→長沙郡(秦)→長沙國(西漢)→長沙郡(東漢)→長沙郡(三國)→長沙郡(西晉)→長沙郡(東晉)→長沙郡(南朝宋)→長沙郡(南朝齊)→長沙郡(南朝梁)→長沙郡(南朝陳)→長沙郡(隋)→潭州(唐)→潭州(宋)→天臨路(元)→長沙府(明)→長沙府(清)→長沙市(1933)→至今
【長沙→潭州→天臨→長沙】
什麼叫歷史?
3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5樓:寶依白頓赫
定義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範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係: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
「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裡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徵問」、「問而知之」。
[編輯本段]歷史學的功用及方法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歷史,它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如何從過往相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習研究歷史。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鑑」,「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形容十分忠誠的成語有哪些,形容十分忠誠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忠貫日月 肝心塗地 忠心耿耿 肝腦塗地 披肝瀝膽 碧血丹心 白首不渝 指天誓日 忠貞不渝 盡忠竭力 忠貫日月 拼音 zh ng gu n r yu 解釋 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出處 新唐書 郭子儀傳贊 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戰逐北,誼不還顧 雖唐命方永,亦有忠貫日月,神明扶持者哉!示例 ...
形容情況十分危急的成語有哪些,形容情況十分緊急的成語有哪些?
1 生死攸關 攸 所。關係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2 岌岌可危 岌岌 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樣子。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3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4 危若朝露 危險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樣容易消失。比喻面臨死亡。5 火燒眉毛 火燒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
表示十分珍惜東西的成語有哪些
1 愛如來珍寶 拼音 i r 自 zh n b o 解釋bai 形容十du分喜歡。2 視如珍zhi寶 拼dao音 sh r zh n b o 解釋 形容十分珍愛,將其當成無價之寶。3 愛不釋手 拼音 i b sh sh u 解釋 釋 放下。喜愛得捨不得放手。4 愛如己出 拼音 i r j ch 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