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石蕤
第二聯: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這是古文常用的表現手法,叫做【比興】,通俗地講,就是比喻。
這句表達的感情是:一些美好的事物與世無爭的生活著,但外界的紛擾偏偏要來破壞它。無奈、憤怒。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思想感情用了什麼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運用了比喻(或「象徵」「雙關」「借景抒情」等)。
頷聯表面上是在描寫夏季的「驚風密雨」侵襲「芙蓉薜荔」的景象,實是暗寫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圍攻、**,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間人事,曲折含蓄;頸聯以「曲似九迴腸」的江流來比喻詩人百結的愁腸,自然貼切。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創作並寄與際遇相同的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的一首七律。
此詩寄贈四位共患難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寫思念朋友而難以見面之意,表現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卻有無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當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測、仕途險惡之嘆。詩人寫風雨侵颭、嶺樹遮擋,不僅僅是言自然現象,也蘊含了詩人遭貶以後憂恐煩亂的心境特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註釋】
①這首七律是柳宗元被貶初到柳州之時寫的。尾聯中的「共來」: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革新失敗,與之相關的柳宗元等人即「二王八司馬」分別被貶斥而死或謫降為遠州司馬,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召進京。
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將她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
②大荒:曠遠的廣野。
③驚風:狂風。颭(zhǎn):
吹動。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百越:
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民族地區。文身:古代南方少數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① 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是一首什麼詩?
3樓:依樓獨飲
是柳宗元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字數多一些
4樓:平凡人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這近體詩的平仄
5樓:侯興黌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句第一字拗,未救。第二句第一字拗,第三字救)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七句第一字拗,第八句第一字拗)如果滿意,請採用,謝謝!
6樓:衣玉花賽醜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登高觀景的詩詞
7樓:霜寒冰聽殘荷
「登高則可望遠,望遠而致思深。」在古典詩詞中,登高賦詩抒懷是文人的一個傳統,每有登臨必有詩作。
將登高與文學聯絡起來,始於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韓詩外傳》卷七)。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登高而詠已是知識分子所向往、所推崇的習慣。
登高之後眼界開闊,使人心境開闊,有指點江山、品評山河的豪情。中國後世知識分子推崇儒教,儒家先賢的言行自然要競相模仿。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安定城樓
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8樓:上官明軒
杜甫《登高》《望嶽》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李商隱《安定城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吳梅村《過淮陰有感》
9樓:觀魚勝過富春江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作者大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節一帶)時所寫。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明代胡應麟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緊扣夔州特定環境。首聯對起,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奇妙無比。頷聯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情懷,透過沉鬱蒼涼的對句,顯示了出神入化的筆力。
四句詩聞與見,山和水,兩兩間隔,妙語天成。後四句寫登高時觸發的感慨,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頸聯從縱(時間、「百年」)、橫(空間、「萬里」)兩方面著手,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脈搏,並和上聯的「無邊」、「不盡」,在意境上互為呼應。
尾聯也以對作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蓋久客則艱苦備嚐,多病則潦倒日甚,所以白髮頻添,酒杯難舉,同時點出了此時艱難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樓:匿名使用者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11樓:匿名使用者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洲柳宗元求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 小題1 4分 愁思起於眼前之景。詩人登樓見到的是遼...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詩中表現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元和十年,詩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樓懷友,面對滿目異鄉風物,不禁慨嘆世路艱難,人事變遷,故詩中情感多悲涼哀怨。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詩中表現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元和十年,詩人初到柳州,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