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釋妙偉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
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
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
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瞭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
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傢俱,依期舉行婚禮。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
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
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
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開啟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新增。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式。又名看家門、查家。
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
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
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
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
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式。
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
」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
三、六、
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
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
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2樓:馬文卿
姐姐結婚,妹妹不能送親,據說是送外甥的命,最後不去,讓哥哥嫂子,叔父伯父,舅舅去送
我姐姐結婚她讓我當送親,送親是不是就是去當伴娘啊?
3樓:手機使用者
伴郎伴娘在我們這沒有,你說的送親,應該是男方去你家接新娘,走之後你送你姐姐,意思就是想念。我姐姐結婚我就這樣
4樓:申個號真麻煩
送親就是跟著新娘,類似於花童,必須是沒有結婚的男孩女孩。
5樓:**師酵素青梅
和伴娘類似,但又不是…陪她去她婆家那裡做客…
6樓:籃人
送親的人一般都是和自己很親的人,比如弟弟妹妹,阿爸阿媽,爺爺奶奶等,而伴娘不一定是自己的親人,可以是自己的閨蜜,好朋友朋友等
7樓:為你留下伏筆
說明你在你姐姐心中有地位。送親是信任你,說明你們姐妹情深。
8樓:匿名使用者
送親不是伴娘,伴娘是新娘的閨蜜或者是好朋友,不是親屬,送親是把新娘送到她的老婆婆家裡,在那裡你吃過飯就回來了。
9樓:站街女卡哇伊
送親不是伴娘,就是去做貴賓
vip你代表了孃家最最尊貴的客人,男方會好好招待你的,你姐姐和你感情很好,讓你陪著她,祝福!
10樓:匿名使用者
也差不多啦,就是送他去陪著她,她是你親姐,你當然應該做這些
11樓:啦啦鈴聲
不是的,家裡親人去那吃飯而已,一般伴娘男方選
12樓:尼古拉斯丶全蛋
陪嫁啊,孃家派出來陪新娘的ಠ_ಠ順便給你認識男朋友的機會
13樓:練
肯定不是啦,不過做伴郎伴娘也挺好的
14樓:陌離
送親是讓你把她送到她婆婆家
我問老師的
15樓:峰
不是伴娘,陪個吃飯而已
16樓:我姓李
不是,也就是代表你姐姐的人,你姐你倆關係一定很好吧。就是代表你姐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跟著去,像個見證人,不同於伴娘
18樓:換話費
不是 只是你陪你姐做客而已
19樓:真心幇你
就是和她一起,晚上回家
20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只是表示一下有親人
21樓:約瑟大王
也不一定的,送親的包括伴娘團和親友團,如果你是二十歲左右的女孩,也可以做伴娘的。
22樓:皓月x驚雷
不是送親就是跟著接親的車隊一起去男方家的意思,不過一般都是一大早就接親了,所以頭一天晚上你就要到你姐家去。
明天我姐姐結婚,請我做送親的人,作為送親的人要在穿著上有要求嗎?還是隨便穿?
23樓:相隔
男生的話就穿正式一點的西服類(年齡小可以是休閒類西服) , 女生的話聯絡小禮服,
老公表妹結婚我去送親 ,送親需要做什麼?說什麼?
24樓:三十多歲
跟著走,吃頓飯就回來了,有啥可說的,代表講話,我不可能用你
我閨蜜的朋友結婚叫她去喝喜酒,但我閨蜜沒伴想叫我陪她一起去,但我跟她結婚的那個朋友不是很熟我要去嗎
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是朋友,如果自己的性格比較慢熱,不喜應酬,可以不去,隨心就好,如果個性開朗,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也是極好的!跟隨自己的內心,不用勉強自己!也無需糾結!與獨生女的單親家庭戀愛結婚的煩惱 很簡單,分!你要是同意女方的意見,估計以後有你受的!這條件太苛刻了!雖然女方是單親,但是這樣的...
我想和閨蜜買點代表我們閨蜜關係的東西,買什麼東西好呢?請求指點
可以去買一些飾品,如手鍊,項鍊,腳鏈還有一些髮飾如皮筋,髮夾,髮箍,還有一些同款衣服禾同款戒指,這些都是閨蜜的象徵 您或許可以嘗試買一個心形物品,代表永恆不變的心。可以買一款同樣的衣服或者是戒指之類的裝飾品,閨蜜之間要有一樣同款喲 閨蜜可以買一樣的衣服 很多啊,同款的衣服耳環首飾手機等等 買個包包,...
我是養女,我想跟我男友結婚,我父母想讓我留家裡跟我哥結婚,我哥根本不是我喜歡的型別,我該怎麼辦
a卿卿 把事情的實情告訴養父母,告訴他們你要和你男友結婚,並說感謝養育恩,一定像對待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他們的1 姚先舜 一樓說得好 你是養女但不是童養媳 如果你養父母一意孤行,報警吧 哈哈,現在還有這樣的事情,能糾結其中我想有兩個原因 父母恩情重和男友感情尚淺 終身大事,須慎之又慎,祝你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