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輪迴決訄
范蠡,春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范蠡早年與宛令文種一同赴越國,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踐即位,即位後,由范蠡主持軍事,與主持政務的文種攜手振興越國。
輔佐勾踐臥薪嚐膽,圖強雪恥。經過10餘年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勾踐十五年,范蠡建議勾踐發兵伐吳,襲破吳都(今江蘇蘇州),殺吳太子。
勾踐二十四年,越軍在圍吳都三年後破城,夫差自殺。越國終於吞併吳國。 勾踐稱霸後,范蠡深知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決計激流勇退,就辭官歸隱 至齊國。
他善於經營,竟然治產至千萬。齊人尊他為賢人,請他為齊相。任齊相不久,范蠡又棄官散財,移居定陶,在定陶經商又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
范蠡不是吳國人,但他在無錫卻留下不少傳說。相傳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與西施隱居於此,泛舟湖上,故名蠡湖。蠡園因地處蠡湖之濱而得名。
在無錫還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如蠡河、蠡橋、蠡園、馬蠡港橋等。在太湖邊上的老百姓口頭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兩句民謠:種竹養魚千倍利,感謝西施和范蠡。
無錫的歷史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無錫建制沿革
無錫建制沿革: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2023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2023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2023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元年(2023年)兩縣仍合而為一,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16年(2023年),無錫縣直屬江蘇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
202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202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無錫、宜興、江陰(代管)3縣。2023年4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
2023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
無錫歷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定居生活。在鴻聲彭祖墩、新瀆廟墩、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蕩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點。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
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和豐富了太湖流域輝煌的遠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紀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定居梅里(今錫山市梅村鎮),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太伯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為「勾吳」。太伯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耕。
相傳他率領眾人開鑿了長數十公里的太伯瀆(俗稱伯瀆港)。還栽桑養蠶,製陶冶銅,「數年之間,民人殷富」。周滅商後,因太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
從太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太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
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無錫歷史悠久,據仙蠡墩遺址、許巷遺址等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夏朝以前,無錫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勞動。 在新瀆廟墩、 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蕩、高城墩、祁頭山、駱駝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點。
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無錫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偕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縣梅村)定居,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為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
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 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
無錫設定縣的時間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稱無錫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元元貞元年(2023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2023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2023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
**元年(2023年)兩縣仍合而為一,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16年(2023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地區。
1953 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202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2023年4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
2023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行政區劃2023年,無錫市轄7個區,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2個鎮,31個街道。
無錫的歷史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無錫有2023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太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裡定居,建「勾吳」國,這就是無錫建城的開始。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2023年)封仲雍後人周章為吳君,吳國隨之建立。戰國末年,無錫成為楚春申君黃歇的封地。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錫縣。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無錫縣為有錫縣。東漢建武年間複稱無錫縣。
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元元貞元年(2023年),升無錫縣為州。
明洪武元年(2023年),又降州為縣。清雍正二年(2023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元年(2023年),兩縣合併為一,複稱無錫縣。
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
無錫以江南文明的發源地彪炳史冊。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無錫充滿了溫情和水。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地形為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全市總面積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632.
70平方公里,下轄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市和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郊區、馬山區、新區六個區。人口430萬,市區約92萬,目前發展為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深厚的基礎,在唐武則天時,無錫就是重要的漕運之地,在明朝,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明弘治年間,無錫的手工織布業繁興,成為「布商雲集、布行如列」的布碼頭。聞名的布碼頭,和漢口的船碼頭、鎮江的銀碼頭齊名,清後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為「中國四大米市」,無錫的稻米質地優良,尤其是太湖邊的香米,粒粒如玉,既香又糯,被列為皇室貢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我國民族工商界的代表人物榮宗敬、榮德生先生率先在家鄉開辦了中國首批民族工業,無錫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樣地之一而載人史冊。
到三十年代,無錫已發展成為擁有300多家工廠的新興工業城市。從此,無錫便以「小上海」稱譽海內外。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無錫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綻開了「鄉鎮企業」這一工業新花,無錫又在中國的經濟史上添上了「鄉鎮工業創始地區」的輝煌一筆。
無錫方言屬吳方言。吳方言習慣上稱吳語。無錫方言隨著社會、歷史的長期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無錫的標誌:88米的靈山大佛、錫惠的文光塔。
無錫溪水條條,自古城南最美,據說,此河為東漢名士梁鴻所開,故無錫又稱「樑溪」。
無錫市,東距上海市128公里,西離南京市183公里,滬寧鐵 路橫亙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水陸空交通便捷。
無錫市屬**帶季風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無錫境內地勢平坦,間有低山殘丘,河流湖泊縱橫 交織,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稱。
4樓:匿名使用者
無錫建制沿革
無錫建制沿革: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2023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2023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2023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元年(2023年)兩縣仍合而為一,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16年(2023年),無錫縣直屬江蘇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
202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202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無錫、宜興、江陰(代管)3縣。2023年4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
2023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
無錫歷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定居生活。在鴻聲彭祖墩、新瀆廟墩、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蕩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點。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
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和豐富了太湖流域輝煌的遠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紀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定居梅里(今錫山市梅村鎮),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太伯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為「勾吳」。太伯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耕。
相傳他率領眾人開鑿了長數十公里的太伯瀆(俗稱伯瀆港)。還栽桑養蠶,製陶冶銅,「數年之間,民人殷富」。周滅商後,因太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
從太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太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
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無錫歷史悠久,據仙蠡墩遺址、許巷遺址等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夏朝以前,無錫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勞動。 在新瀆廟墩、 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蕩、高城墩、祁頭山、駱駝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點。
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無錫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偕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縣梅村)定居,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為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
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 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
無錫設定縣的時間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稱無錫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元元貞元年(2023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2023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2023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
**元年(2023年)兩縣仍合而為一,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16年(2023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2023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地區。
1953 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202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2023年4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
2023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行政區劃2023年,無錫市轄7個區,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2個鎮,31個街道。
唐朝到元朝的歷史,請介紹一下紹興的歷史(唐朝至元朝)
隋 581年 618年 文帝 楊堅 大興 唐 618年 907年 高祖 李淵 長安 第1任 618 627年 高祖 李淵 長安 第2任 627 650年 太宗 李世民 第3任 650 684年 高宗 李治 第4任 684 684年 中宗 李顯 第5任 684 684年 睿宗 李旦 第6任 684 7...
誰能介紹下WOW卡拉讚的背景歷史啊
klz 一個塔 守護者麥迪文的住所 準確說是 薩格拉斯 燃燒軍團首領 的家後來麥迪文被他的 卡德加和他的朋友 艾格殺了之後就沒有人去過這個地方了 在麥迪文為自己贏回了榮譽之後 達拉然的法師和一些貴族開始去klz探險 但都被塔裡原來居住的惡魔和靈魂殺死並且成為新的靈魂在 紫羅蘭 的干涉下沒有人再進入這...
請介紹下大炮的歷史,中國火炮發展史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發明較早。中國正規用於軍事的大炮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玄武大炮,但是威震全世界,在與沙俄的尼布楚條約前期,打的沙俄找不到北。後來大炮用於軍事傳到日本 歐洲等國家,而中國乾隆年間進行閉關政策,大炮就一直沒有發展。國外各國開始進行軍事交流,專門研製高於中國的玄武大炮。後來到道光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