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後面一句是:誰敢留人到五更。
「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指人版的死時不容拖延。
示例:1)《張權協狀元》九:「一半金珠便放行,此山喚做萬人坑。閻王註定三更死,不許留人到四更。」
2)《西遊記》七六:「『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四更!』趁早跟我去,免得套上繩子扯拉!」
3)《紅樓夢》一六:「豈不知俗話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2樓:
有多個版本:bai怎能留你
du到五
更;不會zhi留你到五更 ;哪能dao留人到五更;焉能留內你到五更容。均可。
釋義:五更天天就亮了,鬼差就無能為力了。所以會在五更之前帶走鬼魂。
也代表著作為十殿閻羅之主的閻王對生死的掌控。命令來自閻王,閻王有一本「生死簿」,記著所有人的姓名和壽元 ,某某人,該四十一歲壽終,到了該他壽終的這一刻,就會派黑白無常出動,一陣陰風過處,某某人的魂被拘走,某某人就在陽世消失了!
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這句話的**?
3樓:青黛薇阿薇
這句話起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不論是源於佛家,或是源於道家的,久而久之,都自成一個系統 。
閻羅王,簡稱閻王, 《宣室志》、《西遊記》都有提到這句話,反應了人們持有的「生死由命」、壽命為「命中註定」的觀念。
說是五更而不說是四更的原因
由於古代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因此四更是還是夜晚,五更時太陽升起,已經是第二天天明瞭。誰敢留你到五更通俗說就是不會讓你見到第二天的太陽。
擴
展內容:
中國古代原本沒有關於閻王的觀念,佛教從古代印度傳入中國後,閻王作為地獄主神的信仰才開始在中國流行開來。
人們通過閻羅王的一些事蹟,因此對閻王都有一種敬畏。
所以就出現了「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這樣一句話。
這是人們對閻王的一種權利描寫,形容閻王能隨時決定人們生死。
閻羅王,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早期佛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創造的將閻羅王歸為其中一位的十殿閻王融合民間傳說將其與歷史人物結合的說法在民間廣為傳揚之後,佛教也隨之將十殿閻王概念吸收。
民間傳說中,「四大閻王」一說認為閻王有四位:包括隋將韓擒虎,北宋明相寇準、范仲淹,及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他是陰間的國王,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
4樓:金果
這句話出自民間傳說,是民間一種約定俗稱的說法。
使用「五更」是因為「五更」在傳說中是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刻:
五更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在民俗傳說中,無常是鬼,所以也稱無常鬼。而無常有兩位,一位是黑無常,一位 是白無常。民俗傳說中,這兩位無常鬼先生的造型,也是固定了的。
白無常先生面白如粉,穿白衣服,戴白色的高帽,高帽之上,寫著四個字:「天下太平」。
黑無常和白無常,要拘魂的時候,也不是亂來的,他們自己沒有決定 權,而只接受命令。命令來自閻王,閻王有一本「生死簿」,記著所有人的姓名和壽元 。黑白無常只是奉命行事,如果黑白無常十分痛恨某個人,希望他在陽世消失,他們也無權自行決定,必須聽從閻王的命令。
閻王才是絕對的權威:「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同樣的,閻王若是註定一個人不死,也就沒有甚麼人可以令這個人死,生死大權的掌握者是閻王。
黑白無常看來雖然十分有權,但是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生和死的執行者。
5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的民間傳說。閻羅王,簡稱閻王, 《宣室志》、《西遊記》都有提到這句話,反應了人們持有的「生死由命」、壽命為「命中註定」的觀念。
2、說是五更而不說是四更的原因
由於古代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因此四更是還是夜晚,五更時太陽升起,已經是第二天天明瞭。誰敢留你到五更通俗說就是不會讓你見到第二天的太陽。
擴充套件資料
閻羅王,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早期佛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創造的將閻羅王歸為其中一位的十殿閻王融合民間傳說將其與歷史人物結合的說法在民間廣為傳揚之後,佛教也隨之將十殿閻王概念吸收。
民間傳說中,「四大閻王」一說認為閻王有四位:包括隋將韓擒虎,北宋明相寇準、范仲淹,及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他是陰間的國王,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
參考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五更 寅時 03時至05時 過後就要天亮了吧 四更 丑時 01時至03時 還挺早的 類似閻王要你除夕死 豈能留你到初一 那時間上 就是不能超過亥時 過了亥時 就是算初一了吧
佛說:須知北斗七星管人生命 一生之中所有災厄 官事口舌釜鳴百怪
老君曰。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
為造化之樞機。作神人之主宰。宣威三界。
統御萬靈。判人間善惡之期。司陰陽是非之目。
五行共稟。七政同科。有回死注生之功。
有消災度厄之力。上至帝王。下及庶人。
尊卑雖則殊途。命分俱無差別。凡夫在世。
迷謬者多。不知身屬北斗。命由天府。
有災有患。不知解謝之門。祈福祈生。
莫曉歸真之路。致使魂神被系。禍患來纏。
或重病不痊。或邪妖克害。連年困篤。
累歲迍邅。冢訟微呼。先亡復連。
或上天譴責。或下鬼訴誣。若以此危厄。
如何救解。急須投告北斗。醮謝真君。
及轉此經。認本命真君。方獲安泰。
以至康榮。更有深妙。
莫輕小惡 以為無罪 死後有報 纖毫受之;無常大鬼 不期而到 冥冥遊神 未知罪福 七七日內 如痴如聾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是來早與來遲
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
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城隍廟通用聯,橫額「你可來了」)
死亡是個大迷霧,但有兩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其一,我們總有一天一定會死;其次,我們不知何時或如何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知道何時會死,而我們就把它當做藉口,延遲對死亡的正視。
我們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樣,矇住眼睛以為別人看不到我們。
「閻王叫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閻王爺到底是何來歷?
7樓:文具盒丶
閻王爺就是民間傳說中的收取別人性命的一位人物。
8樓:魚之樂樂樂活寶
閻王爺是掌管地獄的神仙,相當於古代人間的皇帝,這些在佛教的典籍中均有記載。
9樓:祈夢啊
閻王爺我們都說他掌管地府,掌管人們的生死,手中的生死簿決定人們的投胎。
10樓:青芒果好吃好吃
傳說閻王掌管著生死譜,也就是掌管著萬物生靈的生命。
11樓:匿名使用者
閻王爺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掌握著生死譜。
12樓:早上起來
人們虛構的陰曹地府的最大的官,掌管人們生死。
13樓:sunny不涼
閻王爺手裡握著人們都生命薄,上面寫著人們的命數。
14樓:善良的一隻橘子
地獄高管,地獄有十殿閻羅,還有地藏王菩薩坐鎮。
15樓:小丫小丑比
管人們死後的去處,本來歸處就不好,再違反管事人的命令,那日子更不好過。
閻王要人三更死怎麼念,閻王要你三更死,下一句是什麼?
樓上說的很全面,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三更半夜作為正規書面用語出現時,正規發音應該是 geng 陽平 如果是民間對話的話亦有發作 jing 陽平的,這是民間的通俗發音,考試的時候應該不認可這個答案。還有 你說的多用於民間俗語的這句話,更字用於表述時間時正規發音應該是 geng 陽平。書面語是三更半夜,民...
願你容顏不老後面一句是什麼
願你容顏不老,時光靜好。願你容顏不老,歲月安好。接上一句 願你永葆青春 文學學習的好處?5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1 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 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孔子拜師,讓你最受啟發的一句話是什麼
孔子拜師,最受啟發的一句話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原文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 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 老人家,您就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