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母死後如何守孝 有哪些風俗

2021-04-27 18:44:00 字數 5161 閱讀 4245

1樓:★智障禪師

儒林學案(1)——宰我論禮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女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④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2樓:衛星每日一圖

孝子要守孝三年,這是古代對孝子的衡量,然後孝子應該佩戴衣服上佩戴黑色的小布條,然後按照習俗去祭祀

3樓:大可

這一點,要」因地制宜」.中國這麼大,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同的.尤其是現在時代變了.我認為:只要心誠,我想祖宗是不會怪罪的.當然,一些必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是要記的,比如不能穿紅呀,不能參加喜慶活動呀^^^

所有這些,我認為都是要記的.握手.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北京現在已經不講這樣的規矩了。

在這去,住平房,自己有一個小院子時,把**停放在自己家的院子裡,一般要守孝49天(七期)。容親戚、朋友們來祭奠。

現在一般的家裡沒這個條件,也就免了。

我家前幾天辦的,跟本就沒有守孝。只是在一期、三期、五期、七期這四天燒紙了。

母親去世了,應怎樣守孝?

5樓:曉曉的驚豔之旅

按照傳統習俗老人bai去世,後人都得du為老人守孝到滿zhi「五七」,dao也就是35天,五七以後版就可以不戴孝了,還權有的要到週年才停止戴孝。如今的人都沒有這個做法了,但是戴孝一般就是上山以後就停止,青紗、白紗隨著送上山也燒掉了。

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的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一習俗是對逝者的尊敬。只要能夠把對親人的愛與悲痛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辦理母親的喪禮要合乎禮法,不可以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而鋪張浪費,祭祀要誠心誠意。對待已故的母親,也要有對母親在世時的尊重,母親雖然已故,卻一直活在子女的心中。

現在我們無法像古代一樣守喪三年,但是我們可以在父母去世的三年中,把父母的**放在錢包裡,隨時恭敬感懷父母的恩德。這樣的誠心舉動,也可以當做「守孝三年」。

6樓:丫頭文玥

古代講,守

孝要三年,這期間不能辦喜事,春節不能貼對聯。時代不同了,版守孝的方式、時權間就都不一樣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比如,最短的要過了圓墳(從出殯之日算起3天),或者是三期(21天),或者是百日,等等,不能一概而論,況且真正意義上的守孝是什麼,就是化悲痛為力量,堅強的生活,讓生者高興,讓逝者安心。你說對嗎?

節哀順便!

7樓:匿名使用者

節哀順變,我同學最近母親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了。都哭不出來了。

8樓:

古代講,守孝要三bai年,這期間不能du辦喜事zhi,春節不能貼對聯。時代dao

不同了,守孝的專

方式、時間就都不一屬樣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比如,最短的要過了圓墳(從出殯之日算起3天),或者是三期(21天),或者是百日,等等,不能一概而論,況且真正意義上的守孝是什麼,就是化悲痛為力量,堅強的生活,讓生者高興,讓逝者安心。你說對嗎?

節哀順便!

9樓:天的絲絲

應該守21天

身披白麻

況且真正意義上的守孝是什麼,就是化悲痛為力量,堅強的生活,讓生者高興,讓逝者安心。你說對嗎?

10樓:小百大人

死者已矣,節哀順變!!

你母親也不希望你太悲痛了,置於守孝時間,隨你了。

只要自己覺得現在不該做的事,就別做啊。

11樓:1老牙齒

何為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留!體會一下吧!

12樓:匿名使用者

百善孝為先,請節哀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家裡都有不同的習俗,會有人告訴你實際該怎麼做.

父親去世子女怎麼守孝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禮裡面要求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現代這些規矩似乎都不講究了。但是毫無疑問的

15樓:江湖老怪客

日常外出儘量穿素色衣服,可以把葬禮時穿的孝服保留三年。

古代人守孝有什麼規矩,守孝要守幾年時間?

16樓:你想吃橘子

古代人非常講究忠孝,其中孝尤為重要,古代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這叫丁憂。另外守孝期間不能穿紅戴綠,守孝期間不能參加娛樂、走親訪友等...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守孝時間一般是三年,這是儒家的舊禮規。在守孝期間不得做官、婚娶、赴宴、應考,不能穿紅帶綠、參加娛樂之事。

18樓:樂觀的

需要守孝3年,非是必須,實則表達痛悼哀念先人。人三歲方脫父母懷抱能行走,故而守孝三年略還恩情,以報 釋懷。

19樓:肉嘟嘟肉嘟

古時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這叫丁憂。為什麼要守孝三年?是因為當你父母把你生下來之後,還要把你抱兩年才能放下來,自己走路,加上懷胎一年,就是三年,子女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守孝三年。

20樓:嫣然

古代的時候,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宮,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這叫丁憂,是儒家禮教的舊制。

21樓:z要好好的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就需要要守喪,三年內不能做官,不婚娶,這就叫丁憂。還有的時候兄弟姐妹之喪也要丁憂。

22樓:魚界

代連皇帝也要守喪三年。譬如說喪期中是不準結婚的,年輕皇帝登位前若要結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

23樓:成施養義

這完全是一個封建迷信,現在已是現代社會。所以不必關於守孝三年才能結婚。

古代父母去世子嗣要守喪三年,這一習俗興起於什麼時候?

24樓:小飛居

守喪三年,這個習俗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於春秋末期。這個習俗實際上是在很早就有的,當時並沒有形成一種習慣。

1、春秋習俗

春秋戰國初期雖然還沒有守喪的說法,但是當時人們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確實會通過飲食、哭泣、語言或者是衣服的方式來祭奠死者。所以說在春秋初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丁優的習慣。但是守喪三年這個約定俗成的做法的出現,還是源於儒家的興起。

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候還不是非常的出名。但是在春秋末期儒家思想已經日趨成熟,所以說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就會很多。而且當時的儒家學者不和後世一樣只關注於名利官場,當時的儒家學者確確實實是為百姓民生而考慮的。

他們看到百姓因為自己的親戚或者是妻子婦女死亡之後而感到非常悲痛,所以就產生了為他們守孝的想法。儒家學者一般都非常的迂腐,所以他們為了最大程度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悲痛,就決定了需要守孝三年。

2、儒家的宣揚

守孝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儒家學者為了傳揚儒家的文化,眾所周知,儒家文化一直都是海納百川的,所以說當儒家文化之中新增了守孝的概念之後,就更加的貼近民生,也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接受他的說法。

綜上所述,守孝三年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末期,是儒家學者為了能夠宣揚儒家文化而產生的一種概念型定義。

25樓:我是老夫子

「父母去世守孝三年」的古禮從何時開始,由什麼人制定已無考證。

父母去世後,子女為什麼要守孝三年呢?對此孔子曾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在《論語》中這樣說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就是在強調「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孔子的**宰我提出守孝三年時間太久,不願對父母守「三年之喪」,孔子聽後,這樣解釋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父母對子女,不但有著親子的血緣關係,而且子女生下後,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內,都是在父母的懷抱中長大的。父母不但養育了子女,而且還耗費心血、教育子女,直至其成家立業。

既然父母對子女有如此深厚的恩情,那麼子女為什麼不應該加倍予以報答呢?

26樓:吾家太陽女神

我也不知道這個你要清楚這個幹什麼呢?反正這就是一種習俗,有些人會遵守,有些人不會。這現在都已經是現代社會了,你要知道這個幹什麼的,如果你想要遵守的話也可以呀,那你就遵守好了,如果你不想遵守的話就算啦,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27樓:揹著樹的蝸牛

這位朋友,這種孝道,應當是源自於儒家思想,應當是在戰國春秋時期就有了這樣是來緬懷我們家族的先人,這樣對於生者也是很好的安慰。但是如今的社會是沒有這樣的,因為是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思想也是在進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祝你好運平安,幸福快樂。

28樓:這名字好記哦

春秋戰國初期雖然還沒有手上的說法,但是當時人們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確實會通過飲食哭泣還有語言衣服的方式來祭奠死者。所以說在最早春秋初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丁優的習慣

29樓:洛陽花下少年郎

春秋戰國,但那時不是強制性的,只是提倡,其他門派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墨子·節葬下》裡面就可以看出墨子是很反對的,而且據說也只有孔子**為其守孝做到了滿三年,其他沒有做到的例子,強制性明法規定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手打不易望採納

30樓:來自葛仙山體貼的麥兜

父母去世,子嗣守喪三年,這一習俗應該是起於商朝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經儒家思想而開始興起

31樓:風雪浴花

中國文化是建立在血緣上的文化,而血緣文化是建立在農耕經濟基礎上。

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大意是指孩子三歲之後才離開父母的懷抱)。烏鳥尚能反哺,何況我們人呢?從儒家的孝悌思想來看更好理解。

32樓:

古代父母去世同意妖獸小三年這一吸血星期一什麼時候?我覺得這很早很早的時候就有這個習慣。

33樓:

老一輩都是這麼定的,一直傳到現在

34樓:

好像是商朝開始就有守喪。

古代女子丈夫死後都如何生活,古代女子在丈夫死後是如何度過餘生?

古時女子還沒有盛行改嫁的時分,關於寡婦來說,因為其時文化思維約束即是答應改嫁這些女子也沒有人會娶,總覺得不吉祥。在難捱的日子中總會挑選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工作,比方通姦。通姦關於女子來說即是不守貞潔的做法,而在古代,這種做法被發現後所承當的成果也是很嚴峻,咱們常常從影視劇中看到這麼的女子在通姦後被侵豬籠...

代父母為爺爺奶奶立碑碑文該怎麼寫

居然是 那肯定是以你父母的口吻來寫了。現在寫碑文的好像不多,古時候一般都是以詩詞的開式來歸納總結已故者功德或主要事蹟。現在這個東東多數年輕人不會吧,請教身邊的老人或者老教師 給爺爺奶奶立碑怎麼寫碑文 通常,以您父輩的名譽給您爺爺 奶奶立碑。x 姓 公xx 名或號 妣xx 名或號 之墓 孝男 xx 立...

古代皇帝死後,後宮佳麗三千人的歸宿到底如何

其實 後宮佳麗三千 在歷史上並不是常有的事,但除了個別情況 有的皇帝只有一位皇后,有的皇帝則有數萬宮女嬪妃 皇帝的後宮基本上都在兩位數以上,而且大多數皇帝簡直是暴殄天物,杜牧在 阿房宮賦 中所說的 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一點都不過分。皇帝生前總算還有點盼頭 草上撒鹽之類的 那麼,皇帝死後她們都會面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