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龍的傳人
幾乎每個人都懂得母子的健康息息相關。要想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媽媽本身的健康非常重要,只有當孕婦保持適當的營養、運動與休息時,才能確保母親與胎兒的健康,但是問題就在什麼才是適當的營養、運動與休息了。 在這方面,古今中外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做法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傳統上給孕婦、產婦的補品,西方醫學界人士一定大不以為然;我們習慣上不準孕婦做這、做那,種種活動上的限制,歐、美產科專家可能認為毫無必要;至於要產婦不洗頭、不洗澡、不做事,躺在床上做月子,西方人會認為那根本是與現代產婦復健醫學原則背道而馳。
東、西方在孕婦運動的觀念與做法上,差異是極為懸殊的。東方人大概只許孕婦散散步,爬爬樓梯之類的活動,任何其它稍微激烈的運動都在禁止之列。他們絕對無法想象西方婦產科醫生會鼓勵孕婦繼續游泳、跳舞、打網球,更不可理解孕婦做的體操居然比大學的體育課還費勁。
當然,東、西方婦女在體力活動方面的差異,並不只是在孕婦身上可以看得出來,即使不是孕婦,西方女士的活動量也是大得多。不過西方婦產科醫師通常是不對孕婦的活動做太多限制的,只要不做危險易於跌倒的動作,不嘗試新的運動專案,不抬重東西、搬傢俱就行了。歐、美婦產科醫師不僅不怎麼限制孕婦的活動,還十分鼓勵孕婦做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
這裡有幾重因素:原因之一是戶外活動可以減輕懷孕初期害喜的不適症狀:原因之二是陽光、新鮮空氣以及適度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孕婦與胎兒的健康;原因之三是增進體力,增強耐力,訓練生產時要使用的肌肉,會使得生產過程快而順利。
中國人老式的觀念認為孕婦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不小心的話就會導致流產,其實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流產多半與孕婦的活動無關。懷孕初期流產的比例相當大,主要原因並不是孕婦的關係,而是胎兒不正常的緣故。如前文中所述,不正常的胎兒之中,佔相當大比例的是染色體不對,遺傳基因不對。
流產只是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活不下去的自然淘汰過程。當然有少數孕婦比較易於流產,這種孕婦就必須格外小心。例如子宮易於張開的孕婦,不僅不能過分活動,最後幾個月可能還得完全躺在床上休息,才能保住胎兒不早出來。
但是一般而言,絕大多數正常的孕婦,懷胎正常的話,不是那麼容易就流產的。
許多詩人、文學家將婦女生產與軍人作戰相比擬,就事件本身辛苦的過程與對生命的危險性而言,這是毫不誇張的。兩者都是血與汗的歷程,生與死的搏鬥;事前的緊張與懸疑,當時的全力以赴,體力的無盡消耗,與事後的鬆懈、衰竭都有相當的模擬性。軍人要贏得一場主要的戰役,充沛的體力是少不了的條件,孕婦要能順利完成生產,良好的體能也是絕對必要的。
試想產前的疼痛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十小時:長痛之後是遽痛、出血,最後還要使出吃奶的力氣,將那麼大的胎兒硬從狹窄的產道壓擠出來:體力不佳的怕還沒到最後關頭已是精疲力盡了。
在過去,因生產不順利而喪命的一向是育齡婦女的首號死因,這種情形一直到了近幾十年才由於醫藥的進步而改善。中國人形容婦女臨盆相當於一隻腳跨在鬼門關裡,以過去的經驗來說,實在有其真實性的。
之前有研究表明懷孕期間,適當的活動和勞動對母體和胎兒雙方都有好處,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婦產科博士弗裡德總結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適度鍛鍊對於孕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懷孕期間適量鍛鍊可以有效幫助準媽媽們控制體重,產後恢復正常的體重。另外。懷孕期間進行一定的鍛鍊還可以幫助女性避免一些疾病問題,比如可以分別減少患糖尿病和妊娠毒血症風險。
弗裡德說:「散步、有氧運動、游泳、慢跑,上樓梯、固定蹬腳踏車等等都是孕婦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選擇不錯的運動方式。但是選擇鍛鍊方式之前孕婦應該與自己的醫生進行溝通,聽取醫生的建議。」
與此同時,他還提示,孕婦千萬不要在太累的時候進行鍛鍊;鍛鍊的強度不應讓孕婦的心跳超過每分鐘140次;鍛鍊前和鍛鍊後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在高溫和潮溼的天氣裡過度鍛鍊;一旦鍛鍊中出現身體不適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去看醫生。
2樓:
當東方遇到西方~運動觀念的歧異
梁實秋〈雅舍小品〉一書雅俗共賞,許多人甚是喜愛,該書完成於戰事頻仍的年代,時光亦已飛逝七十餘年,今日重讀,今昔相較,仍覺該書發人深省,饒富趣味,雖略詼諧諷刺,但不失其理。其中「運動」一篇,令我注目,亦令我驚喜。
運動視為百戲 文人不愛
驚喜,是因長久以來,華人文化一直未曾認真看待運動(sport),大半把身體活動擺在「百戲」的概念中( 如投壺、蹴鞠等),不然就是擺在與軍事國防的關係上(如擊球、射箭等),或視為健身之途,但健身之途卻又偏向靜態的養生**(如導引)。體育也好,運動也好,它的主體性,一直處在妾身未定的境遇中,使得身體活動的價值如同花菜籽一般,依境遇之好壞,隨風飄散,各有高下。梁實秋先生乃一介文人,文人願意為武行一事,說說其中的道理,誠不多見,當然令我驚喜不置。
運動汗流浹背 不夠體面
樑先生「運動」一文,述及前清大臣李鴻章出訪英國,皇室為娛樂嘉賓並示誠意,特要皇族成員親自表演網球賽,特使翎頂袍掛,正襟危坐地觀之賞之。賽畢,皇族成員跑過來問表演如何,特使道:「好是好,只是太辛苦,為什麼不請兩個人來打呢?
」梁實秋先生認為,李鴻章的觀感充分地代表了華人多少年來對於運動的一種看法,亦認為人喜歡安安逸逸地看別人鬥爭,看到緊急處還會捏出兩把汗,內心卻又別有一種輕鬆感,可是自己上場賣力氣,那就犯不著,累得滿身汗,何苦來哉?摔跤的、比武的,那是江湖賣藝者流,士君子所不取。
樑先生所言甚是,運動是辛苦勞累的,氣咻咻然,汗涔涔然,乍看無實質好處,一個人運動,乃至一群人運動,怎談得上富國強兵呢?運動之結果又不見金銀財寶天上來,汗流浹背亦不便衣冠楚楚,運動時總不能穿得體面。運動既不實際又不高尚,難怪運動風氣在朝廷上流社會中,只能當小孩玩意兒。
怪就怪在英國這個國家,十九世紀號稱日不落國,統領地球大半江山,國勢之強盛,連今日之美利堅共和國亦難望其項背,它除船堅炮利,所向無敵,掌握全球經濟脈動外,連藝文與運動(sport)亦十分鼎盛,一個國力強盛、重視武備的國家,有它深厚的柔性的一面,運動風氣十分流行,且所玩的運動未必與軍事武備扯上關係。此一奇也。
西方重視運動 國力強盛
另一則是英國皇親國族之上流社會,上朝衣履風流,下朝則大玩各式各樣身體活動,不親自下場難稱痛快,不若中國曆朝皇帝老子、百官大人只興安坐堂上,**遠矚地觀賞武技與百戲,其間之差距豈能以道里計之。英國皇室成員不怕喘氣流汗,把打球視為代表英國之節目,獻給國賓觀賞,此另一奇也。
涉獵運動史者皆知,現代流行於世界的運動,舉其犖犖大者,如足球、網球、羽球、射箭、板球、射箭、橄欖球……皆受英國之影響,或起源於英國,或由英國之大力推動,可說沒有英國,就沒有今日世界運動之臉譜。不管我們是否喜歡西洋式運動,這樣的運動局面勢不能擋,不能擋是因這股力量源自西方強勢國家之最強勢階級。東方要扳回局面,恐得再加把勁。
我最近也在查詢這個問題,但是還在進一步的總結中,這篇小文雖然學術性不強,但是也能看出東西方運動觀的差異。
中國藝術史和西方藝術史的異同哲學辯證
顧名思義啊,西方美術史就是指西方,也不是特指歐美,也包括埃及 兩河流域等,總之從地理上算是西方的都是 而全世界出了我們中國外任何其他國家都算外國美術史,這個概念要大的多。中國美術學院的美術史教材 中國美術史和西方美術史 各是什麼樣的?中國美術史 洪再新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外國美術史 歐陽英編 中...
中國和西方的育兒差異有哪些
中國和西方的育兒差異,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不一樣的,就比如說我們中國是隻看重成績,然後在他們的其他方面就不是很注重,但是在外國的小孩,他們就會出入各種的場合,然後父母也會帶他們出去旅遊,然後他們也會過早的去接受一個性知識,其實我覺得這是對孩子們的一種自我保護。記得我之前看過一篇報道說,烏克蘭的孩子從一...
西方的神跟中國的神有什麼區別,中國和西方神話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的神和西方的神主要區別于飛行的目的 神話體系和品質方面,具體如下 1 飛行目的不同 1 外國的神 超人 飛行一般都是為了趕路 2 而中國的神仙要回歸天庭或者下凡。2 神話體系不同 1 中國神話比較零散 2 西方則有比較嚴密的體系。3 品質不同 1 中國的神都是 聖人 級別的存在,不會犯錯,只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