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大致可分為:並列、遞進、轉折、承接、因果、條件、選擇和假設等八種。
一、表示並列關係:前後分句所表示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都已經存在或確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隸屬,也不交叉。包括平行並列和對照並列兩種句式。
1.平行並列:前後分句所列舉的情況,在邏輯上平行並列、程度相當,不分先後、主次。
其所列情況可以是相互關聯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還可以是同一主體的不同動作,可能是同時並舉、交替並舉的,或是同地進行的。平行並列句無所謂偏、正句之分。
相關關聯詞:「那麼…那麼…」,「又…又…」,「…既…又…」,「…既…也…」,「一邊…一邊…」,「一會兒…一會兒…」,「一面…一面…」,「有時…有時…」,「不是…就是…」。
【例】a: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又)高大,(又)莊嚴。
【例】b:現在的手機(既)美觀,(也)很智慧,特別受年輕人喜愛。
【例】c:這一整天,她(不是)大哭,(就是)大笑,都弄得我們手足無措了。
【例】d:這一整天,她(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都弄得我們手足無措了。
2.對照並列:前後分句所列舉的情況,意義相反或相差較遠,用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對照,來表達所要肯定的意思,表明情況與預想相反。
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即有先後、主次之分,前句為次句,後句才是主句。
相關關聯詞:「不是…而是…」,「是…而不是…」。
【例】a:王昭君(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而是)一個象徵;昭君墓(不是)一座普通的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紀念碑。
【例】b:所以說,蜜蜂釀蜜,(是)為人類釀造了最甜的生活,(而不是)只為自己儲備了糧食。
【例】c:她今天沒到校,(不是)因為想逃學,(而是)因為病了。
二、表示遞進關係: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相連,表明後一種情況的程度更深一層。
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順序固定,不能隨意變動。
主要關聯詞語有:「不但…而且…」,「不僅…還…」,「…不但不…反而…」,「連…也…」,「…何況…」,「…甚至…」。
【例】他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品德更好。
三、表示轉折關係:對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種已存事實或情況,後面分句轉而述說並非理所當然的意思,即相反或相對的意思。且後面分句「並非理所當然」才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
其表明前後邏輯關係的對立。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常用關聯詞語:「雖然…但是…」,「儘管…可還是…」,「即使(縱使)…也(沒有、無)…」。如:
【例】a:這裡的花(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
【例】b:他(儘管)感冒了,(可還是)來上學了。
【例】c:他這人(即使)做錯了事,(也)很少用書面或口頭做檢查,只是用行動來改正。
有時,前分句的關聯詞語可以省略。如只出現:「…但…」,「…卻…」,「…可…」,「…然而…」。
【例】d: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例】e:這道理聽起來不錯,(然而)你還是應該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
【注意】轉折關係與對照並列關係很容易混淆。兩者的前後分句都具有意義相互對立的關係,但轉折關係為邏輯對立,對照並列關係僅為情況相反,並不存在邏輯對立。
即:轉折關係的前分句存在的事實,本可推出一個理所當然的情況發生,但並沒有發生,或者不能發生,後分句就是表達這個意思的;而對照並列關係的前分句並不能推出一個後分句所表達的非理所當然的情況。
四、表示因果關係:由前後分句表達一事物,是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事物出現的原因或結果。有說明因果與推論因果兩種句式。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說明因果句:對客觀存在的因果關係進行說明的複句。偏句提出一種事實情況作為依據,正句表示這種事實所必然導致的結果。又分為前因後果和因果倒置兩種句式。
①前因後果:如:「因為…所以…」,「.由於…因此…」,「…因此…」。如:
【例】(因為)我們年輕,正處在學習效率最高的**時段,(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時光,刻苦鑽研。
②因果倒置:如:「之所以…是因為(是由於)(就在於).…」。如:
【例】她(之所以)今天沒到校,(是因為)生病了。
2.推論因果句:推論因果句的偏句提出一種已經發生的狀況,正句推斷出一種應該如此的結果。
常見的關聯詞語有單用和合用兩種情況:
單用:「既、既然、可見」。
合用:「既然……那麼(就、又、便、則、可見)」。
【例】a:(既然)屢次碰壁,(那麼)就得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例】b:(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
【例】c:(既然)知道自己錯了,(便)沒有必要那麼躲躲閃閃的了。
【例】d:他從不願向外人吐露自己貧困的真實一面,(可見)他的心理負擔是何等沉重!
五、表示承接關係:前後分句所表達的事情或動作的發生,前後連貫、挺有秩序。分句之間無偏 、正句之分。
如:「首先…然後…」,「一…便…」,「一…就…」,「…於是…」,「…才…」,「…接著…」。
【例】我一出門,就遇見了我的同學。
六、表示條件關係: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和結果的關係,表示事情或動作的發生需要或排斥條件。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這種複句的偏句提出一種真實或假設的條件,正句則說明在這種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大部分是兩句都有連詞。有一些只在解釋條件的那一句中用關聯詞。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縱」、「乃」、「即」、「則」、「因為……所以」等。條件複句分為一般條件句和排斥條件句兩類:
1.一般條件句:偏句提出條件,正句指出這種條件產生的結果。一般條件句又可分為充分條件句、必要條件句和充分必要條件句。
①充分條件: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如:「只要…就…」,「既然…就…」,「凡是…都…」。
【例】a:你(只要)在這簽字,(就能)享受八折優惠購買本商場任何一款商品。
【例】b:小明,你(只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就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不要有什麼顧慮。
【例】c:(只要)不來臺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桂花。
【例】d:(既然)你知道錯了,(就)要徹底地改正,不能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了。
②必要條件: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如:「只有…才…」,「除非…才…」。
【例】a:你(只有)在這簽字,(才能)享受八折優惠購買本商場的一款**商品。
【例】b:小明,你(只有)勇敢地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否則,誰也不能原諒你。
③充分必要條件:一件事有且只有一個條件,且會出現相應的結果。如:「有且只有…才…」。
【例】a:你(有且只有)在這簽字,(才能)享受免費領取本商場的一款**商品。
【例】b:小明,你(有且只有)勇敢地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否則,你是不可能得到大家原諒的。
2.排斥條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條件,正句表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不以偏句的條件變化為依據。
也就是說: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條件,都必定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常用關聯詞有:
「無論…都(總)…」,「不管…也(總)…」。
【例】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感興趣。
【分析】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它們在使用時是不同的。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這時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條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這時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條件)。
句子中所給的條件都包含在內時,就可以使用「無論…都…」這組關聯詞語了。如:
【例】()下雨,地上()溼。
通過讀句子,我們瞭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關係。下了雨,地上就肯定是溼的,有「下雨」這樣一個條件,就一定有「地上溼」這樣的結果。
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常用的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這個句子中只需一個條件就可以滿足結果,因此我們選擇「只要…就…」這樣一組表示唯一條件的關聯詞語。填寫後的句子是:
(只要)下雨,地上(就)溼。句子表達的意思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這個句子填寫「只有…才…」行不行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填了「只有…才…」後,句子是「(只有)下雨,地上(才)溼。
」顯然,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很多條件都可以造成「地上溼」的結果,如灑水、擦地等因素。所以,這個句子只能填寫「只要…就…」,不能填寫「只有…才…」。
七、表示選擇關係:也叫取捨關係,前後分句所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將不同時出現,且已經作出取捨、亟待作出取捨或無須作出取捨。包括確定選擇和不定選擇兩類。
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確定選擇:表示兩種情況中,只有一種更合適,且已經作出了取捨。
①前取後舍:「寧可…也不…」
②前舍後取:「與其…不如…」
2.不定選擇:表示前後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不會同時存在,
①亟待取捨:表示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哪種會出現而產生的疑問,內心還存有一種取捨的焦慮。
常用關聯詞:「是…還是…?」
②無須取捨:表示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哪種會出現都在預料之中,沒有取捨之必需。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要麼…要麼…」。
【分析】填寫這類關聯詞語時,要認真閱讀、分析。「不是…就是…」使用時表示前後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不是選擇前者,就是選擇後者。「與其…不如」和「寧可…也不」則不同,
【例】a:這次當選大隊長的()王紅,()張強。
通過讀句子,我們瞭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選擇關係。當選大隊長的,既有可能是王紅,也有可能是張強,他們兩人都很出色。
選擇填寫關聯詞語時,我們就要根據這個意思選擇「不是…就是…」,填好的句子是「這次當選大隊長的(不是)王紅,(就是)張強。」而不能填寫「與其…不如…」。這樣,句子表達的意思才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例】b: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交給他,()讓我去完成。
讀句子後,我們知道了「我比他身體強壯」,那麼在決定由誰來完成這項任務時,就要有所選擇了。到底把任務交給誰呢?應該用「與其…不如…」。
填寫後的句子是「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與其)交給他,(不如)讓我去完成。」強調我的身體比他強壯,更適合完成這項任務。讀一讀,這個句子是通順的,也是合理的,填寫正確。
【例】c:「我()得零分,()願考場作弊」。它表示,只選擇前者,決不選擇後者。
試試用『寧可…也不…」,把這些詞用進去(「餓死」與「去偷東西」、「***」與「會說謊」、「吃苦頭」與「會違背諾言」)。
八、表示假設關係:
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種情況出現(或不出現)了,就會(或者也不會、也不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分句之間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後正。
1.順延性假設:前分句所假定某種情況出現了,就理所應當會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或者前分句假定的某種情況不出現,就理所應當不會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
常用關聯詞有:「如果…就…」,「要是…那麼…」。
【例】(如果)明天下雨,我們(就)去栽樹。
2.排除性假設:前分句假定某種情況出現了,仍然也不會、也不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或者前分句假定某種情況不出現,仍然也會、也能引發後分句所表達的另一種情況的出現。
常用關聯詞有:「即使…也(不能,應該)…」,「假使…便…」,「就是…也…」,「就算…也…」,「縱是…也…」,「縱算…也…」,「縱然…也…」。
【例】(即使)明天他明天還不能參加進來,我們幾個人(也)仍然會堅持下鄉做普法宣傳的。
【注意】排除性假設與排斥條件很容易混淆,有注意兩者的區別:
排除性假設句對可能狀況的範圍是有限制的,用的先導詞都是「假使」,「就是」,「就算」,「縱是」,「縱算」,「縱然」;而排斥條件句對可能的狀況是沒有限制的,用的先導詞都是「無論」、「不管」等。
搞清了它們的前導詞有不同的區別,也就能搞清楚哪個複句是排斥條件句,哪個複句是排除性假設句了。
什麼是關聯詞語,什麼是關聯詞?有哪些?
你好!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絡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叫複句,也叫關聯句。複句通常用一些 關聯詞語 來連線。關聯詞一般分轉折關係 假設關係 條件關係等。轉折關係 如 儘管 可是 雖然 但是 卻 然而 可是 假設關係 如 如果 就 要是 那麼 無論 都 不管 也 倘若 就.要是 就 並列關係 如 ...
英語關聯詞有哪些,關聯詞有哪些?
1 先後次序關係 at this time first second at last next 關聯詞有哪些?1 並列關係 並列關係中的關聯詞有 有的 一方面 一方面 有時候 有時候 那麼 那麼 一邊 一邊 也 又 還 同時。單用 又 又 一面 一面 有時 有時 一會兒 一會兒 既 又 爸爸不抽菸,...
什么是關聯詞語,什麼是關聯詞語
1.轉折關係 儘管 可是 雖然 但是 卻 然而 可是.2.假設關係 如果 就 即使 也 要是 那麼 無論 都 不管 也 3.並列關係 一邊 一邊 既是.也是.是 是 4.遞進關係 不但 而且 不光 也 既 又 不僅 還 5.選擇關係 不是 就是 是 還是 或者 或者 要麼 要麼 與其 不如 寧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