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寒雨狐
1、 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2、 文中所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的特徵?
答:文中的大同社會有以下基本特徵:
a.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愛。全社會親如一家(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合適的安排(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尤其是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出了社會的關愛。
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穩定的職業,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織,豐衣足食。(男有分,女有歸)
c.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應珍惜勞動產品,無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辱。盡全力工作,沒有"多得"的念頭,更不會據為己有。
3、 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
答:"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於"五帝之世",同時又高於"五帝之世"。
比較《大道之行也》與《桃花源記》的異同
《大道之行也》與《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兩篇課文一同構想了理想社會,它們相同之中又有不同。
1、寫作意圖是一致的。
《大道之行也》原文之前有一段文字記述課文來由: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 zhà),事畢,出遊於觀(觀,讀ɡuàn,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
「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週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爭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起的社會環境裡,中年以後他長期隱居農村,士族地主把持政權,對農村人民的受壓迫受剝削的黑暗現實有深入的瞭解,對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願望有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希望回到原始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平寧靜的生活,希望有一個沒有君主統治,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制度。因而有了千古傳誦的「世外桃源」,這個詞語現在已經成了美好境界的代名詞。
2、構想的社會制度、人們應有的生活狀態是一致的。
孔子曾經說過:「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證明孔子思想取法於先人,將夏以前的社會形態提到理論高度,加工提煉出一個理想社會模式。
這個社會的綱領是: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徵是:
人人得到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桃花源記》更多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用「漁人」進入桃源所見來展示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他把「大道」裡構想的社會特徵具體化了,給讀者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麗風俗畫。《桃花源記》裡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美好生活圖景,就是《大道之行也》中所設想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的藝術再現。
3、都折射出當時黑暗社會的影子。
《大道之行也》在結尾用「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作為全文總括語,這暗含著一種對比,現實社會裡有許多黑暗的現象如搞陰謀、盜竊、作亂等,這些在大同社會裡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當時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
社會紛亂、動盪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桃花源記》是通過漁人與村中人的對話反應當時社會的黑暗:「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是直接點明,桃源人之所以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躲避戰亂。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這裡作者並未詳細寫出村人「嘆惋」的內容,但根據背景資料和上下文意,可以推知:村中人嘆息外面的人依舊受壓迫受剝削,過著民不聊生的日子。
嘆息這種戰亂和動盪的生活何時結束。還有「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也可以看出,村中人不希望外人來打擾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這些話語都折射出當時社會黑暗的影子。
世外桃源的境界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在相同之中,課文又有不同之處,這表現在:
1、 本質不同。
孔子提出的「大同」社會是理論上理想的社會模式構想。闡明瞭社會綱領、社會特徵以及人們應當遵守的法則,具有積極意義。兩千多年以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例如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都曾受過它的啟發。
它是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世外桃源」只是作者為了躲避現實,虛構出來的理想社會情境。從文章結尾,「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和「南陽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來看,它是虛幻的,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這是消極避世的思想。這與「大同社會」的理想,本質上是不同的。
2、寫法不同。
《大道之行也》出自《禮記》中的《禮運》,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是以「言論」的形式,表明對太平盛世的追求,多用排偶句式,表明作者觀點,具有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特點。
《桃花源記》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講述了世人感受桃源仙境的故事。虛實結合,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才能,是一個完整又引人入勝的故事。
2樓:
例如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推知鰥寡孤獨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初二語文文學名著請詳細解答謝謝
西遊記 長篇章回體神話 是神怪 中成就最高 最受喜愛的 但這部作品並非全無依傍,它有著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遠出西域取經 的事件。有 大唐西域記 和 大唐慈恩寺法師傳 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唐僧取經 的故事 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後 的素材 全書100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1至8回,寫孫...
初二英語英語請詳細解答,謝謝3 14
played the guitar 你拼錯了 玩吉他successful dointerested smiled took collection 1.playing 2.successful 3.to do 4.interested 5.to smile 6.taking 7.collection ...
初二英語English請詳細解答,謝謝18 21
b.li lei s and ling tao s 因為是兩臺,一人一臺.a.li lei and ling tao s 的意思是兩人共有.b.li lei s and ling tao s 兩人各一臺,如果是 a.li lei and ling tao s 則是兩人共一臺 祝你進步 選b 這兩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