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塔悌
1。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樓:讓夢隨風飄去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樓:蜀道行人
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之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度黃河冰塞川,欲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即滄海。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無積==吳姬壓酒勸君嘗。金陵**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散盡清輝發。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但願當個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大豬頭,掛在門前哦!
賞析李白《清平樂三首
5樓:李狗呀呀
清平樂三首一般指清平調詞三首。
整體賞析:
在這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互動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
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互動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
「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
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豔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
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託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有人據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
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豔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讚賞。
高中杜甫詩三首原文
6樓:匿名使用者
1、《秋興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裡面波浪滔天,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
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製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
2、《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3、《詠懷古蹟(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4、《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為了三分天下週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雲。
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鎮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
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為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5、《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譯文: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淒涼可惜生不同時。
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雲雨荒臺難道真是荒唐夢思。最可嘆楚王宮殿早蕩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蹟讓人生疑。
7樓:愛單單愛
這三首詩的原文如下:
1、《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詠懷古蹟》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8樓:匿名使用者
一 詩人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社會寫實著稱。生於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又被稱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雖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在身後,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
二 高中杜甫詩三首
1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為什麼寫清平調三首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 743年 或天寶三年 744年 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 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擴...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這三首詩中選擇一首你最喜歡的一首詩,把它改寫成短文
我喜歡 牧童 下面是我將它所改的短文內容 瞧 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彷彿鋪在地上似的 風輕輕一吹 沙沙沙 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迴響在耳邊。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快樂地在草...
行路難三首 其三賞析,李白的 行路難 共三首古詩
李白的 行路難 共三首古詩 行路難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 同 饈 美味的食物 直 同 值 價值 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釋義 金盃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