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鍼灸深淺幾分,現代上寸 有何區別

2021-05-02 17:52:20 字數 5436 閱讀 2593

1樓:代從壘

1、中醫鍼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薰灼**,利用熱的刺激來**疾病。

鍼灸具有鮮明的漢族文化特色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族醫學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2、1分 = 0.1寸 1寸 = 10分 古代與現在差別不大,全憑醫生的判斷,但我認為至少要超過表皮:人體**厚度一般為0.

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組織)。表皮厚度懸殊較大,為0.07~1.

2mm,手掌、足跖可達0.8~1.4mm,而肘窩處僅0.

3mm。眼瞼的表皮厚度則小於0.1mm。

一般真皮的厚度為0.4~2.4mm不等,背部的真皮有表皮的30~40倍厚。

**的整個厚度,有顯著的個體差異,我國**男性**平均厚度為1.15mm,可因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如軀幹背部及臀部較厚,約2.23mm,眼臉,耳後**較薄,約0.

5mm。同一肢體,內側偏薄,外側較厚,如大腿外側約1.13mm,內側為0.

95mm。另外,同一部位的**厚度,也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工種的不同而有差別。****厚度為新生兒的3.

5倍,但至5歲時,兒童**厚度基本與**相同。另外女性**比男性薄,老年人**較年青人薄。

3、**一些中醫部落格的話,希望有用

一、針刺深淺的錯誤,引起的針害

《靈樞.官針》:「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

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洩瀉,亦復為敗。失針之宜。大者大瀉,小者不移。

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 」

二、病在何處,即針在何處

《靈樞.終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素問.調經論》肌肉蠕動,命曰微風。

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形有餘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其絡,衛氣得復,邪氣乃索。 《素問》中**此種微風即採用輕刺透皮---針刺非常之淺,因為在皮守皮嗎!

所以,病在筋要紮在肌肉層,病在骨頭要深刺至骨。所以我們臨床上,**病要用梅花針釦刺,頸椎病、腰椎病要紮在肌肉層或骨頭上

三,一般穴位的針刺方法

《靈樞.官針》 所謂三刺則谷氣出者,先淺利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入分肉之間,則谷氣出。故嫩法附:

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後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探之,以下谷氣。此之謂也。

《靈樞.終始》凡刺之屬。三刺至谷氣。

(義如下文)邪辟妄合。陰陽易居。逆順相反沉浮異處。

四時不得。稽留淫。(六句言病變也。

凡此者。皆須用針。治以三刺之法。

則諸病可去也。)故一刺則陽邪出。(初刺之在於淺近。

故可出陽分之邪。)再刺則陰邪出。(再刺之在於深遠故可出陰分之邪。

)三刺則谷氣至。谷氣至而止。所為谷氣至者。

已補而實。已瀉而虛。故以知谷氣至也。

四,病邪不同,針刺深淺不同

《素問.針解》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

《靈樞.小針解》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濁氣在中者,言水谷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

清氣在下者,言清溼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氣在下也。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針中脈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針太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

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2樓:戀夢山雨絕

開啟所有的鍼灸教科書均未見到有對針灸方向角度、深淺、赤白肉際做專門論述的,幾乎所有的教科書講到針刺方法的時候,無一不是直刺和平刺兩種方法。果真應該這樣嗎?回答是否定的,在這裡絕對沒有挑戰權威的意思,只希望用事實改變一個有待改變的觀念,因為我們現在的針刺方法有許多已經脫離了傳統的思想。

縱觀古籍,數處提到了「寧失其穴勿失其經」,從這句話我們延伸個案例,比如我們針足三裡的時候,採用直刺的方法,有哪個醫生注意到了針尖的方向?下針後有可能針尖偏上,也有可能針尖偏左或者偏右,當針尖偏左或右的時候其實已經偏離了經絡,這樣已經脫離了古人的思想,怎麼還能奢望有好的效果呢?每看到或者聽到人們抱怨鍼灸效果太慢我心中總是感到不平,這不全是鍼灸醫師的錯,也不是我們在學校學的不好,關鍵是我們的教科書錯了,因為鍼灸教科書上就是這樣教的啊!

看看你周圍的鍼灸專業畢業的醫師,有幾個能用鍼灸很好治病的啊!發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內心充滿了糾結,發表了就有可能遭到非議,因為他觸犯了我們幾十年的中醫教育,觸犯了權威。但是我們還是要正視錯誤,我們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毀了鍼灸、毀了下一代!

個人得失與真理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是非自有公論,隨他去吧。

1、論針刺方向和角度

對於鍼灸的針刺方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論各不一樣。鍼灸教材除了直刺和平刺別無二法,參考古籍所述,結合臨床驗證其實並非如此。鍼灸講究的是經絡,我們隨便取一個穴位陽陵泉做例子,當針刺入這個穴位的時候進針的點也許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採取直刺的方法針尖就有可能偏離了經絡,即使沒有偏離左右效果也不突出,讓我們來打一個比方:

經絡是一條無形的通路,這個大家都明白。暫且把這個通路看做是普通的公路,當我們準備開車從a點到b點的時候是否應該順著公路直走?絕對不應該有人會從公路橫穿過去,如果這樣永遠也不會到達目的地。

同樣的道理我們鍼灸的時候採取直刺的方法和橫穿公路有什麼區別呢?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做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只有當針順著經絡刺入的時候效果才能達到最大化,而且只有當針尖對著病的方向刺入的時候效果更好。比如我們針右側的陽陵泉,針尖向上**陽陵泉以上膽經循行線的疾病立竿見影,針尖向下的時候**陽陵泉以下膽經循行線的疾病特效,陽陵泉針尖向下**踝扭傷就是最好的證明(只扎患側)。

經驗認為不論針尖對著上下都不可以脫離經絡,進針角度以35---45度最佳。骨面無肉處針刺可以平刺,不在這個角度範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信者可以一試。

2 、論針刺深淺

中藥的不傳之祕在計量,而鍼灸的不傳之祕即在深淺。從而說明深淺對針灸的重要性,根據古人思想及臨床經驗我們總結了3個指導針刺深淺的要點便於記憶。

(1) 、《靈樞經》言:「在筋守筋,在骨守骨」。我們給予進一步延伸「在皮守皮,在脈守脈、在肉守肉」等。

古人是智慧的,他們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惜我們現在很少有人重視。比如我們臨床****病和外感病,病在皮毛,深刺有何意義?再比如其病在骨,淺刺怎能直達病所?

所以根據疾病深淺不同針刺的深淺亦不同,故分別採用淺刺、深刺**,效果差異極大。

(2)、《素問 刺要論》言:病有浮沉。刺有深淺。

各正其理。無反其道。然春夏為陽。

其氣在外。人氣亦浮。凡刺者。

故淺取之。秋冬為陰。其氣在內。

人氣在髒。凡刺者。故當深取之。

又言。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

謂春夏為陽。謂陰所養。故刺之各致一陰。

秋冬為陰。謂陽所養故刺之各致一陽。春夏溫必致一陰者。

謂下針深刺至腎肝之部。得其氣針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陰也。

秋冬寒必致一陽者。謂下針淺刺至心肺之部。得其氣推而內之良久出針。

是推內之陽也。故素問曰。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也。此點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春夏刺淺秋冬刺深法」。

「病輕宜刺淺,病重宜刺深」古人對這點也早有論述,只是我們沒有重視罷了。如《難經》七十一難曰:經言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

何謂也?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上面的思想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根據季節氣候不同針刺深淺亦不同,春夏陽氣在外邪氣在表故針不宜深,深則引邪入內。病在表在陽我們就要淺刺,病在表在陽的時候深刺不僅無助於表邪的發散甚至有引邪入內之虞。

病在內我們就要深刺,病在內淺刺不能引邪外出。古人的話是很有道理的,發人深思。

(3)、經書言「刺遠宜深,刺進宜淺」本言的意思是針和病相距較遠宜深刺,針和病相距較近宜淺刺。比如足三裡針刺可以**關節炎,因為足三裡和膝關節較近所以針刺就要淺,如果針刺足三裡**胃病就要深刺了,因為胃離足三裡較遠的緣故。

3、論赤白肉際

臨床所見鍼灸醫師取太白、公孫、束骨、京骨、後溪、腕骨等手腳內外側穴位很少有正確者,取穴不準何談療效?究其原因對赤白肉際不明也。錯不在古人,在後人不解古人之意也。

對於赤白肉際最早出現在《鍼灸甲乙經》:「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用於對穴位的描述,書中位置沒有詳說。

現代解釋:赤白肉際指四肢的內、外側赤肉與白肉交界處,其中在上肢部屈側(手掌側)為陰面,皮色較白,所以叫「白肉際」;伸側(手背側)為陽面,皮色較深,所以叫「赤肉際」。在下腳部,腳掌為陰面,即「白肉際」;足背為陽面,即「赤肉際」。

縱觀古人沒有詳細描述,今人以顏色論多有不妥。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請教了許多專家學者,多與以上解釋無異。再反觀古人**多有效如覆鼓之說,而我們使用傳統方法針刺很難達到那樣的效果,是古人在誇大療效嗎?

回答是否定的,原因是我們把穴位的位置都搞錯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做了數年的研究,終於在09年看人類起源一章時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大家不可以小看這麼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他在臨床上直接決定了針刺的療效。尤其是靳氏截針經常用到,並且對於手足內外側各個穴位的準確定位有了一個明確的定論。

我們先來分析什麼是赤白肉際,赤白肉際是怎麼形成的?1、赤,紅色也;白,白色也。赤白在這裡是說手足掌部和手足背部顏色的對比。

赤白肉際是指顏色交界的地方。對於這個大家的說法沒有區別。然而當我們伸出手腳觀察的時候根本找不到明顯的赤白肉際。

為什麼會這樣呢,古人在書上明明寫著的怎麼會看不清楚呢?其實仔細想想一點也不奇怪,讓我們順著時空回到古時------生產力極不發達,人們日出而作,手裡拿著原始的工具不停的勞動,風吹日晒,因為手裡一直握著工具,腳踩大地(赤腳或者穿著草鞋),從而使手握著工具的部分和腳踩著地的部分變成了白色,而手背和腳背一直裸露在外面的部分就變的顏色較深,所以當他們伸出手腳的時候便有了明顯的赤白分界。而我們現在由於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進步,機械化代替人力勞動,已經遠離了古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不可能產生明顯的赤白肉際的分界。

當你鍼灸的時候再去尋找這個所謂的赤白肉際處怎麼可能準確呢?

如果照這個理論那是否就是說我們抓握東西的部分和腳踩著地的部分都算作白的部分呢?沒有接觸物體和地的部分算作赤的部分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讓我們繼續迴歸古時看看古人的手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得出一個真實的結論。

古人絕對不可能有我們現在的富足生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因為很少活動導致脂肪堆積,而古人不停的勞動,加之物質極度匱乏,不會有我們這麼高的營養飲食,故以肌肉為主而不會產生過多的剩餘脂肪。從而可以推斷古人的手腳的肉比較單薄,很難像我們現在人的手腳這樣厚實。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斷,一個沒有豐滿肌肉的手他抓握東西的時候赤白肉際會在什麼地方,一個沒有豐滿肌肉的腳他踩在大地上赤白肉際會在什麼地方?答案已經很明顯:赤白肉際正好應該位於手掌和腳掌掌骨的下緣,這個地方和《鍼灸甲乙經》:

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的描述正好吻合。大家使用的時候只看到了赤白肉際,而忽略了「大骨下」這麼重要的部分。

經臨床驗證這樣選取穴位**相應疾病確實可以做到效如覆鼓,由此更進一步說明古人所言不虛。

鍼灸三論不過言及古人鍼灸思想冰山之一角,其博大精深非一言能盡,但願以上三論對針灸同仁有些許幫助亦足也。

靳慶東2023年6月13日晨改於北京

古人怎樣消毒針灸用的針具古人怎樣消毒針灸用的針具

根本不消毒。幹嘛來古人源,直到現代傳統上bai鍼灸用的針都幾du乎向來不消毒,前兩年zhi還說過這 dao事,所謂 萬人針 只是近幾年才開始重視這種事,現在正規些的使用一次性的針,一些小地方小診所還是不消毒或者走個形式跟沒消毒一樣。有條件時,可用汽bai鍋消du 毒,即將所用的針具zhi,分別用紗布...

現代人一天一日三餐,古人一天吃幾頓飯呢

現在人一般一天都是吃三頓,其實和古代貴族的那些人是差不多的,他們也是一天會有早中晚三餐。但是那個時候的窮人或者農民可能一天只有兩頓或者每天一頓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在當時的貧富差距確實太大了,有錢的人可以肆意揮霍浪費,但是沒錢的人只能勉強充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妃嬪他們都是吃的山珍海味,並且每次吃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