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玲1零
「江上秋風動客情」體現了詩人漂泊異鄉,白話文意思是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出處: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夜書所見》
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彷彿聽到寒氣砭骨之聲。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於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並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彷彿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
2樓:匿名使用者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中,江上秋風動客情一句體現詩人漂泊異鄉。現代漢語的意思是: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樓:晶兒小妖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問題。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3分)⑵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抒發情感的?(3分)
參***:⑴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淒涼的心境。(1分)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
(2分)⑵襯托或對比。(2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寓他鄉的悽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4樓:江風門下
1.風吹梧桐,葉子發出蕭蕭聲。一個送字,把葉子寫活了,彷彿聲音是樹葉送進耳朵裡來的。
江上起風,勾起旅客心中情愫。「送」「動「兩字將樹葉、江風擬人化了,賦予其生氣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
2.細節描寫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下列小題。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 注 ,夜深
5樓:夏至
(1)「送」是「送來」的意思,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彷彿含有刺骨的寒氣,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3分)「動」是「觸動」的意思,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情懷,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3分)(前句選「寒」酌情給分)
(2)襯托(反襯)或對比或借景抒情。(2分)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捉蟋蟀,兒童的歡樂愉快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對比,突出抒發了詩人客居他鄉的悽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3分)略
蕭蕭梧葉送寒聲的意思是,蕭蕭梧葉送寒聲這句古詩的意思
意思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小拓展 1.全詩為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原文 譯文對照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2.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
「蕭蕭梧葉送寒聲」的「蕭蕭」是什麼意思
蕭蕭 風聲。解析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 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於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讀一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這幅圖景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