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自然而然
打雷,就是雲中雨水分別帶有正負不同的電荷,兩者相遇是就會產生強烈巨大的電流,這時就會出現電閃同時發出雷聲,由於地面上很溼電流也會傳到地上,於是那些相對高一些的建築都會有避雷針,有些高的數目會被電擊,被劈開,甚至會引發山火
2樓:冒沛藍
當有高樓安裝了避雷針時,擊中避雷針的電流會被倒入地下,但一般來說地面是沒有電的
3樓:
天上的雲有的帶陽電,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放電,有的帶陰電,發出很亮很亮的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很快受熱 雷下雨時
4樓:雯血淚
天空中的雨雲摩擦生電,然後釋放到空氣中。
一般下雨天打雷地面會有電嗎,有危險嗎。。
5樓:金光布布
當有高樓安裝了避雷針時,擊中避雷針的電流會被倒入地下,但一般來說地面是沒有電的
下雨的時候 天上 打雷 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雷電的形成種類及其危害雷電的形成:雷電是一種極為巨集偉壯觀的自然現象.在雷電的形成過程中,某些雲團帶有正電荷,另一些雲團帶有負電荷,它們對大地的靜電感應使地面產生異性電荷.
當這些雲團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同電荷的雲團之間或雲團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就可擊穿空氣(一般為25-35kv/cm)開始遊離放電.我們稱這種遊離放電為"先導放電",雲團對大地的先導放電是雲團向地面跳躍(梯級)式逐漸發展的,當它到達地面時(高出地面的建築物、架空輸電線等),便會產生由地面向雲團的逆主放電。不宜進入無防雷設施的棚屋、崗亭等建築物內;
下雨天是先打雷,還是先閃電?為什麼
7樓:幼稚園老三丶
閃電和打雷是同時發生的,但是人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閃電的傳播速度是光速,因此閃電的速度為300000千米每秒鐘。
雷的傳播速度為聲速,因此雷的速度為340米每秒鐘。
因此人們會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擴充套件資料:
閃電: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一般發生在積雨雲中)。
通常是暴風雲(積雨雲)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
正電荷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雲層相遇;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最後正負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線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向雲湧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
雷: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電,雷是由於大氣中的雲體之間、雲地之間正負電荷互相摩擦產生劇烈的放電,產生高溫、使大氣急劇膨脹,產生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就是閃電雷鳴。
當大氣層電荷不斷地在雲層集結。如果電荷量變得足夠強大,就會發生閃電。
當閃電橫穿天空時,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氣變熱。變熱了的空氣迅速膨脹,並像發生**那樣猛烈地向四周衝擊。這樣就引起了巨大的聲波。
8樓:bos_allen姑娘
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是由於帶異種電荷的雲層或雲層與大地之間的一種放電現象,當帶異種電荷的雲層相互間的距離由於運動而縮小到一定距離時,正負電荷間的強大電勢差將空氣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放電時產生的放電火花就是我們見到的閃電,同時放電時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
同理,當帶電雲層運動時,地面相對應的地方產生感應電荷,若雲層與地面或地面高大物體間距離較小,則雲層與物體間的空氣被擊穿而發生瞬間放電產生雷電.
我們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此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9樓:匿名使用者
下雨天是先閃電 ,因為光的速度比聲的速度快。
10樓:匿名使用者
先閃電後打來,因為光速比聲速快。
11樓:匿名使用者
用初二物理知識解釋: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所以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下雨天天上的雷電是怎麼形成的?
12樓:沉默軍團
地球表面的水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16436
隨時被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氣。水氣進入低層大氣後,由於此處溫度高,能容納較多水氣,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若水氣含量沒有損失,相對濕度就會上升,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氣就會達到飽和或足以凝結在凝結核上。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且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氣就凝結成小水滴;若低於0°c,則水氣就凝結為小冰晶。
當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看見的程度時就是雲了。當凝結核約為0.2微米大小,其吸足水時則能漲大至20微米,就是我們看到的雲滴。
然而落下來的雨滴的大小卻有2000微米,可見由雲滴發展到雨滴還需要經過一些過程: (1) 凝結作用:開始時,因為凝結核有大有小,大一點(如鹽粒)的凝結核凝結出比較大的小水滴,小一點的凝結成比較小的小水滴。
在小水滴被上升氣流往上帶時,有時由於亂流的混合作用,將雲外的較乾的空氣混合進來,使雲裡的區域性地方變成不飽和,於是較小的水滴蒸發掉,直到再飽和時,這些水汽凝結到本來就較大的水滴上,使之更為漲大。 (2) 合併作用:雖經過凝結作用,但水滴增大的速率還是太慢,所以接下來就要靠水滴的合併作用;合併的過程中,相合併的水滴都不能太小,因為蒼蠅拍效應會使得兩個水滴在碰撞的一瞬間飛離開,尤其在水滴越小時越明顯。
經過這些作用之後,水滴便能逐漸增大。當水滴或冰晶長得夠大,以至於上升氣流無法支撐它懸浮在雲中時,便會跑出雲層落到地面上來。如果在到達地面時已經融解為水滴,即是我們所看到的雨;如果還是冰晶狀態,則稱為下雪。
若對流特別強盛,上升氣流使得雲裡面的冰晶變大,落下來,又被強大上升氣流帶上去,再凝固,如此反覆多次時,就會結成頗大的冰球。當冰球長大到即使強大上升氣流都無法支撐時,就會落下來成為冰雹(hail)。 在雨雲裡面含有大量分開的正電荷和負電荷,當這些異性電荷相遇,便會產生中和作用(放電),而激烈的電荷中和作用會放出大量的光和熱。
這些放出的光就成了閃電,而瞬間所放出的大量的熱,可將周圍空氣加熱到30000°c的高溫,造成空氣迅速向外膨脹,而發出巨大的聲響,就是打雷。因此,雷電是同時發生的唷,只是光速比音速快了很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才聽見雷聲! 因為下雨天的時候,空氣潮溼使得介電強度降低,介電強度低得話電荷就很容易被破壞,而空氣本身就是電荷,且我們的大氣本來就是一個大電荷。
會有閃電的原因就是介電物質(空氣)被破壞以致於崩潰所產生的。而那道閃電就是正電荷跑向負電荷所產生的。 起伏的氣流在雷暴雲中產生靜電,形成原因雖然無法完全明白,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水分的摩擦和分解。
正電荷在雲的上端,而負電荷則在下方吸引著地上的正電荷。雲和地之間的空氣做了絕緣體,在短暫時間內,阻止力求兩極電荷均衡的電流通過。兩極電荷的電壓大到可衝破絕緣的空氣時,打雷閃電就發生了!!
隨便抄、點
13樓:手機使用者
雷電是由雷雲copy(帶電的雲層)對地bai面建築物及大地的自然放du電引起的zhi.在天氣悶熱潮dao溼的時候,地面上的水受熱變為蒸汽,並且隨地面的受熱空氣而上升,在空中與冷空氣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結成小水滴,形成積雲。雲中水滴受強烈氣流吹襲,**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較大的水滴帶正電荷,小水滴帶負電荷。
細微的水滴隨風聚集形成了帶負電的雷雲;帶正電的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懸浮在空中。由於靜電感應,帶負電的雷雲,在大地表面感應有正電荷。這樣雷雲與大地間形成了一個大的電容器。
當電場強度很大,超過大氣的擊穿強度時,即發生了雷雲與大地間的放電,就是一般所說的雷擊
打雷下雨天 雲層中的閃電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簡單,請你再仔細的觀察一下下雨,雨總是以水滴狀下來的,就算很大很密的雨也一樣,所以雨根本不會連成線,更不會連成片.
如果有條件你可以靜態的拍攝幾張大雨的**,快門暴光時間要調到很快.看了**你就清楚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打雷人在車裡就不怕遭雷擊!!!! 人在雨中道理應該一樣吧 !!!!!好象這叫靜電遮蔽吧!!!!!!!!!!!!
16樓:卷嬋
其實並不是電量小,因為雨點根本就沒連成線,哪能導電呢.
下雨時你看到的並不是雨線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閃電主要是對電荷的吸引與是否連成線是無關的,電只會打到電荷聚集處
下雨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閃電,打雷?是不是天上真的有雷公電母呢?
18樓:匿名使用者
這與雷雨的形成有關。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裡,當某地存在暖溼氣流時,便會產生對流運動。暖溼氣流從地面生起,因絕熱冷卻達到飽和而凝結成雲,在下降氣流控制的地區,空氣絕熱增溫,空氣相對溼度較小,雲無法產生,便形成了一朵朵頂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饅頭一樣的淡積雲。若對流運動繼續發展,由於上升氣流的中部比周圍強,便會形成濃積雲和更加龐大的積雨雲。
在積雨雲中,由於冰晶之間的相互碰撞、摩擦和發熱,結果使冰晶破碎和分離,於是熱的一端帶負電,向雲頂積結,冷的一端帶正電,向雲底靠攏,雲層底部的正電荷區會在地面上感應出負電荷區。雲中的電荷分離作用愈強烈,雲底與地面之間的電位差就愈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擊穿空氣的放電現象,造成閃電和雷鳴,形成雷雨。
所以雷雨攜帶的水量不如鋒面系統或熱帶氣旋攜帶的水量多
19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是自然現象來著。
下雨的時候為什麼會打雷閃電呢?
20樓:薔祀
閃電的產生:當天空要閃電的時候,周圍會有很多雲,那些雲是帶電的,有些是正極,有些是負極,當正極和負極接觸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火花。因為地面的電壓為0,換句話說地面是一個沒有電壓的導體。
這個時候,地面和天空中的那些帶電的雲,就形成了一個導體,順著導體移動,那個電就會往地面移動,就形成了閃電。雷聲的形成:一個帶負極的雲和一個帶正極的雲,接觸在一起會產生火花,在產生的過程中,會有大量電子移動的移動和碰撞,就會發出聲音,就形成了雷聲。
擴充套件資料:
雷雨雲所產生的閃電,與上面所說的弧光放電非常相似,只不過閃電是轉瞬即逝,而電極之間的火花卻可以長時間存在。因為在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可以人為地維持很久,而雷雨雲中的電荷經放電後很難馬上補充。
當聚集的電荷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在雲內不同部位之間或者雲與地面之間就形成了很強的電場。電場強度平均可以達到幾千伏特/釐米。強的電場足以把雲內外的大氣層擊穿,在雲與地面之間或者在雲的不同部位之間以及不同雲塊之間激發出耀眼的閃光。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閃電。
肉眼看到的一次閃電,其過程是很複雜的。當雷雨雲移到某處時,雲的中下部是強大負電荷中心,雲底相對的下墊面變成正電荷中心,在雲底與地面間形成強大電場。在電荷越積越多,電場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雲底首先出現大氣被強烈電離的一段氣柱,稱梯級先導。
這種電離氣柱逐級向地面延伸,每級梯級先導是直徑約5米、長50米、電流約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約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級一級地伸向地面,在離地面5—50米左右時,地面便突然向上回擊,回擊的通道是從地面到雲底,沿著上述梯級先導開闢出的電離通道。
回擊以5萬公里/秒的更高速度從地面馳向雲底,發出光亮無比的光柱,歷時40微秒,通過電流超過1萬安培,這即第一次閃擊。相隔百分之幾秒之後,從雲中一根暗淡光柱,攜帶巨大電流,沿第一次閃擊的路徑飛馳向地面,稱直竄先導。
當它離地面5—50米左右時,地面再向上回擊,再形成光亮無比光柱,這即第二次閃擊。接著又類似第二次那樣產生第
三、四次閃擊。通常由3—4次閃擊構成一次閃電過程。一次閃電過程歷時約0.25秒,在此短時間內,窄狹的閃電通道上要釋放巨大的電能,因而形成強烈的**,產生衝擊波。
然後形成聲波向四周傳開,這就是雷聲或說「打雷」。
而當時的天氣是地面氣溫為零度左右,具備了下雪的條件。而在高空有暖溼空氣猛烈爬升,發生了強烈的對流現象,形成了積雨雲,所以就產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氣現象。高空中有好多股氣流在不斷地運動。
這些氣流有的向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氣流的運動使空氣中的積雲有的向上衝,有的向下降。雲和雲這之間的磨擦使雲帶上不同種的電荷。
由於同種電荷相排斥,因此正電荷和負電荷分別聚集到雲的兩端。空氣流動越快,雲層越厚,帶的電就越多。
積雲所帶的電達到 一定程度,就會穿過空氣放電,使兩種電荷中和。由於電穿過空氣的時候會發熱,使空 氣迅速地膨脹,從而發出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運輸雷。如果帶電的積雲離地面比較近,也會因靜電感就應使地面帶上和雲的下層不同的電。
當帶的電達到一定程度時,積雲就會向地面放電。
下雨時,為什麼會打雷,下雨天,為什麼會打雷呢?
打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空氣層裡有一定的抬升力和一定的水汽,氣層不穩定,三者缺一不可,而出現降水時,空氣層裡要有充足的水汽,在一定的升降力作用下,小水滴不斷碰撞而成較大水滴,在不斷迴圈反覆後,當其重量大於空氣上升託力時,就開始降落,大的水滴可降至地面。由於各自形成的條件有先後,所以就出現先打雷後下雨,...
為什麼下雨天沒有星星,為什麼下雨天天看不到星星
因為下雨天肯定有云,我們抬頭只能看到雲,那還怎麼看星星。至於為什麼下雨就一定有云,我想小時候讀過書,雨是怎麼形成的總知道吧。其實生活中我們也觀察的到,哪怕是太陽雨,那下雨的時候頭頂肯定也有云,只是這朵雲比較小範圍,沒能擋住太陽。不是沒有,而是你看不到 為什麼下雨天沒有星星?下雨天的時候天空有一團水蒸...
為什麼天上會下雨,天上為什麼會下雨?
雲我們並不陌生,晴朗天空裡那白白的,和陰雨天那烏黑的都稱作雲。它們讓天空變化莫測。人們常常看到天空有時碧空無雲,有時白雲朵朵,有時又是烏雲密佈。為什麼天上有時有云,有時又沒有云呢?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麼組成的?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