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mona鍾離依雲
1、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
出自《詠廿四氣詩 芒種五月節》
唐代:元稹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2、水國芒種後,梅天風雨涼。
出自《北固晚眺》
唐代:竇常
水國芒種後,梅天風雨涼。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檣。
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年年此登眺,人事幾銷亡。
3、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
出自《梅雨五絕》
宋代:范成大
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
忽思城東黃篾舫,臥聽打鼓踏車聲。
4、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出自《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楊萬里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譯文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閒著無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2樓: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鷃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伊犁記事詩·芒種才過雪不霽》清|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梅黃時節怯衣單》宋|范成大梅黃時節怯衣單,五月江吳麥秀寒。
香篆吐雲生暖熱,從教窗外雨漫漫。
《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梅霖傾瀉九河翻》宋|范成大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
良苦吳農田下溼,年年披絮插秧寒。
《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一庵溼蟄似龜藏》宋|范成大一庵溼蟄似龜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挾纊,莫嗔門外有炎涼。
《梅雨五絕·乙酉甲申雷雨驚》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3樓:匿名使用者
《梅雨五絕》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伊犁記事詩》
清 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五律 芒種節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
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
稅賦千年免,糧倉萬戶填。
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4樓:匿名使用者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伊犁記事詩》清 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梅雨五絕》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5樓:鹿小陸鹿
芒種圖/文吳藕汀
熟梅天氣豆生蛾,一見榴花感慨多。
芒種積陰凝雨潤,菖蒲修剪莫蹉跎。[5]
《芒種》左河水
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芒種》長卿
河陰薺麥芒愈長,梅子黃時水漲江。
王孫但知閒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芒種節》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
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
稅賦千年免,糧倉萬戶填。
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伊犁記事詩》清 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梅雨七絕》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6樓:
調節搜尋口腔科他怕歐了做最某三樓四樓了
關於節氣的古詩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這6個節氣有關的古詩,必須省題目,作者:朝代。
7樓:西大柚子吖
1、關於立夏的古詩
《立夏》
[宋]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閒看槐蔭滿亭臺。
2、關於小滿的古詩
《遣興》
[宋] 王之道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
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
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3、關於芒種的古詩
《耕圖二十一首·拔秧》
[宋] 樓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4、關於夏至的古詩
《夏至》
[宋] 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5、關於小暑的古詩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宋] 劉克莊
七年侍膝極融怡,半月分襟費夢思。
比鹿門翁吾齒耄,作魚梁吏汝官卑。
擊鮮何忍為兒溷,反鮓無煩寄土宜。
若見省郎問村叟,不能書札尚能詩。
6、關於大暑的古詩
《大暑》
[宋] 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8樓:萱寶寶
立夏的詩句。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夏氣重淵底,春光永珍中。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一陣絃聲好,人間解慍風。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歡趣何妨少,閒遊勿怪稀。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漸老綠陰天,無家怯杜鵑。東風有今夜,芳草又明年。蠶熟新絲後,茶香煮酒前。都將南浦恨,聊寄北窗眠。
小滿的詩句。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田家此樂知者誰?
我獨知之歸不早。
小滿小麥粒漸滿,收割還需十多天。收前十天停澆水,防治麥蚜和黃疸。去雜去劣選良種,及時套種糧油棉。
乾旱風害和雹災,提早預防災情減。芝麻黍稷種尚可,春棉播種為時晚。早春作物勤鬆土,行間株間都鋤嚴。
芒種的詩句。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溼,年年披絮插秧寒。梅黃時節怯衣單,五月江吳麥秀寒。香篆吐雲生暖熱,從教窗外雨漫漫。
夏至的詩句。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小暑詩句。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9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
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
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北斗指向已.太陽黃經為75°.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
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黴雨」. 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
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
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
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關於春的古詩,關於春的詩句古詩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 尋芳 泗水 濱 無邊光景 一時新。等閒 識得東風 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註釋。題 春日 春天。2 勝日 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詩人的好心情 3 尋芳 遊春,踏青。4 泗水 河名,在山東省。5 濱 水邊,河邊。6 光景 風光風景 7 等閒 平常 輕易。等閒識得 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關於頭髮的古詩句關於頭髮的古詩句有哪些?
李白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滿江紅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李白 待酒不至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 將進酒 樓上春風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李白 搗衣篇 猿聲催白髮,長短盡成絲。...
關於溫暖的古詩句,關於「溫暖」的古詩句都有哪些
來自友情的溫暖 1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 送友人 3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4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