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羅馬式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和羅馬式建築風格有什麼區別?

2021-05-09 15:09:07 字數 6135 閱讀 9226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0世紀以後,西歐經濟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穩固。教會勢力與貴族力量並行發展,特別是修道院制度更為完備。十字軍東征和大規模的傳教活動擴充了教會的勢力和影響。

對聖人遺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熱潮。經濟的發展和宗教的狂熱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層出不窮。為了追求更加壯觀的效果,建築普遍採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粱柱結合的體系,並採用希臘羅馬時代的「紀念碑式」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此一時代的風格被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藝術並非古代羅馬藝術的復活,而是綜合了各種藝術風格,包括近東、羅馬、拜占庭等風格。所有羅馬式藝術,尤其是建築和紀念性雕刻,都體現出一種巨集偉的觀念和強有力的技巧。

羅馬式的繪畫主要有抄本畫(抄本細密畫)和壁畫兩種,它較之於同時期的建築和雕刻要弱得多,基本上是在蠻族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繪畫史上貢獻不大。這主要是因為繪畫藝術在他們看來難以體現羅馬式藝術的精神——崇尚力的表現。當然由於此期繪畫藝術同時不斷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在繪畫形式上還是比較豐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式指正好在哥特式(gothic style)藝術發展之前,歐洲藝術的一個階段。儘管有些人士將11世紀定為羅馬式藝術的起點,某些權威人士卻將早在7世紀產生的藝術稱為羅馬式。2023年左右,羅馬式為哥特式所取代。

羅馬式藝術主要出現在教堂藝術中,在許多地區風格之中亦見到。主要地儲存在彩飾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s)中而留傳至今的羅馬式繪畫,具有線性裝飾性質,並顯示出受到拜占庭(byzantine)藝術風格的影響。溼壁畫和鑲嵌畫也很流行。

這一階段以紀念性石雕的復興為標誌,雖然大型人物雕像很少出現在神龕。

中文名羅馬式

提出者拜占庭和敘利亞

提出時間

10-12世紀

含義一種藝術風格

哥特式建築風格和羅馬式建築風格有什麼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1:羅馬式時期後注重造型的哥特式時期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

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壁的雛型。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

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後許多教堂所使法。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築高聳入雲,就是為了營造神祕氛圍,使人匍匐在神的腳下.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爾馬斯說過:「教堂是塵世之天國,神們在這裡生息活動。

」既然教堂是神的棲息場所,自然與世間凡人的住所有所區別,所以就要建造得高聳入雲、神祕莫測、棄絕塵寰。著名的德國詩人海涅在《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中曾經對科隆教堂的雙塔作過這樣的描述:「看啊,那個龐大的家

夥,在那兒顯現在月光裡!那是科隆的大教堂,陰森森地高高聳起。」

其中 蘭斯大教堂在當時是很著名的建築,是一個專門供國王加冕的地方. 頂部由原來羅馬式時期使用的圓形頂變成拉尖形,因此空間更加寬闊,還大量採用 玫瑰窗裝飾教堂增

增強光性。

蘭斯大教堂玫瑰玻璃窗

2:文藝復興時期

建築裝飾大師沙利文在《建築中的裝飾》裡寫到---「有機的裝飾應該在先行出場的所有裝飾上更新而登上舞臺」哥特式時期正是這樣拋棄拉羅馬

式時期風格,歐洲古代建築文化正是這樣得到拉更新迎來了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系歐洲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代表了歐洲自中世紀的以神為唯一重心生活轉而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文藝復興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後又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 15世紀初葉,義大利中部以佛羅倫薩為中心出現了新的建築設計傾向,在一系列教堂和世俗建築中,第一次採用了古典設計要素,運用數學比例創造出一批具有和諧的空間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此人就是伯魯乃列斯基(brunelleschi,1337~1446)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第一個偉大的開拓者。

他帶領人們從新採用古羅馬式,古希臘式的大型人體雕塑,鐵,壁畫,並採用拉人體尺寸,運用數學幾何的一些科學分析得出新的建築理論. .以出色的穹頂設計了被譽為早期文藝復興代表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為了突出穹頂,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連同採光亭在內,總高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即便在今天,這個高度也是一幢超高層的建築,足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在當時,這是建築歷史上的一次大幅度的進步,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創造者的英風豪氣。

接著達芬奇發明拉我們如今素描所畫的透檢視,他還將這種透原理運用到拉建築中,我們的建築素描也就是從那個時期真正開始的。15世紀下半葉處於興盛時期義大利藝術家建立一個法國比較著名的宮殿,這座宮殿雖然比不上凡爾賽 宮的巨集偉,盧浮宮的廣袤,但卻 淡雅大方,給人以靜謐溫馨的感 覺。從建築藝術上看,楓丹白露 可以說是法國古典建築的傑作之 一。

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都在這 裡留下了痕跡,其中弗朗索瓦一 世和亨利四世兩朝建樹最多。弗朗索瓦一世在義大利征戰時,被文藝復興藝術所傾倒,請來一批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除法國建築師外,義大利的藝術家們也參與建造。

義大利藝術家們從事的內部裝修更令人讚歎,此宮殿設計追

求奔放,注重舒適,裝飾華麗。到了文藝復興式建築之後期,由於無法再注入新的風格,僅能對於建築物的外觀加以裝飾,遂形成了「矯飾主義」,逐步邁向了下一個建築藝術時期─巴洛克建築。

3.巴洛克建築的奢侈,奔放,熱情

文藝復興過後的一種建築,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紅色和黃色,而且伴有金鉑和銀鉑,有的甚至運用金粉和銀粉,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巴洛克義大利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特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

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薩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簷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4:洛可可風格的大膽

洛可可建 築風格有岩石和貝殼的意思,是18世紀歐洲建築興盛時期由義大利轉向法國巴黎。洛可可的另一種解釋初見於《法蘭西大學院詞典》,指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異的裝飾﹑風格和設計」。有人將「洛可可」與義大利「巴洛克」相關連,把這種「奇異的」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巴洛克建築和洛可可建築比較:前者講究線條的韻律感、量感、空間感和豐富而有變化的立體感,並帶有繪畫般的效果。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複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大量採用平面,沒有立體感,將大量植物草葉引進室內,喜歡運用粉紅,粉綠,嫩紅,玫瑰紅,甚至利用鏡面掛一些吊燈,在鏡前擺上蠟臺。

洛可可時期的一個代表作是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是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的主要住處,也是當時法國的政治中心。它的佈局和建築風格是歐洲17、18世紀許多皇家宮殿和園林的典範。

氣勢磅礴的凡爾賽宮位於法國首都巴黎西南部18公里的凡爾賽鎮,是一座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古典主義皇家建築群,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著名建築師勒·沃·哈爾都安和勒·諾特爾精心設計而成的. 宮殿氣勢磅礴,佈局嚴密、協調.

凡爾賽宮的外觀巨集偉、壯觀,內部陳設和裝潢更富於藝術魅力。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按法國人說法,沒有參觀過凡爾賽宮,就不算真正到過法國,可見凡爾賽宮在人們心中地位之高了。

它於202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上面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色彩.結構.

材質等各個方面來說都代表著歐洲建築史的發展歷程,也代表著歐洲文化的一種發展和延續.在不同時期的一種建築風格都代表著一個時期的一種文化和思想,也表現著當時的一種社會的進步.在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中給現代的建築文化帶來了一種思考和探索,也給我們帶來一種有機可尋的規律以及讓我們從中尋求一種科學的規律從而結合現代人文化.

風格創造一種更適合現代人品味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文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哥特就是那種高細尖的

羅馬就是圓頂的,柱子多的

簡單就這麼理解。

5樓:蕭德伏美麗

哥特式是特別繁複的~古堡造型

6樓:桐軍夷婉麗

哥特式是一種追求華麗,華美,跟神話世界一般的風格,它的典型代表巴黎聖母院

,可以看出來建築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單調的,全部弄得很多的裝飾成分,非常華麗.

而羅馬人是很講究實際的,他們不喜歡抽象的東西,比如雕塑人長什麼樣就雕刻成什麼樣的,不用考慮人物的醜與美,他們認為所以做出來的東西都必須有用,反對做沒有實用性的東西,所以他們的建築是以實際用途為主,跟華麗的哥特式是完全相反的風格.

7樓:國駿長鵬天

坦誠的春陽能溫暖大地的寒氣;真摯的友情會染綠心靈的荒漠。

羅馬風格的代表性建築是什麼?

8樓:中地數媒

凱旋門是最具羅馬風格的。在這個時期有帕格林(palgrin)設計的艾托爾凱旋門(1806~1836)、拿破崙的「演兵場凱旋門」,都是羅馬風格的典型代表作,而雄師凱旋門則是其中最著名的凱旋門。

什麼是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築?

9樓:日奈森露櫻

羅馬式半圓形的拱券結構深受**教宇宙觀的影響,羅馬式教堂在窗戶、門、拱廊上都採取了這種結構,甚至屋頂也是低矮的圓屋頂。這樣,整個建築讓我們感到圓拱形的天空一方面與大地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同時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現出它與現實大地分離。 羅馬風建築還常採用扶壁和肋骨拱來平衡拱頂的橫推力,羅馬風建築的另一個創新是鐘樓組合到教堂建築中。

從這時起在西方無論是市鎮還是鄉村,鐘塔都是當地最顯著的建築。鐘塔的建立在現實意義上是為了召喚信徒禮拜,但是在戰爭頻繁時期也常兼作瞭望塔用;當悠悠的鐘聲從高高的塔頂上傳出時,人們又何嘗不覺得這是神在召喚呢? 羅馬式建築的窗戶很小而且離地面較高,採光少,裡面光線昏暗,使其顯示出神祕與超世的意境。

門窗上方均為半圓形。在藝術風格上,羅馬式教堂表現為堂內佔有較大的空間,橫廳寬闊、中殿縱深,在外觀上構成十字架形。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一對高塔。

與哥德式建築的區別

羅馬式建築 建築是凝固的**,是一種風格的化石,而當另一中風格在悄悄興起而終於蔚然成風繼而開始蛻變時,建築就成為永恆流韻的**了。東西方由於民族風格、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種種差異,造成了建築風格的迥異。如若把東西方比作是隔壁的兩戶人家,東方人的客廳是寺廟,而西方人的客廳就好比是教堂了。

東方呼吸的是一脈升騰於時間之上的香火,西方卻一直沉浸在幾縷擴散在時間之外的鐘聲裡。在西方,教堂一直是**教教徒們安撫心靈、寄託精神的場所,是他們信仰的凝聚地,是他們虛擬而成的現世地上的天國,隨著時間的流變,教堂無一不承載著每一個時代的全部信仰、社會情感和審美情趣,並傾注了一代代藝術家的追求、激情和夢想。 羅馬式建築 從法國休傑創造的用尖拱為連續穹頂的巴黎聖母院到像雨後春筍般遍佈西方高聳入雲給人崇敬感的哥特式建築,這類政教合一的「人間天堂」天頂高挑,直指蒼穹,象徵著天國無限升騰的景象,充滿著張力。

教堂內的天花板猶如天幕一般,當早晨那清亮的陽光透過12片或24片不等的玫瑰花窗照進大堂時,整個大堂上頂由彩色玻璃鑲嵌成的栩栩如生的宗教圖畫熠熠生輝,整座大堂亮得浮華豔麗,高大壯觀,誠如歌德所言:「它們騰空而起,像一棵崇高壯觀、濃蔭廣覆的上帝之樹。」歐洲的教堂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迥異的格調,不同格調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宗教理念。

羅馬式教堂以粗矮的石柱、厚實的牆壁、半圓拱穹的門和巍峨的樓塔結構為主要特徵。如義大利的比薩主教堂、聖保羅教堂等。羅馬式教堂的窗戶小,因此,由小窗透入的光線幽黯,使教堂的氣氛格外神祕、嚴肅,使人感到一種凝重的安寧。

羅馬式教堂雖然簡樸,但簡樸中自然得流露出教徒們信仰的無限虔誠。不同的建築風格,漫長的建築歷史,神奇的宗教傳說,精緻的彩繪壁畫,西方的教堂不禁使我歎為觀止。人是需要精神安慰與寄託的,大多數人想從宗教中尋找心靈的慰籍,我想在他們的心中,教堂大概是離天國最近的地方了。

這是什麼建築風格,這是什麼建築風格?

白紅灰,單看色調有些類似英倫風,但是建築整體土建卻是一般最常見的簡約風,只能說是個結合體,談不上明確的那種特色風格 這是什麼建築風格,什麼意義 一 米蘭大教堂為哥特式知名建築 風格。哥特式建築 英語 gothic architecture 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

除了哥特式風格,蘿莉式風格還有什麼

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的風格 我以為你說建築呢,服裝如下 一般是按服裝風格來劃分的gothic lolita 哥特式洛麗塔,包括black lolita 黑蘿莉white lolita白蘿莉 hurt lolita血腥蘿莉 等sweet love lolita 甜美洛麗塔 classical lolit...

伊斯蘭建築風格都有什麼特點,伊斯蘭建築有哪些特點?

伊斯蘭建築由於地區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異,覓其共性是比較困難的,可是下述各項是較為明顯的。變化豐富的外觀 世界建築中外觀最富變化,設計手法最奇巧的當是伊斯蘭建築。歐洲古典式建築雖端莊方正但缺少變化的妙趣 哥特式建築雖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印度建築只是表現了宗教的氣息。然而,伊斯蘭建築則奇想縱橫,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