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剛榮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商品價值由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的代表亞當·斯密特別是李嘉圖對勞動形成價值的理論和價值量的分析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家、僱傭工人、土地所有者這一階級結構,並闡述了三者之間的階級矛盾。由於他們是把資本主義這一制度和階級結構看作是當時最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是無所顧忌的,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結構。但是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他們的學生則越來越丟棄他們老師的科學性,把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剝削關係作辯護當成自己的唯一任務了。
政治經濟學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勞動價值理論是其主要內容之一。
馬克思繼承了亞當·斯密、李嘉圖理論的科學成分,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從根本上改造了勞動價值論,論證了它的歷史性質,並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科學地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以及後來的利潤、平均利潤理論,指出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這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作用,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
馬克思詳細地分析了d.李嘉圖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對李嘉圖的地租理論、費用**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利潤理論,以及積累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李嘉圖拋棄了斯密價值理論中自相矛盾的解釋,對價值決定於勞動時間這一規定作了透徹的表述和發揮,並在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論述了工資和利潤的關係以及利潤和地租的對立,「揭示並說明了階級之間的經濟對立,……這樣一來,在政治經濟學中,歷史鬥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根源被抓住了,並且被揭示出來了」(同前,第26卷ⅱ,第183頁)。
2樓:匿名使用者
李嘉圖對勞動價值理論的貢獻如下:
1)李嘉圖批判性繼承和發展了斯密的價值。通過梳理斯密價值理論中的混亂邏輯,李嘉圖接受並發展了斯密的生產中耗費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這顯然也影響了馬克思),而反對斯密對勞動數量價值說的偏離,並批駁了斯密將商品價值歸結為該商品所「能購買和能支配的勞動量」的思想。
(2)李嘉圖區分了價值和使用價值。李嘉圖認為,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而使用價值則是產生交換價值的必要條件。李嘉圖指出,「具有效用的商品,從兩個泉源得到交換價值,一是它們的稀缺性,一是獲取它們時所需要的勞動量」。
這裡,李嘉圖指出了斯密理論中將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截然分開的錯誤,強調了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3)李嘉圖著重分析了交換價值。李嘉圖認為,在擁有效用或使用價值之後,商品通過兩者途徑獲得其交換價值:一是商品的稀缺性,二是商品內涵的勞動數量。
並且,李嘉圖區分了兩類商品的交換價值決定:一是隻要投下生產該商品的勞動就可以無限增加的商品,它的價值(交換價值)由生產上所必要的勞動量決定;二是像繪畫和雕塑的極品等是不能由勞動增加的商品,其價值由該商品的稀少性決定(這類商品不能調節供給,其交換價值由需求決定)。
(4)李嘉圖反對斯密關於三種收入決定商品價值的理論。李嘉圖認為,這種成本說在邏輯上是混亂的,並且是迴圈論證。實際上,在李嘉圖看來,收入儘管可以分成工資、利潤和地租,但這種分割不能影響商品的相對價值。
(5)李嘉圖主張用貨幣而非勞動作為價值的衡量尺度。為能說明商品交換價值和財富的增減,李嘉圖在提出一種相對交換價值的決定因素理論的同時,力求探索一種「不變的價值尺度」,一種能夠衡量「真實的」、「自然的」或「絕對的」價值所代表的東西的標準。但是,李嘉圖反對斯密以及馬爾薩斯把勞動當作價值尺度的做法,因為工資等因素會對價值產生影響;相反,李嘉圖認為,這種價值嚴格地是由產生一種商品中犧牲的勞動的數量決定的
(6)李嘉圖考慮了**的相對變化,提出了李嘉圖效應。李嘉圖假設,貨幣購買力是由經濟中的平均**水平衡量的,對所有商品和服務是不變的;相應地,同時提高商品的金價和金的商品**是不可能的,因而就二者而言,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倒數。因此,不存在包括金礦行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工資的實際的一般上升,而只有在**結構上貨幣工資的變化
(7)李嘉圖在對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進行深入分析時區分了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李嘉圖認為,不同性質的勞動的估價「主要取決於勞動者的相對熟練程度和所完成的勞動的強度」
(8)李嘉圖考慮了創造價值的多種迂迴勞動。李嘉圖認為,影響商品價值的不僅是生產商品的直接勞動,而且還有生產那些生產資料的間接勞動,即獲取技能的時間也必須包含在內。
李嘉圖的理論貢獻以及政策主張有哪些
3樓:蘭臺東觀天一水
一、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
1、財富增長的條件
李嘉圖認為增加資本積累是實現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由於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而積累資本來自利潤,所以他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在他看來,收入的分配狀況對財富的增長影響重大。
2、李嘉圖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認識
李嘉圖同意斯密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同時糾正了斯密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並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
3、李嘉圖的一元勞動價值理論
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
4、李嘉圖對勞動價值理論的發展
李嘉圖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因而極大地豐富了勞動價值論的內容,從而把勞動價值理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
二、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1、李嘉圖的一元收入理論
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按照李嘉圖的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僱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是從他的一元勞動價值論必然得出的結論。
勞動加到原料中去的價值量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分割為工資和利潤。
地租是付給地主的一部分土地產品,而土地產品的價值是由從生產到送上市場這一整個過程所必需的勞動總量決定的。
2、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
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僱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在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
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
3、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
其實反映僱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 名義工資**,實際工資不一定增加。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人口的增長導致對農產品需求上升,致使農產品的****。這樣,雖然名義工資是不斷上升的,但其增加速度趕不上物價的**速度,結果導致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
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並敢於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他的一大貢獻。但把工人實際工資的下降歸因於人口的增長,表明他對此問題未能作出科學的回答。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
4樓:冉之卉
李嘉圖的價值理來論的主要內容是源: (1)對價bai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說du
如果一種商品如zhi
果全然dao沒有用處,就不具有交換價值。這認識到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他提出,價值和財富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價值不取決於數量的多寡,而取決於生產財富的困難和便利。李嘉圖實際上區分了價值和交換價值兩個概念。他把生產商品說耗費的勞動稱作絕對價值,把一商品所具有的能夠換取另一商品一定數量的能力稱作交換價值。
(2)堅持價值取決於生產所必需的勞動量的原理。李嘉圖認為,一種商品生產出來以後,它的價值可以在不同社會成員中進行分配,但不管價值怎樣分割都不會影響商品價值量。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一原理不會因資本與僱傭勞動者的交換而失效。
(3)對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的性質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見解。首先,決定商品價值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但他所說的必要勞動,是指在最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生產的人所必須投入的較大量勞動。
其次,考慮了不同質的勞動、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如何決定價值的問題。最後,他區別了價值生產的直接勞動和間接勞動,闡明瞭商品的價值包括工人直接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和由間接勞動所體現的舊價值的觀點。
如何深刻認識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是什麼?
其一,是堅持勞動價值論所代表的最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的立場。我們知道,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是一個存在不同利益主體和講求所有權的社會,一個以人和物相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馬克思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的解剖,卻以勞動價值論開始,將其作為其餘理論的前提和賴以形成的基礎,這本身就是在宣告勞動對於財富形成的基...
效用價值論的基礎是什麼?勞動價值論和效用論的區別
效用價值論 utility theory ofvalue 以物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的經濟理論。它同勞動價值論相對立。在19世紀60年代前主要表現為一般效用論。自19世紀70年代後主要表現為邊際效用論。效用價值論的基礎是 慾望或效用遞減定理,即隨著物品佔...
勞動價值論就是勞動創造價值辨析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勞動價值論的定義 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創造價值。但生產廢品的勞動創造不出價值,於是在 資本論 第一章第四節馬克思就補充道 這一勞動 指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首先必須是有用的。這裡有用的意思是創造使用價值的。因此馬克思勞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