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故事 不要進藏的 急急急

2021-05-13 07:59:24 字數 5547 閱讀 2227

1樓:q清風徐徐

文成公主拉薩建大昭寺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

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佈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建小昭寺

後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流傳。

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

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為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修築布達拉宮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

,形成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

氣勢磅礴。布達拉宮中儲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

。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2樓:匿名使用者

文成公主的故事

當時的吐蕃贊普名叫松贊干布,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劍等各種武藝,而且愛好民歌,善於寫詩,受到吐蕃人的愛戴。他的父親死去後,吐蕃貴族發動叛亂,松贊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亂平定了。

年輕的松贊干布並不滿足吐蕃的貴族生活,為了學習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來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關係。

唐太宗也聽到吐蕃的名聲,願意跟他們結交,還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訪。

過了兩年,松贊干布又派使者到長安向唐朝求親,唐太宗沒有答應。吐蕃使者怕鬆贊責備他不會辦事,回到吐蕃後,向鬆贊撒謊說:「唐天子快要答應把公主下嫁給我們啦,因為吐谷渾王也去求親,才把我們求親的事給擔擱了。

」吐蕃和吐谷渾兩國本來就在鬧摩擦,松贊干布聽了使者的回報,更加怨恨吐谷渾。他馬上出動二十萬人馬進攻吐谷渾。吐谷渾王看吐蕃軍攻勢很猛,抵擋不住,就退到環海一帶。

松贊干布打敗了吐谷渾,乘勝打到唐朝境內的鬆州,又打了個大勝仗。松贊干布驕傲起來,派人威脅唐朝說:「如果不把公主嫁給我,我就帶兵打到長安。」

唐太宗生氣了,派大將侯君集帶兵反擊吐蕃。吐蕃將士對松贊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戰爭,本來不願意,看到唐朝派大軍前來,都要求退兵。松贊干布眼看蠻幹下去,要遭到失敗,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來願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講和了。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又派了個能幹的使者祿東贊帶了一百人的出使隊伍,備了五千兩**和許多珍寶的厚禮,到長安去求親。

唐太宗接見了祿東贊。祿東贊傳達了他們的年青國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願,說得娓娓動聽。唐太宗心裡挺滿意,就在皇族的女兒中,挑選一個美麗溫柔的,封為文成公主,把她許嫁給松贊干布。

據說,使者祿東贊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後來,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傳著一個「五難求婚使」的動人故事:

祿東贊在長安求親的時候,各國來求親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來求親的使者先解答五個難題。哪一國使者能夠解答,就答允跟那國和親。

第一道題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細的絲線,穿過一顆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祿東贊把絲線系在一隻螞蟻的腰部。螞蟻帶著絲線,爬過明珠的九曲孔道,絲線也就帶過來了。

第二道題目是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兒放在一起,要求辨認出哪匹馬駒兒是哪匹母馬生的。祿東贊把母馬和馬駒兒分開關了一天,斷絕了馬駒兒的飼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們放在一起。

餓慌了的馬駒兒分別奔到自己的母親那裡去吃奶。它們的母子關係也就認出來了。

祿東贊通過了一道道考試,最後一道是要從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誰是文成公主。祿東贊憑他敏銳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儀態大方的公主認出來了。

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故事是啥?急急急急!

3樓:鹿邑浮生如夢

唐朝時,吐蕃的國君松贊干布要求與唐朝和親,就派了一位叫祿東讚的使者前去長安求婚。16歲的文成公主知書達理,樸素大方,主動應徵作24歲的松贊干布夫人。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讚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

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親自迎接,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4樓:鮑貽山

嫁給宗贊幹部,陪嫁了很多東西,然後守寡

除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外,文成公主還有哪一些民間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沿青藏線行走,日月山與倒淌河是必經的重要驛站。這裡不僅是青藏高原與內地的分水嶺,還是文成公主進藏時所走過的路線。因而,日月山、倒淌河是縱貫青藏高原沿線各地環境中文化含量與歷史底蘊最厚重的承載地之一。

五月的西寧已邁進入了春天的門檻,濃濃的新春氣息早已瀰漫了大地,但作為青藏高原與內地分水嶺的日月山,卻還籠罩在白雪覆蓋的嚴冬之中。車外寒風呼嘯,雪花紛飛,汽車雨刷不停地刮掉飄落在玻璃上的雪花。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和遠處起伏重疊的山巒,早已被積雪覆蓋,原本返青的大地一片潔白。

日月山——文成公主告別故鄉

日月山,距西寧90公里,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

其實,日月山的地貌環境與整個青藏高原相比並不險峻,然而從古到今,這裡卻因唐朝文成和金成兩位公主遠嫁吐蕃都途經此地而早已名揚莽莽雪域,千古佳話令所有過往行人都要在此停留並登上此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路過時留下的蹤影。

踏著積雪沿山路而上,放眼望去,大地無垠,白雪茫茫;雖然天寒地凍,但此時登高望遠精神振奮,好似體內熱血在加速迴圈,周身反而感到陣陣熱湧。

藏語「日月山」為「多尼瑪」或「尼瑪達哇」,意為太陽和月亮。其實,「日月山」主要是因文成公主的日月寶鏡故事而得名。

據資料記載,南北朝至唐代時,日月山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

這裡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所以日月山又有「草原門戶」之稱。每年春夏,綠草如茵,牛羊滿坡,帳篷點點,景色十分壯觀。然而此時展示在我眼前的雖不是漫山遍野的如茵綠草,卻是青藏高原最具本質特徵的地貌環境——多少有些蒼涼的粗獷和壯美。

日月山,不僅古今聞名而且傳說眾多。其中流傳最廣,最為感人的莫過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和傳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祿東贊到長安獻聘禮求聯姻,唐太宗將文成公主相許。

公主遠嫁,唐太宗準備了各種日用器皿、珠寶飾物、綾羅綢緞及書籍、藥物、蠶種、谷種等作為嫁妝,還派樂隊、工匠隨同去吐蕃。

他們從大唐帝國的京都長安起程,渡過黃河,進入青海,沿湟水西行。過日月山後,松贊干布親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營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經玉樹進入**,4月15日抵達今拉薩,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歡迎。

文成公主遠赴**聯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傳說和史蹟。

相傳文成公主來到日月山時,登上山頂舉目環顧,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內心頓生思鄉思親之情,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給她的「日月寶鏡」。當時皇后曾告訴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後,如果想家就拿出來看一看,從鏡子裡可以看到長安和母親。文成公主想到這裡取出寶鏡,果然從鏡子裡看到了長安和母親。

這使得公主更加傷感,不慎失手將「日月寶鏡」摔成了兩半。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又變成了神話,這就是古稱「赤嶺」,為什麼後來改稱「日月山」的成因。70年後,大唐金成公主又經此處踏上了漫長聯姻之路。

為鞏固唐蕃和好,唐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樹立過漢藏和好碑,藏漢兩族以日月山為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為茶馬互市之地。據史料記載,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後,與邊疆各民族和睦相處,各族首領紛紛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後有15位公主嫁到其他民族。

壁畫與傳說

來到日月山,除了一睹其獨特的地貌環境和接受青藏高原入門的洗禮,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細細品味那些已流傳千古,內容豐富並充滿了智慧、幽默的有關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和傳說。客觀地說,它記錄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

日亭,四周壁畫主要講述了藏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赴唐長安請婚,以及請婚過程中祿東贊大智大勇力排諸難,巧破難題的軼事。其一,100匹馬駒如何從100匹母馬中辨認母親的故事。祿東贊來自雪域草原,這道題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後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飢餓的馬駒衝出圍欄飛速撲向媽媽身旁去吃奶。

其二:唐太宗請祿東贊從300名女子中認出文成公主來。聰明的祿東贊事先通過探訪瞭解到,原來公主慣用一種香脂,異香撲鼻,能引蝶召蜂。

三日後,當300名打扮得一模一樣的美女齊集在一起,只見2只蜜蜂在其中一女子頭頂盤旋,這樣公主便被認出來了……

月亭壁畫,主要介紹了文成公主入藏後,從中原帶去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傳播情況。

日月山神奇的傳說,彷彿帶著我們穿過歷史隧道而進入並沉浸在昔日的時空,願這美好的故事一直與我們相伴,沿著「唐蕃古道」繼續西行。

倒淌河的故事

離開日月山,前方不遠就是倒淌河。西高東低,水向東流,這是一般的地理常識。但是眼前這條小河卻一反常態自東向西流淌,小河名稱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水為什麼倒淌,民間有許多傳說。一是說當年文成公主離開日月山繼續西行,公主從馬背上回頭向東遙望自己故鄉的時候,發現視線已被日月山阻隔,禁不住流下了悲傷的淚水,然後嘆息一聲,揮淚西進。於是,公主流下的淚水幻化成了一條小河,因為同情公主的悲傷,河水就也隨著公主一同向西流去。

其實,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爾汗草原,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在距今大約13萬年前發生的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使青海湖出口處被隆起的高山——日月山所阻斷,青海湖水開始仍從日月山向東洩流,可漸漸日月山越來越高,青海湖就成了完全的閉塞湖,而那條本來向東外洩的河只好轉向西流成為一條倒淌河。

如今,人們不再為考證傳說費神,只願這充滿神祕感的美麗傳說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給這裡帶來吉祥和鴻運。此時,雖然草原荒蕪,冰雪遍地,但在這春天的邊緣,陽光熾熱。遠處,牛羊在放牧,黃鴨在歌唱,飛鳥在翱翔,倒淌河也在陽光下冰雪消融。

高原第一鎮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著新興的倒淌河鎮。這裡距西寧96公里,是西寧通往海西州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南疆的要道,也是青康公路支道南去通向玉樹、果洛、海南等廣大牧區的必經之地,因而素有「進藏咽喉」之稱。現在,西寧至倒淌河鎮一級公路已開通,汽車僅需一小時。

別看這是個小鎮,卻是進入青海省牧區和**的門戶。

走進鎮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沿「y」字形伸出的三條街上,嶄新的藏式民居在柏油路兩邊一溜兒排開,有高牆相圍的學校,有新建的二層小樓,有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街心雕塑公園……

自文成公主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斗轉星移,歷經滄桑,作為「進藏咽喉」的高原第一鎮,南來北往的民族交融如滾滾西流的倒淌河水從未停止過。(成衛東)

《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啟示,三十課文成公主進藏的道理啟示

文成公主以一個王族出身的年 輕弱女,情願於身歷長途跋涉之艱辛,遠嫁人地生疏的吐蕃,遠離親人和家鄉,為藏漢兩民族的友好團結和祖國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受到藏族人民長久的懷念 真誠的敬愛和熱情的歌頌.寫為我國的民族融合獻出了自己的青春與活力 前繼王明妃後啟金城公主,為唐朝的貞觀之治,四海昇平...

文成公主是怎麼入藏的文成公主是怎麼入藏的

1 文成公主本是唐室遠支宗室女,於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親吐蕃。2 和親背景 唐貞觀八年 634年 松贊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渾都迎娶了唐朝公主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

文成公主進藏的主要內容,概括文成公主進藏的主要內容!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 即祿東贊 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貞觀十五年 公元641年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讚的伴隨下,到達唐朝下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