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戒為良藥
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2樓:默默她狠傷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3樓:
【寒食節介紹】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
」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飢。
文公復國後,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寒食節由來】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
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將綿山改為介山,並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冬至後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之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
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
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
「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後,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
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隻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著母親出來。
於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後,大家進山察看,才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後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願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
4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5樓:閒情偶寄
寒食節 那天不能燒火做飯 只能吃涼的食物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
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在笫二年的寒食節前一天介子推在他死在的那棵柳樹,那棵柳樹發了芽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寒食節。
8樓:匿名使用者
前兩天是愚人節,前一天沒節啊
9樓:匿名使用者
我百分之一百確定是寒食節
請把分給我吧
10樓:清兮不是清洗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
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併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1]
中文名寒食節
英文名cold food festival
別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
節日時間
每年公曆清明節前一二日
節日型別
傳統節日
清明節前一天是什麼節為了記念什麼人物
11樓:獨釣寒江雪
清明節前一天即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一般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
日。相傳寒食節起於春秋時期,是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而逐漸的形成的。
擴充推薦:
寒食節的起源:傳說春秋時晉文公回國即位後,許多曾經隨從他流亡國外的臣子,紛紛自我報功,
因而得到了重賞。其中只有介子推(音聽,或作介之推)不願封官,沒有向晉文公報功,而且攜帶老母
隱居綿上(今山西介休東南)。晉文公知道了,要封他做官,因找不到他,想用燒山的辦法使他下來。
但介子推堅決不肯下山做官,結果母子兩人被火焚死。於是,晉文公規定要在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用
煙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漢代把這一天定為「禁菸節」,家家不能舉火。到了晚上,由宮中點
火燃燭,再將火種傳到貴戚大臣之家。
12樓:知否
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13樓:似碧螺
寒食節紀念的是誰呀。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麼節?
14樓:匿名使用者
問:清明節的前一
bai天是什du麼節?
答:寒食節
zhi。
----------------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dao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專百零五天。現在山西大屬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
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16樓:匿名使用者
a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百分之一百確定是寒食節
請把分給我吧
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為什麼清明節前一天叫寒食節
沒什麼別的禁忌,就是要禁火冷食 清明節是寒食節的後一天,二者風俗習慣大致相同,不過在之前清明節只是一種節氣,後來才改為節日 清明原是一種節氣,因與寒食節相近,所以現在兩個節日是一起過二者都是掃墓,祭祖的的節日 寒食節因吃冷食而得名 是的很對這是為了紀念被燒死的那位我們一天都不能動煙火只吃涼的 為什麼...
清明前一天不能上墳嗎清明節前一天為什麼不
是可以去的!清明節上墳是對逝者的一種追憶和紀念,一般在清明節之前三天或之後三天這七天期間去上墳都是可以的。清明前一天不能上墳嗎 清明節前一天為什麼不能掃墓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 有人稱 韓氏節 據說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
清明節來歷,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 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