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和廉頗的,藺相如和廉頗的資料

2021-05-23 17:44:41 字數 4099 閱讀 7624

1樓: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書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以「和氏璧」。

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當廷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譬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孝成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相傳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

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獅頸之交。

關於藺相如還有很有名的一段歷史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璧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

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

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廉頗 戰國時趙國將領,惠文王時,率軍大破齊兵,拜為上卿。後又多次帶兵打敗齊、魏等國的軍隊,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公元前260年,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他統率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秦軍不能取勝。

後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招致慘敗,趙軍四十萬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頗又率軍大破燕兵,任相國,受封為信平君。

趙悼襄王時,他年事已高,悒鬱不得志,憤而投奔魏國,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來又離魏赴楚,老死於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

《負荊請罪》的資料: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

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

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

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

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

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

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

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

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

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

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

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

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

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

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裡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

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

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

兒。」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揹著荊條,跑到藺相如

的家裡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

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

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獎勵寫回答

資料一、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二、廉頗

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人。 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

3樓: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

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

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階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周赧王三十二年(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

九年後,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果使廉頗很不高興。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後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回答者: liujun427 - 高階魔法師 六級 3-27 17:45

廉頗和藺相如的其他故事,快,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簡短的)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 完璧歸 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耿耿於懷,處處為難,揚言說 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此後每次相遇,藺相如...

廉頗和藺相如是什麼關係

史記 廉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語 刎頸之交。廉頗和藺相如是刎頸之交,為同生死 共患難的朋友。戰國時期趙國。廉頗是將軍,戰國四大名將 之一。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外交家。作為趙 政首長,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是趙王的左膀右臂。戰國七雄,趙國將相和,隨之越居東方六國之首。秦國虎視而不...

關於藺相如的故事一定要簡略,廉頗侮辱藺相如的小故事,一定要簡短!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寶玉。這塊寶玉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原為一塊玉璞 含有寶玉的石塊 先後獻給厲王 武王,玉工都說是塊石頭,國王惱怒,卞和分別被砍去左右腳,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後,叫人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稀世美玉,因此取名 和氏壁 秦昭王聽說趙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