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鑑定中,老瓷的火石紅如何分辨

2021-06-04 10:33:24 字數 6630 閱讀 6948

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瓷器火石紅現象,國內資深的古瓷鑑定專家耿寶昌先生對此已做過深入的研究,並在他編著的《明清瓷器鑑定》一書中有精闢的論述。另外,西安馬廣彥、馬平,廣西梧州李世平,西安崔文彥、聶偉諸位先生對於古瓷火石紅現象的研究和論述,拜讀以後頗受啟發。本人愛好並痴迷古陶瓷收藏學習和研究,通過幾年來參觀國家博物館館藏實物,結合自己收藏的從西漢原始瓷及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瓷片,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窯口瓷器火石紅現象做過認真的分析比對和研究,現把自己的認識闡述一二,拋磚引玉,望各位大連的收藏愛好者指正。

一、瓷器火石紅在古瓷器物上的分佈特點:

古瓷火石紅在古瓷器物上的分佈主要看古瓷施釉情況的變化而分佈在無釉的部位或釉薄的部位上,分佈特點如下:

1.分佈在露胎底足胎釉結合處或罐類器物無釉的口部胎釉交接處,形成寬窄不齊,由濃變淡的環狀火石紅結合線。

2.在無釉的砂底上呈濃淡不一瀰漫的散狀分佈在胎面上。

3.在縮釉和釉薄處呈點狀或斑塊狀分佈。4.在氣泡空洞或窯裂部位分佈在邊沿。

二、古瓷火石紅成因探祕:

關於古瓷火石紅的成因,目前國內行內的專家學者都發表了相關論述和觀點,主要認為以礦物質“鐵”為生成的內因物質因素,水分是有直接影響的物質因素。燒製氧化或逐漸氧化是火石紅生成的外來因素,到底它的主要成因是什麼?下面讓我們從以下八個方面來探索研究:

(一)從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看古瓷火石紅現象:

中國古陶瓷生產歷史悠久,通過考古發現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即已生產陶器。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八千年黃河流域即燒製出紅陶。商代開始即生產出燒結溫度在1150℃———1200℃左右硬度高吸水低,區域性施釉的原始瓷器。

到了東漢晚期已經能用1200℃-1330℃的高溫燒製出硬度更高吸水極低的瓷器,從此以後到現在歷經2000多年。綜觀國內外各大博物館不同歷史時期的館藏實物,結合自己的實物收藏,火石紅現象的出現是從宋代開始到了元代較為明顯,主要出現在江西景德鎮窯和浙江龍泉窯部分器物上,此後明、清、**一直到現在火石紅現象或多或少都有出現。

(二)從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不同的自然環境看中國南北方各大窯口古瓷火石紅現象:

1.以生產時間長、存世量較多的窯口為例看南北方六大窯口燒製歷史:

(1)江西景德鎮窯:從唐開始一直到現在。

(2)江西吉州窯:從五代開始終於元末。

(3)浙江龍泉窯:從北宋開始至元、明、清逐步消亡。

(4)陝西耀州窯:從唐代開始終於元代。

(5)河北磁州窯:從北宋開始終於元代。

(6)河北定窯:從唐代開始終於元末。

2.南北方六大窯口存世實物火石紅現象觀察:

(1)景德鎮窯:從宋代開始發現火石紅現象,元代增多,明清民幾乎都有。

(2)吉州窯:從宋代開始有少數器物發現火石紅現象,元代繼續(比較輕微)。

(3)龍泉窯:從宋代開始發現火石紅現象,元代尤重。

(4)耀州窯:很少見到有出現火石紅現象的實物。

(5)磁州窯:沒見到有出現火石紅現象的實物。

(6)定窯:沒見到有出現火石紅現象的實物。

3.現象分析:

(1)同為景德鎮窯口,宋代以前沒發現有火石紅現象。

(2)同為龍泉窯口,元代火石紅現象最為嚴重。

(3)同在江西省內,吉州窯火石紅現象較輕微。

(4)同在一個時期,南方窯口出現火石紅現象,北方窯口沒見或少有火石紅現象。

2樓:博古堂主王大拿

一般來講真火石紅多由胎釉結合處析出,色澤柔和鮮豔,和諧自然,越遠離胎釉處火石紅色澤就越淺淡;而假火石紅在器物胎底隨處可見,色澤深淺不一,或過濃或過淡,很不自然。放大鏡下觀察,真火石紅晶瑩閃亮,深入胎內,與胎土融為一體;而假火石紅則缺乏生氣,浮在胎體表面。

需要強調的是,火石紅不是鑑別明代陶瓷真贗的唯一標準,一定要整體觀察、綜合分析器物所呈現的所有資訊後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如何鑑別古瓷器火石紅現象真假

如何通過氣泡來鑑定老新瓷器

3樓:somnus_諾斯

在收藏中,鑑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氣泡也是鑑定瓷器年代、窯口的方法之一。不過,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瓷器肯定有氣泡,哪些瓷器肯定沒有氣泡。

1)有氣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裡紅、青瓷、鬥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話,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氣泡的。

2)絕對沒有氣泡的瓷器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話,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沒有氣泡的。

3)凡是電驢燒的瓷器,應該沒有氣泡

如果是應該有氣泡的瓷器而沒有氣泡,肯定是現代電驢燒的瓷器。瓷器氣泡,與瓷器窯口有很大關係,什麼樣的窯口瓷器,就是什麼樣的氣泡。

拓展資料:

“氣泡鑑定法”。

一、氣泡的成因

氣泡是釉中的水分子(h2o)變來的。

在燒製瓷器時,高溫會使釉層中的結晶水或液態水變成氣體,當釉層厚時,氣態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釋放不出來,故而形成釉下的氣泡。

當釉層薄時,氣泡衝破了釉層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點。釉中水分子多,氣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氣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沒有氣泡。

每個朝代各窯口釉的配方和工藝不同,器物釉下氣泡的情況也不相同。這正好為鑑定古瓷提供了一種有利條件。

二、釉的分類和工藝特點

陶瓷生產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釉的製作技術。中國古陶瓷技術十分成熟,具有很長的歷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藝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燒成溫度,可分為易熔釉(又叫軟釉)、中熔釉(又叫琺琅釉)和難熔釉(又叫硬釉)。

按製造方法可分為生釉、熔塊釉和揮發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為浸釉法(將坯浸入釉液中)、澆釉法(將釉往坯上澆)、噴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滿釉再滴在坯上)、塗刷法、揮發法和撒佈法等。這些工藝特點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時也與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關。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佈法,這是一種幹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還有一種鹽法施釉,是利用食鹽加熱後產生氯化鈉蒸汽,揮發在製品上而成一種鹽釉。

到明朝開始,這些幹法施釉不採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漿施於器物上,再置於窯中燒成。

這一工藝的改變過程可以證明釉下氣泡的形成是因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現。尤其在現代仿製技術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藝——溼式調釉法,必然會出現釉下氣泡過多的現象。這一特點為鑑定古瓷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

三、對宋元兩朝古瓷的鑑定

宋朝的五大名窯中尤以官、哥、汝三種瓷仿者眾多,難度最大。即便明成化、清雍正時期,帝王命“官窯”以官仿官,不惜工本也難仿成。仿製出的哥瓷貌似神離,距離甚遠。

五大名窯中有名望的高階精品,最突出的特點是“瑪瑙為釉”、“玉質光澤”、“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和“雨過天晴”等,但這些美的品質都是很難仿得出的。

儘管現代技術高超,學會了以假亂真的能耐,但若用“氣泡鑑定法”去辨別仿品,很容易識破廬山真面目。因為仿品儘管把外表做得與真品一樣,但絕做不出釉下無一氣泡的水平。撒佈法釉料的配方今人更是沒法挖掘出來

筆者對汝、官、哥、鈞、定幾大窯的瓷品進行了全面測試(在50倍放大鏡下觀察),發現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釉下沒有氣泡,即便有也只是極小的一兩個氣泡,堪稱“寥若晨星”。這一點對宋瓷最有說服力。

總的來講,鑑定古瓷(指宋代瓷)應全面比較。有釉色的“柔和美麗”、“玉質感強”、“光澤不刺眼”,有溼潤“冒汗”的現象和看不到氣泡等原則。有的宋瓷釉面有斑點或小麻坑均須放大50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後任何朝代製品均不可能沒有氣泡,只要發現釉下氣泡便可證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爐鈞釉、明代的“廣鈞”和現代的“仿鈞”都充滿了氣泡,達不到“宋鈞”的特點。

對於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徵。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見到,什麼是真品,什麼是仿品也難區別。正因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見又少,給制仿人提供了一個好機會。

從造型、工藝、繪畫、釉色、修胎、火石紅諸方面都難以辨別真偽,惟獨從“氣泡”方面可以容易區別。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氣泡特別多,當青白釉薄時便見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氣泡衝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50倍時才可見到),這也是它的特徵。

四、明清兩朝青花或釉裡紅的鑑別

這兩個朝代的青花和釉裡紅特別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藝、繪畫、書寫款式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樣,惟一不好仿又沒被人重視的還是釉下氣泡的問題。

青花的色澤有的仿得很好,有的還有距離,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兩點便可區別真偽了。

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暈散現象即為真品;若漂浮而無暈散、顯得死板則可能為仿品。

另一點是用50倍放大鏡看氣泡。若青花下沉則在青花上有許多白色氣泡;若青花上浮則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見白色氣泡。在青白釉下氣泡多且大,則證明青白釉層厚而肥潤,此乃真品。

反之,青白釉太薄則氣泡很小應證明是仿品。

環球收藏網--新老瓷器的辨別

4樓:於昌斌的

看瓷器氣泡也是鑑定瓷器年代、窯口的方法之一凡仿品或元代以後任何朝代製品均不可能沒有氣泡,只要發現釉下氣泡便可證明非真正宋瓷。若青花下沉則在青花上有許多白色氣泡;若青花上浮則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見白色氣泡。在青白釉下氣泡多且大,則證明青白釉層厚而肥潤,此乃真品。

反之,青白釉太薄則氣泡很小應證明是新品。

一,有氣泡的瓷器是:

青花瓷、、青瓷、鬥彩、、等等,一句話,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氣泡的。

二,絕對沒有氣泡的瓷器是: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話,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沒有氣泡的。

三,凡是電驢燒的瓷器,應該沒有氣泡。

如果是應該有氣泡的瓷器而沒有氣泡,肯定是現代電驢燒的瓷器。

瓷器氣泡,與瓷器窯口有很大關係,什麼樣的窯口瓷器,就是什麼樣的氣泡,看了,你就知道了,如**:

宋代鈞窯瓷器氣泡

宋代汝窯瓷器**

宋代哥釉

瑪瑙釉氣泡

元青花氣泡死亡情況

下圖為古代的氧化物**

5樓:奇2生

一、以氣泡鑑定瓷器已被陶瓷專家們應用陶瓷專家們通過眾多的觀察,已經得出了社會公認的結論。如:宋瓷五大名窯中,官、哥、定、鈞四窯瓷器的氣泡的特點是“聚沫攢珠”。

汝瓷氣泡的特點是“寥若晨星”。元青花氣泡的特點是在密佈的霧狀小氣泡層中散落著大氣泡,絕無中等氣泡過渡。永樂瓷的氣泡特點是大、中、小氣泡混雜,佈局疏朗,但較宣德氣泡少。

宣德瓷氣泡特點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間距流朗。成化瓷的氣泡特點是:徹底改變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佈局疏朗的情況,顯得小而密集。

馮先銘先生將成化瓷氣泡作為官窯瓷氣泡的分界線,成化以後的官窯瓷氣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但是,有的也各具特點,如正德瓷氣泡小而密集,成魚子狀。至於宋元瓷器不存在氣泡一說,難以相信,可以說凡瓷器釉內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著氣泡,僅有大小多少之分。

二、氣泡死亡與釉面螢光的關係傳統的古瓷鑑定法是看釉面的光度,如是強光刺眼(又稱賊光)即是新瓷。如釉面瑩光柔和,即可 斷定是老瓷。因此也引起了作偽者利用獸皮磨擦,強酸浸泡使瓷失光的辦法,但也免不了蒼白、呆板;失之古瓷之神。

因保護條件不同,古瓷釉面也不絕對部為瑩 光。古瓷形成瑩光的原因,除在空間中自然失光並形成了包漿外,經常陽光曝晒更會減弱釉光。釉下氣泡的死亡對釉面光線產生的影響也是一個原因。

通過觀察,凡 形成瑩光的瓷器,釉下氣泡都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死亡氣泡的色澤是不同的,處在死亡過程中的氣泡呈徽黃,進而成黃;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氣泡死 亡的逾多,瓷光逾弱。氣泡死亡的原因有四:一是窯燒中氣泡破裂;表面中間留有針眼的死氣泡。

二是有開片的瓷器,處在釉面開片裂紋上的氣泡先死。

三是受外因侵襲,如空氣、手觸等,環境如土泡、水浸等。四是瓷器在時間和空間運動中的自然鬆弛老化,使氣泡在不是絕對封閉 的釉中,氣體逐漸散失,首先是淺層次,再後是深層次,氣泡陸續死亡。

三、死氣泡狀態與瓷器鑑定以死氣泡的狀態鑑定瓷器,必須具備相對的同等條件,如不同朝 代的瓷器,同是傳世品青花瓷或同是出土青花瓷;同時傳世品釉裡紅或同是出土釉裡紅,同是汝瓷(包括仿汝),同是定窯瓷(包括仿定瓷)等方可比較。

對所藏不同時代的瓷器進行了氣泡對比鑑定,結果如下:宋代定窯早期白釉瓜稜罐 黑色(土浸)60%、宋代汝窯三足高式爐黑色 10%、宋代耀州窯六瓣花口盤a 多數為黑色30%、宋代耀州窯六瓣花口盤b 多數為黃色20%、宋代龍泉窯香爐僅凸處有黃色死氣泡、元代青花八桂獸扭罐(罩透明釉基本無死氣泡)、元代乾粉釉鳳首扁瓶有花邊緣處有大氣泡.基本無死亡、元代青白釉青花小口罐黑色 10%、明永樂釉裡紅魚藻紋蓋罐褐色 10%、明宣德海馬紋青花膽式瓷 黑褐色8%、明成化青花風紡大碗 黑褐20%、明嘉靖乙末年知縣徐(王幾)造青、花八面首貫耳弦紋梅瓶 黃色8%、明萬曆龍鳳效五彩蓋罐 黃色40%、明代青花元寶黃色 10%、清康熙雙留款青花罐 黃色8%、康熙吉慶堂青花風穿牡丹嘗瓶 褐色8%、康熙樹葉款五彩人物蓋合 黃色8%、雍正仿成化鬥彩盤褐色 10%、乾隆防雍正青釉瓜稜瓶 褐色8%、嘉慶半邊款五彩大碗 偶樂發現死氣泡、清同治五彩益合 基本無死亡氣泡、道光青花小碟四件(半邊款)釉面較差 黃色16%、清同治蘇府藏寶款刀馬人嘗瓶一對,基本無死亡氣泡、光緒紅釉描金團龍紋瓶 基本無死亡氣泡、**仿雍正羊首樽 無死亡氣泡、**花鳥題詩水注無死亡氣泡、**花鳥題詩藥臼無死亡氣泡。由上表分析,雖然各瓷器的生活史不同,但大體可以歸納為:

宋代瓷器氣泡死亡多,已多數為黑色,少數為褐、黃色;元代瓷器氣 泡因釉而異;明代如釉面較肥厚的永樂、宣德瓷器釉面俱有較強的氣泡保護能力,死亡氣泡多為褐色。清代早中期瓷器氣泡死後多為黃、微黃色;清後期、**和現 代瓷器基本上無死亡氣泡。氣泡在死亡過程中由淺色變深色,在質感上由水瑩狀變成固體狀,隨著釉面的損毀,有的逐漸成為黑洞。

瓷器氣泡的發展變化是隨著制瓷 工藝的改進與提高而變化的,同樣存在量變和質變的關係,典型的朝代氣泡都是質變後的結果,對量變階段,即過渡階段的氣泡的變化,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 除典型的朝代氣泡應予以肯定外;對邊緣過渡階段的氣泡尤應研究和肯定歸屬;結合其他斷代標準進行準確的斷代鑑定。

請收藏專家鑑定老八仙桌,請收藏專家鑑定老八仙桌

從 看,是仿明的老傢俱式樣,雙魚門洞 內翻馬蹄腳,簡潔大方,俗稱茶桌,不是八仙桌,至於具體年份與材料,因為 有限,資訊不全,暫無法判斷是什麼材料。老的!看清晚期!缺少木材區域性細節 看不好材質了!有個老八仙桌需要鑑定,應該是 時期的吧 哪位專業人士能幫我鑑定一下這個八仙桌是哪個年代,材質和估價啊?花...

請懂行的朋友鑑定一下這個瓷?大概年代,收藏價值如何。萬分感謝

華榮堂制 乃 時期廣東一帶生產的出口瓷器堂號,也有在外地生產 主要生產西回洋器皿,答 藥房用具,徽章瓷等,紋飾極具西洋風格,彩料大都化學料。款識有紅款,藍料款,但有的也說是90年代出口的,偶爾見到這個款的其他瓷器好多還有標註英文 not for food purpose for decoration...

有喜歡收藏瓷器的朋友嗎,為何人們喜歡收藏瓷器?

瓷器品種,真品品種比較豐富 真品有收藏價值的 不過今年的 持續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為何人們喜歡收藏瓷器?瓷器 好,大明成化雞缸杯2.8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2.3億,宋定窯美人瓷枕3億多,宋官窯4.7億等,這些都是瓷器界的領頭羊。說不定你收藏的瓷器有一天能上億你不喜歡嗎?當代都市人喜歡收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