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說情感
意思是村莊處處披滿夕陽餘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迴歸。
原詩:《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傍晚斜陽照著村落,牛羊從田間回到破舊的巷子來;這時鄉下的老人,正拄了柺杖在柴門旁等候者牧童的歸來。現在正是初夏的季節,野雞啼叫,麥子也正開著花。
蠶兒入眠,桑樹上的葉子也稀少了。農夫們荷著鋤頭回來,大家相見之下,彼此親熱地談論,大有依依不捨的樣子。看了這般情景,不禁羨慕農村生活的安逸,悵然地吟著《詩經》上「式微式微胡不歸」的詩句來了。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是作者被排擠出朝廷,在政治上進退兩難之時,遊覽渭水兩岸農村後有感而發的詩作。全詩用清新自然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幅農家晚歸圖,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暖暖的灑在靜謐的村莊,牛羊在牧人的驅趕下沿著小巷緩緩歸來。
一位拄著柺杖的老人依靠在柴門前,正四處張望等候著放牧的孫兒。長勢喜人即將抽穗的麥田裡傳來陣陣野雞叫,桑樹上的桑葉日漸稀疏,蠶也到了脫皮之時。
農夫們結束了一天的農活,扛著鋤頭回來了,偶然在鄉間小路上相遇,傳來他們的談笑風生。這種閒適安逸的生活不禁讓詩人羨慕不已,而他只能吟誦起《式微》來一解心中的悵惘。
詩歌第一句,作者就用夕陽西下的景象渲染了一幅鄉村暮色圖,為全詩籠罩上一層蒼茫之感,也不禁引起詩人思歸之情。通過「歸」字統領全詩,描繪了牛羊歸巷圖,野老盼歸圖,雉雊鳴歸圖,蠶兒歸眠圖,田夫歸家圖五幅富有特色的農家圖,鄉村樸素恬靜的生活畫卷躍然眼前。
野老——田夫——牧童,各有所安,讓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續,第三聯中一個「秀」字讓人彷彿看到了耷拉著的飽滿的麥穗,在晚風的吹送下掀起陣陣麥浪的情景,其中又夾雜著野雞呼朋引伴的叫聲;與之相對的是一個「稀」字,桑葉為何而稀疏?
那是因為孕育春蠶,桑葉的稀疏照應了「蠶眠」,此時的蠶也定是肥圓可愛,到了吐絲作繭的時候,這其中也湧動著生命的氣息。荷鋤而歸的農人,笑語相談。
「依依」是留戀,不忍分離的意思。雖忙碌一天,但此處卻不見其疲態,反見其自在安然。這樣的暮歸圖,讓獨無所歸的詩人既羨慕又惆悵,反襯的手法,更將詩人的孤單苦悶表現出來。
詩人也借吟誦《式微》抒發自己嚮往悠閒的田園生活,急欲歸隱的心情。
全詩運用白描手法,寫景特點鮮明,意境詩意自然,寫景與抒情交相輝映,融為一體,顯示出沖淡天然的藝術情味。
2樓:韓琴
意思是村莊處處披滿夕陽餘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迴歸。
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渭川田家》,全詩原文如下: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斜光 一作:斜陽)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白話文釋義:村莊處處披滿夕陽餘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迴歸。老人惦念著放牧小兒,倚著杖棍在門口眺望。
麥苗開花野雞啾啾啼,春蠶休眠桑葉已採光。田夫們扛著鋤頭回家,相見時依依說短道長。我多麼羨慕農家安閒,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詩人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彷徨中路,不能不既羨慕又惆悵。
所以做此詩,描繪的是渭水兩岸的農村生活。
《渭川田家》是詩人王維晚年所寫的田園詩。詩描寫的是初夏傍晚農村一些常見景色:夕陽西下、牛羊迴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
這些初夏景色極其尋常,作者隨手寫去,然而詩意盎然,體現出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王維把農村表現得這樣平靜閒適、悠閒可愛,是他當時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全詩以樸素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與物皆有所歸的景象,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了詩人渴望有所歸,羨慕平靜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鬱悶。
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篇。接著,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詩人痴情的目送牛羊**,直至沒入深巷。
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柺杖,正迎候著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家的樂趣。
頓時間,他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
全詩從內容上緊扣一個「歸」字,如牛羊歸圈、牧童牧歸、野雞歸鳴、桑蠶作繭、農夫歸家等,都在寫「歸」。詩人寫他(它)們的有「歸」,實際上反村自己的無「歸」。整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優美、怡靜、安寧、閒逸的山村農家晚歸圖,而且藉此抒發了內心的惆悵之情與擺脫官場,歸隱田園的願望。
王維此首《渭川人家》在寫法上有獨到之處。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與願望,以農村斜陽西下做背景,描繪出農夫(牲畜)們「歸」的情形和「歸」後的「語依依」情景,來反襯自己的痛苦、苦悶和孤單的心情與歸隱田園的願望。整首詩結構層次分明,環環相扣。
首句交代背景,中間寫「歸」的各種情景,最後兩句點明主旨,使得整首詩意境完整,首尾照應,讀來分外親切。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
讀完這最後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麼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
這首詩對農村的描寫不能說沒有美化,詩人並不瞭解農民的生活疾苦,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現象。那野老、牧童、牛羊、野雉都寫得十分安詳、悠閒。連蠶,也是揀它們眠時來寫,所以說,它與真實的現實農村還是有距離的,這是王維抱著消極的出世的態度,沉溺於內心生活,寄情山水逃避現實的反映。
3樓:扒啦扒啦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 悵然吟《式微》。
釋義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餘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迴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
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