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由於古代宗法制度中諡號的原因。歷朝歷代的皇帝死後如沒有丟掉江山的,都有一個廟號,如劉邦,他的廟號是太祖,諡號是:高皇帝。
合稱:漢太祖高皇帝,後世稱之為高祖。劉秀廟號是世祖,諡號是:
孝光武皇帝。後世一般稱之為:光武帝。
楊堅的廟號是高祖,諡號是:文皇帝。後世稱之為:
隋文帝。楊廣丟了江山,後續的正統王朝唐王朝並沒有給他建祭廟,所以他沒有廟號,但他也有諡號:煬皇帝,後世稱之為隋煬帝。
隋朝及以前皇帝的諡號一般不超過五個字,史家一般用他的諡號作為帝王對應的簡稱。到了唐朝,諡號就長了,比如李世民,他的廟號是太宗,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就不方便用諡號作簡稱了,於是大家就約定俗成的用廟號作簡稱。
也是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變得很長。明朝更是規定皇帝的諡號必須是十九個字(朱元璋的諡號更是長達23個字)(這十九個字的格式是:×天×道×××××××××××孝×皇帝),清朝皇帝的諡號還要更長,這就更沒法用諡號簡稱某位帝王了,所以就用廟號來簡稱。
2樓:中原小象
習慣。漢朝時期習慣使用諡號,唐宋時期習慣使用廟號,明清時期習慣使用年號。實際上這些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都是全的。
習慣的原因:漢朝皇帝的諡號是一個字,用起來方便,唐宋及以後皇帝的諡號則很長,用起來不方便。明清皇帝大部分一生只用一個年號,且廣為人知,所以更習慣用年號。
3樓:crazy長楓
高祖、太宗等是皇帝死後 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也就是所為的廟號。而漢獻帝,漢武帝等名號則是諡號。
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吧。有褒的美諡,憐的平諡,貶的惡諡三種。
美諡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
惡諡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平諡如懷,悼,哀,閔,殤,有點同情的意味。
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論定的功用。
4樓:
獻,武,是皇帝死後的諡號,西漢至隋皇帝多用諡號稱呼。個別有例外,如漢高祖劉邦。唐以後多用廟號稱呼,~祖,~宗等。明清也常用年號,如萬曆,乾隆等。
5樓:invictus天蠍
漢朝的漢武帝什麼都是諡號死後對皇帝評價的一種稱號 宗是廟號漢朝皇帝都有諡號不一定有廟號 到了唐朝以後諡號越來越長稱呼諡號不方便就稱呼廟號了
6樓:吟遊之風
因為唐朝之前,廟號並不是每一任帝王都有,比如隋朝還是隋文帝隋煬帝,到了唐朝開始,就是太祖,太宗,高宗,中宗這樣了。
實際上明朝朱元璋又叫明太祖,又叫洪武帝;朱棣又叫成祖,又叫永樂帝;宣宗宣德帝,英宗正統帝等等;具體叫哪個,更多的還是約定俗成的習慣。
漢朝漢獻帝時期,洛陽皇宮叫什麼名字
東漢有南北宮 南宮的正殿是德陽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納萬人。德陽殿高大雄偉,據稱離洛陽四十三裡的偃師城,可望見德陽殿及朱雀闕鬱郁與天相連。具體看 漢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漢朝是怎麼滅亡的,滅亡後變為那個朝代 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是 獻帝劉協。母王美人,父靈帝劉巨集。190年繼位,220年讓位曹...
漢獻帝為什麼想要除掉曹操,為何漢獻帝沒能殺掉曹操?
董卓被除掉以後,又發生了董卓的部下李傕 郭汜的兵亂,局勢動盪了好多年都不得安穩,直到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 當了丞相之後,在曹操的精心治理下,國家才慢慢地安定下來。東漢到後期的時候,政治很腐敗,曹操當丞相期間,對朝廷多年留下來的 病進行了大力整頓,他要求大小事情都要經過他同意,才能決定下來。這樣時間一...
曹丕為什麼奪了皇帝不殺掉漢獻帝,曹丕稱帝后,為什麼不殺漢獻帝?
曹操來何以威震天下?原因自之一是 挾 天子以令諸侯 天子要是殺了,還怎麼令諸侯?而且天子當時已是毫無權力的傀儡,對曹操沒有實質威脅,沒必要殺,殺了會遭到天下諸侯厭惡,不殺還能博個忠臣的名聲。雖然諸葛亮說他 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至於曹丕,接受漢獻帝 禪讓 登帝位,登基當日即把獻帝遠貶,不久獻帝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