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來歷,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2021-06-12 06:31:22 字數 4758 閱讀 9953

1樓:時尚白日夢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1]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2樓:

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流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

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23年。

2023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臨時大**時,宣佈中國改用世界通用公曆,也叫陽曆、新曆。並決定以公元2023年1月1日為**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

2023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3樓:匿名使用者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

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9-10]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為“歲星”、“太歲”。

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週期,迴圈往復。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

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迴圈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

干支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歲(年)的歷程。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即,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立春為歲始(歲首)。 [9-12]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訂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歲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

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立春,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故立春為“歲始”(歲首),也即“歲節”。立春歲節賀歲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3] [13-17]

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是古老的節日。

簡單的介紹一下春節的來歷

5樓:飛丶飛灬

春節的起源有四種說法分別是臘祭說、巫術儀式說、鬼節說、過年傳說

臘祭說:春節源於上古蠟(通臘)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曆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

巫術儀式說:該說法認為春節源於古代的巫術儀式,是原始信仰巫術的一種具體體現。原始人認為人的意志和力量可調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發展。

飲食、祭祀、裝飾、遊藝、娛樂和語言、行為、飲食等一系列禁忌都是圍繞辟邪祈吉的,人們希望通過它們趕走**、得到幸福。此後隨著時間的演變,春節慢慢變成了一種慶祝活動。

鬼節說:根據該說法,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和生產力的低下,以前的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經常被冬天的寒潮侵擾,而且糧食的匱乏也是這些人提心吊膽。早春時節來臨後,青黃不接,生命更是受到了威脅,老人和兒童首先會因飢餓、寒冷和其他各種惡劣因素而死去。

這使得人們非常驚恐,懷疑是鬼神所致。這段令人恐慌的時節一過,人們便會相互道賀。這種現象逐漸演變成了春節。

過年傳說:民間傳說,往往春節期間,冬天野外會出來一種叫年的野獸,也叫“夕”。年獸一年出沒一次,這一日叫“過年”(年來了),將過年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

年獸“夕”十分**,半夜走家串戶吃人,炎黃先祖為了躲避年,那舉家團圓在一起,圍坐在一起抵抗年獸。

由於年獸每年出沒一次,炎黃先祖在於其無數次鬥爭中,摸索出了鬥爭訣竅,年獸雖猛,但懼怕紅色、火光和巨響。因此,家家戶戶在門口貼上紅春聯,在家門口燃起篝火,放爆竹,年獸看見人家門上貼著紅對聯,門口有紅火燃起,爆竹霹靂亂響,還會和長輩拜年,就趕走了年獸。

也有一種說法是,該猛獸是“夕”而非“年”。春節是除夕而後過年。“夕”是一種幽幽的怪物,而“年”從字義上也和動物猛獸無關,更像是豐收成熟的意思。

古文中也無年獸的記錄,而僅僅始於**時期的說法。

春節,即華夏傳統曆法農曆的元旦,是中國與世界各地漢族社會的傳統新年,又稱歲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為過新年、過年、度歲、慶新春、慶新歲,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首。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參考連結

春節——維基百科

6樓:宛東小雨

從前有一種動物叫年,常常到農村禍害,村民們為了防止年的到來,所以就敲著鑼打著鼓來驅趕年。人們在除夕的那一天穿紅衣,將竹子燃爆,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因為年最怕紅和熱鬧,所以年大驚失色、落荒而逃。

從此,就有了過年。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節。

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8樓:有夢既敢為

春節已久,無從考證它的來歷。

關於春節的歷史,缺少上古時期的文獻,古時候沒有辦法直接證實春節的來歷,導致春節的起源傳說有諸多說法。

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天臘)說”、源於“天皇氏定歲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有說舜繼天子位,但“天子”之稱謂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於漢代才流行)等等。

9樓:就地滑翔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1]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初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最早的春節”(如2023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2023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023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2023年和2023年。

參考資料:春節的由來--時尚--人民網

關於春節的來歷及習俗,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是古老的節日。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民俗故事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50字 春節的 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獸的傷害...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春節的來歷與來歷 篇一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關於 年 的傳說 上古時代,有一種叫 年 的獸,形貌猙獰,凶猛異常,喜食飛禽走獸 鱗介蟲豸,一天換種口味,讓人談 年 色變。後來,人們發現 年 每隔365天到人群聚居地嘗次口鮮,且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傳說,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