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心之隕落
中式婚嫁禮儀摘要
三書六禮
" 三書乃聘書(訂親之書)、禮書(禮物清單)及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
" 六禮乃納采(提親)、問名(夾八字)、納吉(過文定)、納徵(過大禮)、請期(擇日)及親迎(迎親)。
過大禮現代人早已不講究「三書六禮」,通常只行「過大禮」的儀式。
過大禮注意事項:
" 聘禮中物品寓意吉祥,數量則必須成雙,忌用單數。
" 聘禮需用五個中式禮盒盛載,以為一擔禮品,為了取其雙數,另附加一帖盒,共六禮盒。
" 男家擇良辰吉日(約在婚前十五至二十日),備禮金和過大禮禮品到女家。
" 女家收到男家聘禮,並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屬於男家福分的物品,則需要回禮。
過大禮的物品包括:
1. 禮餅:龍鳳禮餅兩對,男女雙方各一對。禮餅一擔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全取雙數。
2. 椰子:父母健在用兩對,否則宜用一對。
3. 茶葉、芝
2樓:五嶽獨尊
一、交杯酒與結髮夫妻
“合巹”這個詞對於現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與新娘的“交杯酒”卻是每一個結過婚或參加過婚禮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巹”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內共飲合歡酒。
巹是飄之意,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用以飲酒,就叫合巹,合巹始於周代,後代相巹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來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飲合巹酒,不但象徵夫妻合二為一,自此已結永好,而且也含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禮記》所載:
“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宋代以後,合巹之禮演變為新婚夫妻共飲交杯酒。《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新人“用兩盞以彩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
飲訖,擲盞並花冠子幹床下,盞一仰一合,谷雲大吉,則眾喜賀,然後掩帳訖。”這個儀式的象徵意義是意味深長的。
用綵綢或彩紙把兩個酒杯聯接起來,男女相互換名,各飲一杯,象徵此後夫妻便連成一體,合體為一。當然很多情況下,“惟新婦羞澀,不肯染指一嘗”。(**:《解縣誌》)
飲過之後把杯子擲千床下,以卜合諧與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徵男俯女仰,美滿交歡,天覆地載,這陰陽合諧之事,顯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時期,山西民間結婚,拜天地之後,“匯入洞房,婿先進,**踏四角,新娘繼入,坐床後隅,飲交杯酒,是日‘合巹’,合巹之後,尚有謁祖日見勇姑等禮,大抵於結婚之翌日行之”。(**:
《浮山縣誌》)
今天,山西農村青年的婚禮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簡單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後兩臂相勾,雙目對視,在一片溫情和歡樂的笑聲中一飲而盡,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舉行婚禮的大廳、飯店、酒樓。按民俗傳統,交杯酒是在洞房內舉行的,所以都把合巹與入洞房連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現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與心態都是一致的,結永好、不分離的暗示對於新婚夫妻今後長期的婚姻生活都會產生影響。
當人們置身於偏僻山村的婚禮中,不管平常人們的生活多麼艱辛,但通過交杯酒所洋溢位的歡笑,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照婚禮習俗,在交杯酒過後,常常還要舉行結髮之禮。結髮在古代稱合髻,取新婚男女之發而結之,新婚夫妻同坐於床,男左女右。不過,此禮只限於新人首次結婚,再婚者不用。
人們常說的結髮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與續絃等都不能得到結髮的尊稱。
古代婚俗中,結髮含有非常莊重的意義,後來這一習俗逐漸消失,但結髮這一名詞卻保留下來了。結髮夫妻受到人們的尊重,結髮向徵著夫妻永不分離的美好含義,如同交杯酒一樣,在農村仍然得到大多數人的充分肯定和讚許。
在男人們可以娶妾、養姨太太的時代,結髮夫妻就顯得尤為突出。以至於不論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進士,還是突發橫財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貴、尋花問柳、續納小妾之時,一般都要對結髮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國人的心理和情感上,從古至今,漫漫幾千年,尤重結髮夫妻。
因為結髮意味著“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親,人們一生中深交的異性寥若星辰的情況下,結髮,意味著第一次接受了異性的新鮮,第一次發出會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嚐了愛的幸福,第一次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所以,無論如何,這個第一次都是彌足珍貴,值得珍惜的。
此外。結髮還具有莊嚴、神聖、天意、緣份等等得到社會認可的深層含義,在此基礎上,婚姻的雙方產生了義務和責任感。
二、鬧洞房的祕密
鬧洞房是婚禮的最後程式,也是任何婚禮都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婚禮的高潮,也是最熱鬧最有趣的節目。
新婚之夜,親戚朋友圍坐房中,對新娘百般戲謔,稱之為“鬧房”、“戲新娘”。鬧的方式各種各樣,各地有同有異。總括起來可分為文鬧和武鬧兩種。
文鬧以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謎語、對對子,請其講述戀愛經歷及平常不見於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間有稱“說令子”,妙趣橫生,迫使新娘無法對答而大出洋相,藉以取樂。“是夕,好事者多以談諧語編為詞調,強使新婦歌之,名曰‘鬧房’。近則變本加厲,慶賀之忱出以戲謔,抑失禮之甚矣。
”(**:《翼城縣誌》)武鬧是使用較為粗野的方式,不僅口出穢言,還對新娘動手動腳,頗有惡作劇的性質。
鬧洞房時,平輩的、晚輩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紛紛擁入新房,喜笑逗樂,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們極盡所能,想出種種方式,讓新娘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俗話說“三日沒大小”,除了爹媽都能鬧。這期間,人們之間隨隨便便的關係是禮俗所允許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頗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歡節。因此,無論如何戲鬧,如何難以接受,新娘是萬萬不能反目生氣的。
如若氣走了鬧洞房的人,將被視為是新娘的任性,人緣不好,日後的光景就不會好過。
鬧洞房是對新婚夫妻的一種祝賀方式。在民俗中,人們認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為了趨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勢的陽氣,才鬧洞房的,所以民間俗語說“人不鬧鬼鬧”。
鬧房在功能上也是對新婚夫妻的考驗,包括機智與耐心,原本是一種“關口考驗”,但在民間往往行之過分,成為陋俗。
鬧洞房的習俗起源甚古,《漢書》記載“燕地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僅以為榮。”(《漢書》,《地理志》)鬧房之俗可能起源於“聽房”。在新婚之夜,親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竊聽新媳婦的言語和動作,人們感興趣的無非就是男歡女愛之事。
從性心理的角度講,這種舉動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意淫”之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戲弄新娘的鬧洞房。此種風俗行至唐代,風行民間,不但男方親屬,賀賓客朋都有戲弄新娘的權利,連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攔,品頭論足,撫摸取笑,需索於難。
這種習俗由古至今,已由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
綜觀鬧洞房之俗,驅動人們聽房、鬧洞房的心理動機是複雜的。
首先,這是一種人們性意識的外化與下意識的衝動,人們從鬧房戲婦與撫婦之中,表現了對異性的某種挑逗,發洩出來之後便可克服既羨且忌的心理,以達到性在“下意識”界域的某種平衡,這種對異性的態度與行為在平時是受到嚴格限制的,鬧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種機會。
其次,鬧洞房是傳統婚姻中包辦婚姻的產物。因為只有在新婚典禮之後,激動的新郎才可搞開新娘的紅蓋巾,這對新人以前不相識,無相交,更無情感的溝通,第一次見面便要共墮愛河,顯然是陌生和難堪的。因此,鬧洞房習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離和陌生感,協調倆人之間的緊張氣氛,融洽感情。
無疑,洞房之鬧是百米賽跑前的必要準備。
再者,在興旺發家的心理趨動下,大多數的新婚之家,都存在著既苦於眾親友之鬧,又樂於讓其鬧的雙重心理。
鬧房可以使雙方的親友們熟悉起來,顯示家庭賓朋滿座,興旺發達,增進親友間的溝通與感情,以及鄰里間的和睦。
熱鬧是中國人生活的美學理想,鬧洞房正是臻於此境的手段。熱鬧了才能形成喜事喜慶的氛圍,鬧是一種快樂的場景,是一種歡騰與興旺發達的象徵,只有鬧、大鬧特鬧,喜慶才有市場,財路才可大開,人丁才能興旺。
三、洞房驗貞
在中國,性行為是一種受習俗高度制約的行為。人們不僅對公開的、合法的性關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且習俗的規範試圖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縫隙之中。
在《詩經》中,我們可以談到許多婦女與情人們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時代,社會上層中,男女之間的性關係之混亂多少有如墮落的羅馬時代。當時離婚很容易,再婚也並不難,少女的貞操還不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
然而,隨著儒學的興起,特別是宋代的理學氾濫之後,婦女被認為要對社會道德負起責任,理學家們強迫婦女生活在禁閉的世界裡,寡婦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惡,極其珍視婦女的貞潔。
此後,中國人對於婦女貞潔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種心理上的痴迷。這種痴迷的一個惡劣的例子便是所謂的“洞房驗貞”。這種習俗把新娘子的貞潔與否,變成了一種當場驗明並有眾人在一旁作證的赤裸裸的**檢驗,可悲的是,新郎並不以為這是對自己情感的褻讀,新娘也不覺得是對自身人格的侮辱。
習俗已經扭曲了人們的心靈。
洞房驗貞的習俗在民間被稱作“驗紅”、“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結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給女兒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為初**事時之用,民間也稱“喜帕”。
舊時,歷朝定婚禮,都有授巾之禮。有的地方如廣東,授巾之後,新郎新娘關門入室,雲雨**,而新郎的父母親友則在門外靜候,風流之後,新郎手捧朱盤,盤內放著所授之巾,蓋以紅帕,其所示新娘為**新紅,眾人皆大歡喜,紛紛表示祝賀,並以燒豬送於新娘孃家。在此之前,孃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見**紅。
由於**膜是否破裂成為檢驗貞女的唯一標準,一旦未見其紅,新郎與家人便要歸因於新娘不貞,至少在心理上要產生很大的猜忌與不和,形成隔膜。輕者使新娘無言以對,受辱終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無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孃家。
重視**紅,是中國社會的普遍觀念。善於觀察的文人們又把其賦予了浪漫的情調。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記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幽會之後,特別提及香巾,他寫道:
“(後庭花)春羅兒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燈下低睛覷,胸前著肉揣,暢奇哉,渾身通泰,不知春從何處來。”
劇作家湯顯祖在其《邯鄲夢》那頗具豔麗色彩的對白中曰:“好夫妻進洞房花燭,……大河犯客槎,猛擒拿,無媒織女容招嫁。休計掛,沒嗟呀,多喜檀郎蘸眼驚紅乍,美人帶笑吹銀蠟。
今宵同睡碧窗紗,明朝看取香羅帕。”
陶宗儀的《輟耕錄》記載了一個人娶新娘後未見**紅,文人袁可潛贈與如夢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準擬靈芳一遍,春已去時,問甚紅深紅淺,不見,不見,還你一方白絹。”
今天,在山西農村,驗紅之俗已不多見。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見紅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處,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
四、婚禮習俗
完整的婚禮習俗在古代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但是明清以來,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如大量地方誌中所載的,“婚禮各處不同,大約六禮之中,僅存其四:問名、納采、請期、親迎而已,亦有不親迎者。
”(乾隆:《平陽府志》)
解放以後,在婚禮形式上新舊相間,而新的婚禮形式逐步在取代舊的形式。新的,較為文明和現代的婚禮形式在**期間就已在山西各地開始實行,作為一種新的婚禮習俗,我們把它詳述如下:
“結婚證書,仍用向來紅柬,但主婚人、證婚人、介紹人、新郎、新婦,俱署名耳。其結婚儀式,系就庭前設禮案,奏樂,由司儀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賓人席”而北立。
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體人入席,而東西立。證婚、介紹人入席,而南立。
糾儀人人席,而北立。男女賓相引新郎、婦人席,俱面北立。
奏樂。證婚人讀證書,併為新郎新婦交換飾物。新郎、婦行結婚禮,東西向立。雙鞠躬。奏樂。
主、徵婚人致訓、箴詞,新郎、婦謝證婚、介紹人,三鞠躬。
男女賓代表致頌詞、贈花,兩鞠躬。奏樂。
新郎、新娘致謝詞,兩鞠躬。
女賓代表唱文明結婚歌。
證婚人、介紹人、男賓、女賓俱退。
新郎、新娘謁見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體禮,奏樂,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長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輩面東而立;兩鞠躬。男族女族全體行相見禮,東西相向立,兩鞠躬。
男女嬪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兩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體、糾儀人、司儀人俱退。禮畢筵宴。”(**十二年:《臨汾縣誌》)
今天山西農村的婚禮習俗也大體如此,僅是在內容與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時代特色。
參考資料
蘇格蘭人的婚禮習俗
蘇格蘭人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經歷了諸多變革。在現代蘇格蘭人的婚禮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傳統習俗的痕跡,但是有一些已經不復存在多年的傳統習俗是更有趣的。在barra島 巴拉島 人們會在婚床上灑水以此來祝福新人。在馬爾島 mull 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應該睡在馬廄裡。而在劉易斯島 lewis 新人們...
關於蕭山的婚禮習俗,蕭山結婚有什麼習俗
結婚是一個人最重大的幾件事之一了,麻煩也是正常的,地區不一樣,一般隨著男方來。你這邊滿意就差不多了。i do 蕭山結婚風俗是這樣的嗎 有關杭州蕭山訂婚結婚風俗 蕭山有那些習俗 結婚前男方拿6w,8w,10w禮金可能現在都不夠了,差不多都有20w左右 蕭山農村的婚禮過程,流程是什麼 1 迎娶 迎娶新娘...
你們當地有哪些婚禮習俗
浪漫一直是法國的代名詞,法國婚禮當然走的浪漫簡單路線。在正式婚禮前會先有一個簡單的訂婚儀式,儀式通常由女方家長主持宴請男方家長及雙方的親戚,幾名好友。婚禮則由市長或他的副手親自主持,莊嚴又神聖。婚後開始大宴賓客,進行浪漫的西式自助婚宴。德國的婚禮就好像一場盛大的發洩大會。在德國,應邀參加婚禮的來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