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經絡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2021-06-26 22:28:39 字數 6247 閱讀 3801

1樓:拱雨柏

中醫上說,經絡是執行氣血、聯絡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鍼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

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絡的作用是:

1、經絡的聯絡作用

人體是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脈筋骨等組成的,它們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進行著有機的整體活動,使機體內外、上下保持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有機配合,相互聯絡,主要是依靠經絡的溝通、聯絡作用實現的。

由於十二經脈及其分支的縱橫交錯,人裡出表,通上達下,相互絡屬於臟腑,奇經八脈聯絡溝通十二正經,十二經筋、十二皮部聯絡筋脈皮肉,從而使人體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絡起來,構成了一個表裡、上下彼此之間緊密聯絡、協調共濟的統一體。

2、經絡的感應作用

經絡不僅有執行氣血營養物質的功能,而且還有傳導資訊的作用。所以,經絡也是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資訊傳導網。當肌表受到某種刺激時,刺激量就沿著經脈傳於體內有關臟腑,使該臟腑的功能發生變化,從而達到疏通氣血和調整臟腑功能的目的。

臟腑功能活動的變化也可通過經絡而反映於體表。經絡循行四通八達而至機體每一個區域性,從而使每一區域性成為整體的縮影。針刺中的“得氣”和“行氣”現象,就是經絡傳導感應作用的表現。

3、經絡的濡養作用

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均需氣血濡養,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氣血通過經絡迴圈貫注而通達全身,發揮其營養臟腑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4、經絡的調節作用

經絡能執行氣血和協調陰陽,使人體機能活動保持相對的平衡。當人體發生疾病時,出現氣血不和及陰陽偏勝偏衰的證候,可運用鍼灸等治法以激發經絡的調節作用。實驗證明,針刺有關經絡的穴位,對各臟腑有調節作用,即原來亢進的可使之抑制,原來抑制的可使之興奮。

擴充套件資料

通經絡之梳頭養生:

1、每天早晚用梳子順著經絡方向,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力量,向頭部、枕部、頸部梳劃,然後再梳兩側,動作不要太快。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梳至頭皮微熱。

2、空閒時,用護髮梳鈍圓的齒尖,從髮際前的印堂穴中線經前頂百會穴,直至後髮際的玉枕穴、天柱穴;兩側經頭維穴、率谷穴、天衝穴,直至風池穴、風府穴、四神聰、啞門等穴位,輕叩數十遍。

3、都市白領在工作1-2個小時之後,可通過梳頭動作按摩穴位密集的後腦和側腦,以提神醒腦。

長期堅持梳頭,不僅可以疏通全身經絡、促進氣血順暢,增強人體免疫力;還可以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協調功能,健腦提神、緩解精神緊張、促進睡眠、消除疲勞、延年益壽;並且對於感冒、高血壓、腦血管等疾病還有預防作用。因此,不少保健人士和養生專家都建議養生要常梳頭。

2樓:飛喵某

一、經絡

經絡在中醫學認為是人體中聯絡臟腑與肢體,執行氣血的通路,大者為經脈,經脈的分支為絡脈。經絡的記載詳見於《內經》和《難經》,此前則有漢墓出土的《脈書》。

二、經絡的作用

1、聯絡臟腑,經絡將人體聯絡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經絡具有傳導功能。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可傳導於臟腑;臟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於體表。這些都是經絡聯絡溝通作用的具體表現。

2、執行氣血

《靈樞·本藏》指出:“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全身各組織器官只有得到氣血的溫養和濡潤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道,能將營養物質輸布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使臟腑組織得以營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3、抗禦病邪

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經絡“行血氣”而使營衛之氣密佈周身,在內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在外抗禦病邪,防止內侵。”

3樓:灸春堂

一、經絡的組成和作用經絡系統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和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及許多孫絡、浮絡等組成。(表10-1)

表10-1 經絡的組成

經絡 經 十二經脈 意義-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又稱正經

作用-執行氣血的主要幹道

特點-分手足三陰三陽四組,與臟腑連屬,有表裡相配,其迴圈自肺經開始至肝經止,周而復始迴圈不息,各經均有專定的腧穴

奇經八脈 意義-不直接連屬臟腑,無表裡相配,故稱奇經

作用-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絡,以調節十二經氣血

特點-任督兩脈隨十二經組成迴圈的通路,並在專定的腧穴,其他六脈不隨十二經迴圈,腧穴都依附於十二經脈

十二經別 意義-正經旁出的支脈

作用-加強表裡經脈深部的聯絡,以補正經在體內外迴圈的不足

特點-迴圈路線走向均由四肢別出走入深部(胸、腹)復出淺部(頭、頸)

十二經筋 意義-十二經脈所屬的筋肉體系

作用-聯結肢體骨肉,維絡周身,主司關節運動

特點-迴圈走向自四肢末稍走向軀幹,終於頭身,不入臟腑,多結聚於四肢關節和肌肉豐富之處

十二皮部 意義-十二經脈所屬的**體質

作用-聯結皮內,加強十二經脈與體表的聯絡,是十二經脈在體表一定**部位的反應區特點-分割槽基本上和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循行部位一致

絡 十五絡 意義-本經別走鄰經而分出的支絡部

作用-加強表裡陰陽兩經的聯絡與調節

特點-十二經脈和任督兩脈各有一個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共為十五別絡

孫絡-絡脈最細小的分支,網羅全身

(一)十二經脈十二經脈即手三陰(肺、心包、心),手三陽(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胃、膽、膀胱),足三陰(脾、肝、腎)經的總稱。由於它們隸屬於十二臟腑,為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十二經脈的命名是結合臟腑、陰陽、手足三個方面而定的。

陽分少陽、陽明、太陽;陰分大陰、厥陰、太陰。根據髒屬陰、腑屬陽、內側為陰、外側為陽的原則,把各經所屬臟腑結合循行於四肢的部位,訂出各經的名稱。(表10-2)即屬髒而循行於肢體內側的為陰經,否則為陽經。

十二經脈的作用主要是聯絡臟腑、肢體和執行氣血,濡養全身。

表10-2 十二經脈名稱表

陰經(屬髒) 陽經

(屬腑) 循行部位

(陰經行於內側,陽經行於外側)

手 太陰肺經

厥陰心包經少陰心經 陽明大腸經少陽三焦經太陽小腸經 上肢 前線

中線後線

足 太陰脾經

厥陰肝經

少陰腎經 陽明胃經

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 下肢 前線

中線後線

十二經脈的循行特點是:凡屬六髒(五臟加心包)的經脈稱“陰經”,它們從六髒髮出後,多循行於四肢內側及胸腹部,上肢內側者為手三陰,下肢內側者為足三陰經。凡屬六腑的經脈標為“陽經”,它們從六腑發出後,多循行四肢外側面及頭面,軀幹部,上肢外側者為手三陽經,下肢外側者為足三陽經。

十二經脈的頭身四肢的分佈規律是:手足三陽經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後;手足三陰經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為“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靈樞·逆順肥瘦》)

十二經脈通過支脈和經絡脈的溝通銜接,形成六組“絡屬”關係。即在陰陽經之間形成六組“表裡頭系”。陰經屬髒絡腑,陽經屬髒絡髒。(表10-3)。

表10-3 十二經表裡關係表

手 陰經

陽經 太陰肺經

…(外側)

陽明大腸經 厥陰心包經

…(中間)

少陽三焦經 少陰心經

…(內側)

太陽小腸經 表裡相對

足 陽經

陰經 陽明胃經

…(前側)

太陰脾經 少陽膽經

…(外側)

厥陰肝經 太陽膀胱經

…(後側)

少陰腎經 表裡相對

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為:起於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最後又回到肺經。周而復始,環流不息。

(表10-4)。(二)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任、督、衝、帶、陰維、陽維、陰蹺、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故稱“奇經”。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執行,起溢蓄、調節作用。任脈:為諸條陰經交會之脈,故稱“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陰經經氣的作用。

督脈稱“陽脈之海”,諸陽經均與其交會,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十二經脈均與其交會,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諸經。

陰維脈,陽維脈分別調節六陰經和六陽經的經氣,以維持陰陽協調和平衡。陰蹺、陽蹺脈共同調節肢體運動和眼瞼的開合功能。

奇經八脈中的腧穴,大多寄附於十二經之中,唯任、督二脈,各有其專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

十四經,是鍼灸學科內容的重要部分,由於十四經具有一定的迴圈路線和病候及其專屬腧穴主治;它不但是經絡系統的主幹,而且在臨床上還是辯證歸經(診斷疾病)和循經取穴施治的基礎。因此,學習鍼灸學,必須熟悉和掌握十四經所具有的特點。(三)十五絡脈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裡的經脈,即陰經別絡於陽經,陽經別絡於陰經。手太陰別絡從列缺分出,別走手陽明;手少陰別絡從通裡分出,別走手太陽;手厥陰別絡從內關分出,別走手少陽;手陽明別絡從偏歷分出,別走手太陰;手太陽別絡從支正分出,別走手少陰;手少陽別絡從外關分出,別走手厥陰;足陽明別絡從豐隆分出,別走足太陰;足太陽別絡從飛揚分出,別走足少陰;足少陽別絡從光明分出,別走足厥陰;足太陰別絡從公孫分出,別走足陽明;足少陰別絡從大鐘分出,別走足太陽;足厥陰別絡從蠡溝分出,別走足少陽。任脈、督脈的別絡以及脾之大絡主要分佈在頭身部。

任脈的別脈從鳩尾分出後散佈於腹部;督脈的別絡從長強分出後散佈於頭,左右別走足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後散佈於胸脅。《靈樞·經脈》曰:“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此外,還有從絡脈分出的浮行於淺表部位的浮絡和細小的孫絡,分佈極廣,遍佈全身。

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中表裡兩經的聯絡,溝通了表裡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軀幹部的任脈別絡、督脈別絡和脾之大絡,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經氣,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組織。(四)十二經別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

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關節以上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幹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絡(入),再淺出於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於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於其相表裡的陽經經脈(合)。十二經別按陰陽表裡關係匯合成六組,在頭項部合於六陽經脈,故有“六合”之稱。

足太陽、足少陰經別從膕部分出,入走腎與膀胱,上出於項,合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足厥陰經別從下肢分出,行至毛際,入走肝膽,上繫於目,合於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足太陰經別從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安,合於足陽明胃經;手太陽、手少陰經別從腋部分出,入走心與小腸,上出目內眥,合於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手厥陰經別分別從所屬正經分出,進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後,合於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手太陰經別從所屬正經分出,入走肺與大腸,上出缺盆,合於手陽明大腸經。

由於十二經別有離、入、出、合於表裡之間的特點,不僅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絡,更加強了經脈所屬絡的臟腑在體腔深部的聯絡,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由於十二經別通過表裡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經脈中的陰經與頭部發生了聯絡,從而擴大了手足三陰經穴位的主治範圍。

如手足三陰經穴位之所以能主治頭面和五官疾病,與陰經經別合於陽經而上頭面的循行是分不開的。此外,由於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與頭面部的聯絡,故而突出了頭面部經脈和穴位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五)十二經筋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輸佈於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其循行分佈均起始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骨骼部,走向軀幹頭面。十二經筋行於體表,不入內臟,有剛筋、柔筋之分。

剛(陽)筋分佈於項背和四肢外側,以手足陽經經筋為主;柔(陰)經分佈於胸腹和四肢內側,以手足陰經經筋為主。足三陽經筋起於足趾,循股外上行結於頁(面);足三陰經筋起於足趾,循股內上行結於陰器(腹);手三陽經筋起於手指,循臑外上行結於角(頭);手三陰經筋起於手指,循臑內上行結於賁(胸)。

經筋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的作用。經筋為病,多為轉筋、筋痛、痺證等,鍼灸**多區域性取穴而瀉之,如《靈樞·經筋》載:“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佈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佈區域是以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佈範圍,即十二經脈在**上的分屬部分為依據而劃分的,故《素問·皮部論篇》指出:“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由於十二皮部居於人體最外層,又與經絡氣血相通,故是體機的衛外屏障,起著保衛機體、抗禦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近現代臨床常用的**針、穴位敷貼法等,均以皮部理論為指導。

科學為什麼不能解釋經絡?什麼是經絡?經絡的實質是什麼?

經絡,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個概念,根據字典的釋義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執行全身氣血,聯絡五臟六腑,總之,在中醫的定義中經絡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認為經絡就像是城市的交通網路一樣遍佈整個城市而且各個地點之間相互貫通。至於科學為什麼不能解釋經絡?其實不盡然也,只不過是經絡不像是一個真正的實...

刀針破傷經絡是什麼意思,誰能告送我,經絡是什麼?

病情分析 小針刀 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 之間的閉合性鬆解術。封閉 也叫 局封 是由區域性麻醉演變而.可能他是一箇中醫生吧,再給人家鍼灸的時候,不小心把人家的經脈經絡給割破了,給弄傷了,我覺得他說的是這個意思。小針刀有後遺症嗎?對今後的身體有影響嗎?5 小針刀 理論是疏通經絡疏通攣縮分解粘連。小...

中醫養生古法經絡是什麼,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鐵傳銷,說讓人拍拍痧就能治好一切疾病,怎麼可能,難道正統醫學幾千年都白傳承的?還讓人生病了別去醫院,妥妥的偽科學 經絡穴位養生法是運用針刺 艾灸 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 穴位,以激發精氣,達到調和氣血 旺盛代謝 通利經絡 增進人體健康等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針法是以毫針刺激人體經絡穴位,通過提 插 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