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地理環境影響古文明的程序與發展
在遠古時代人們出行不易,生活在各地區的人們,雖終其一生,但其可能達到的區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農民其生活的區域就更加有限了。莊子對其有很好的描述「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早期文明,特別是定居文明受其所在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非常大,這就是文化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持有類似觀點的人物很多,如古代希羅多德,近代房龍等。
更進一步說,地理環境決定論也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地理環境決定論對社會形態也產生重要影響(地域政治)。
1)古希臘的航海、**、移民與地理環境影響
這是550bc(公元前)希臘及其移民的定居地圖,可得到以下結論:
希臘半島位於地中海東部**,通過航海,希臘人可以很方便地達到埃及、小亞西亞、黑海沿岸、耶路撒冷和敘利亞、義大利、北非、西班牙南部等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區;航海的運載能力要超過陸路運輸,尤其在古代,人們在陸路只能依靠人力或馱獸,成本極高;相對而言海路運輸的規模更大,成本也低。通過海路,古希臘可以與多個古代文明發達的地區發生接觸,多種文化可在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都是重要的古代文明,古代希臘人使用當時的交通工具是可以到達上述地區的。從這個角度說,整個西方的歷史從很早開始,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如果考慮以希臘為中心的陸路交通,比如由雅典出發旅行到達印度河流域,會碰到一些地理障礙,如高原、山地、沙漠等。但這些地理障礙在當時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們知道古希臘時期發生了馬其頓亞力山大大帝(356 bc - 323 bc)的遠征,他由希臘出發一路與波斯人作戰,最後在波斯高原北部,靠近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地方,把波斯國王的殘餘勢力肅清,同時越過北印度的高山進入了印度。
所以,古希臘經濟的特點是航海、**、移民和奴隸制,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在古希臘為什麼沒有出現東方式的農業文明,我們也可由地理環境解釋。阿提卡是雅典所在的地區,被稱為「希臘的希臘」,這個地方最能體現古希臘的精神氣質。但是這裡的自然條件是惡劣的,由於土層淺薄,而且多石,不適於發展農業。
按照柏拉圖的說法: 所有肥沃鬆軟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給一個國家的只是皮和骨頭。雅典人的作法是種植橄欖樹,把橄欖油裝入陶罐,運往西徐亞(又譯斯基泰,古代黑海北部地區)換取穀物。
航海和**的需求促進了阿提卡製陶業和造船業的發展。**的需求又促使雅典人開始開採阿提卡的銀礦,從事開採的是由海外輸入的奴隸。這一切又促使雅典逐漸獲得了整個愛琴海及之外的海上霸權。
從整個希臘的角度而言,希臘是一個多山地、丘陵,狹小、地形複雜、海岸線複雜,多海灣、海峽、島嶼的地區。多樣性的地理條件和狹小的土地,即便有一些地區適宜農業,也無法發展到很大規模,向海外移民、航海經商幾乎成為當時人們自然的選擇。複雜險惡的地理環境也比較適合小國寡民式的城邦。
如果航海、移民、**成為城邦中最重要的事物,世襲的君主制是很難維持的。在古希臘早期,還是存在所謂世襲國王的,但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過渡到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而所謂政治(politics),正是城邦事務的意思。
2)古中國的經濟農業也受地理環境的嚴重影響
由地圖可見,中國形成一個自然封閉的地理環境,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存在古人無法克服的地理障礙。
東北方向為大、小興安嶺、外興安嶺以及嚴寒的西伯利亞;正北方向為蒙古高原及嚴寒的西伯利亞;西北方向,通過河西走廊,可進入新疆,穿過沙漠、高山可進入中亞,這條路線即我們常說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一方面很難走,另一方面它是陸路,其規模和效率都是沒法和航海相比的; 絲綢之路可以建立起古代中國和印度、波斯的聯絡,但絲綢之路的開通是比較晚的,最少也要晚至漢武帝(前156年—前87年)之後。而在中亞發生的可以媲美於亞歷山大遠征的偉大戰役是發生在唐朝天寶十年(751年)的的怛羅斯戰役。西南方向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即便是今天我們也很難翻越;東方和南方則是大海,以古人的技術條件,尚不具備在風高浪大的海洋上航行的能力,當然到宋代以後又有所謂海上絲綢之路,並取代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的主要渠道。
根據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的敘述,有所謂15英寸等雨線的概念,在等雨線的東南,平均每年有至少15英寸的雨量,適合發展農業,人口茂盛。而在等雨線的西北,氣候乾燥,適合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居的統一**帝國與遊牧民族之間的和戰問題可說是近2023年來中國歷史的主線。
按美國學者羅茲·莫菲著《亞洲史》,則有所謂季風亞洲的概念,該地區與亞洲其他部分之間多有高山阻隔。夏季,遠離海洋的亞歐大陸**區會迅速升溫形成熱空氣團,熱空氣上升,周圍海洋飽含水蒸氣的較冷空氣湧入,到達陸地上空,特別是遇到丘陵或高山時,被迫上升的溼氣團迅速冷卻、凝結形成降雨。
古代中國的經濟基礎是農業,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重視耕戰,最後由位於西北方耕戰問題解決的最好的秦國完成了統一。自此之後中國基本一直處於統一的情況下,即便有好幾個戰亂時期,但整個趨勢仍然是要形成統一的**帝國。因此其政治是很不同於西方的,更強調世俗的秩序(家庭的和國家的)和各種道德倫理。
追求道德上的提升,以達到內聖外王是典型的中國價值觀。
15英寸等雨線
所以說古中國的經濟基礎農業受到地理環境的極大影響
由於長期處於**的大一統政體下,也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的民族和國家概念。近代國家概念是基於民族的,基於民族意識的覺醒,國家行政權利帶有神聖性(所謂民族國家)。而中國歷史對國家行政權利則帶有更多功利性,如「逐鹿中原」、「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打江山,坐江山等」都是把國家行政權功利化、物品化的體現(所謂朝代國家)。
中國的民族主要是漢族,漢族是中國歷史上長期各民族融合的產物,可以理解為漢化後的人民,或喪失民族性的人民。因為在古代中國,與漢族相對應的是所有其他民族,這些民族都比漢族的文明程度要差,其歷史發展趨勢都是逐漸漢化。
2 地理環境仍然對現代經濟和地區不平衡性產生重大影響
現代地理環境造成的經濟差異依然存在,即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而大量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圈都是沿海、沿江湖泊為依託的。
在2023年開始的經濟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的東北、東和東南方沿海在風水是上處於有利的方位,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初,借大力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之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有形成經濟圈的更大需求。環渤海城市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等得到全面發展。
而在晚期開發大西北的戰略中,其西部經濟遠沒有東部經濟發展的快,其效果也不是那麼明顯。為什麼?就是因為西部沒有沿海那樣具有大的海和江河湖泊等。其地理因素的差別是明顯的。
2樓:陳陳一
因地形和河流,中國古代經濟集中在長江黃河流域。
地理環境對古代經濟和發展有何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農業經濟分為耕種 遊牧 打獵 打魚等。中國從北向南。
水熱條件,平原與山區 高原都有明顯的區別!
靠近銅礦 鐵礦 景德鎮陶瓷 木材加工等!
江南蠶和棉花加工行業!
4樓:苟怡木官姿
比如中國,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東面是海,西面是高山,北面是沙漠和西伯利亞寒帶區域,南方也是高山,即使強盛,也無法走出這個區域,所以中國的文明很獨特,很少受外界影響,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5樓:昌又晴哀莉
地理環境是決定古代經濟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地理環境的好壞決定了人口分佈、農業發展、城市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對古代經濟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古代農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手工業源自農業,當農
業生產力發展之後,能夠提供
富裕勞動力時,才有了手工業誕生的可能。因為農業生產發展了,所以人們產生了更多的非生存方面的要求,更有了手工業誕生的可能。手工業源自農業,部分手工業是專門生產農業生產的工具。
商業是手工業發展之後的事情。
7樓:落祭寂
馬克思有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中國的集權式統治也是地區經濟形式的選擇,下面我們一起看下大致的情況:
由於農業的生產率更高,在打敗炎帝部落(農耕文明)後,黃帝部落(遊牧文明)開始定居並耕種土地。從此古中國文化的根,就在地和苗裡。
農耕和遊牧相比,效率更高,這是優勢。但是也要看到它的劣勢,相對固定,對土地、氣候、水源的要求更高。
農耕部落很難經常性的大規模遷移,所以當敵人侵犯的時候不能逃跑,只能防禦或者直接進攻敵人了除後患。這就需要強大的統治,或是一個階級,或是一個部落,或是一個人,把周圍的人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共同禦敵。
種地需要水,沒有水怎麼辦?發洪水怎麼辦?需要灌溉,需要疏導河道,一個人、一個家、一個村都沒有這個實力,便又需要一個階級、一個部落、一個人,組織人員,共同勞動。
於是**集權的雛形便產生了。
這就是中國源自農耕文明的集權方式,由上而下的集權。
古中國,政治經濟不分家,基本上情況就是這樣。
手工業源自農業,當農業生產力發展之後,能夠提供富裕勞動力時,才有了手工業誕生的可能。
因為農業生產發展了,所以人們產生了更多的非生存方面的要求,更有了手工業誕生的可能。
手工業源自農業,部分手工業是專門生產農業生產的工具。
商業是手工業發展之後的事情了。
最開始的**方式是交換,生產力發展後,生產出的數量本地區消費力不足以消化,就有了需求,需要有人做中介,把東西換到需要的地方去,再換回來自己需要的東西。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 農業是立國之本 是重點扶持 手工業是農業的輔助 不反對 商業屬於空手套白狼 不生產 所以要壓制
農業最重要的一點自然是因為產食物
第二農業的性質是固定性的 農民必須全年都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有利於統治 作為農業輔助的手工業自然也是固定的(比如村東頭的鐵匠是)
農業人口一般是自給自足的 除了某些專業技術 比如手工業必須依靠外人意外不需要走很遠 節省勞動力
商業就不同了 商業是流動的 那麼多的流動人口是很可能影響治安的 非常不利於統治 而且商人不幹活卻都很富 這對農民來說很不利 時間久了 就沒人種田了 國家怎麼辦 所以商人必須被壓制
歸根結底 重農抑商是和我國的古代國情相適應的
現在由於農用機械的普及 可以由很少的人來種很多的地 同時手工業也被機器生產取代 商人就沒必要受壓制了
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認識,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認識
我們苦苦尋覓的,是一個能夠聽得懂看得懂我們內心世界的人。每一天,每一日,你們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談論關心的話題和事情,你們就不會有冷戰,就不會吵架 打架,或者分手。我們忘記了自己每天都在變化,所以我們需要每天溝通,把對方從沉睡中喚醒,讓他知道能看出來一些道理 全文 61閱讀 中國古代繪畫的特點 中國...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火藥傳入歐洲,使歐洲在 製造方面逐漸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同時促進了採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迅速發展.指南針的傳入,為歐洲造船和航海事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動力和保證,為歐洲人開闢新航路,開啟世界市場,進行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便利了文化知識的傳播,成為新教傳播的工具...
中國古代對女人的刑罰,中國古代女子的十大酷刑是什麼?
求古代對女性5大酷刑 1.刑舂 古代對婦女犯罪施用的一種刑罰。在施以黥 劓等肉刑後押送官府或邊境軍營,服晒穀 舂米之勞役。2.拶刑 古代對女犯施用的一種酷刑。拶是夾犯人手指頭的刑罰,故又稱拶指,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對女犯慣用此逼供。3.杖刑 隋唐以來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規定婦人犯了奸罪,必須 去衣受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