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誌銘的墓誌銘和碑文的區別

2021-07-27 21:28:41 字數 2632 閱讀 6171

1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雖然碑文和墓誌銘都屬於悼念性的文體。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碑,通常是指石碑,墓碑就是立在死者墳墓前或者墳墓後面的石碑。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去逝後,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到了現在,估計墓誌銘已經沒有人用了吧。

墓誌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死者的墓地裡會看到的東西。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墓誌:

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刻。也指墓誌上的文字。有的有韻語結尾的銘,也叫墓誌銘。

”常言說:世事無常,人生難料。死後就會寫碑文來祭奠。

我們常說的碑文的內容,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大多數是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以及對他的評價;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墓誌銘一般會埋在墳墓裡面,而碑文是刻在石碑上,讓前來祭奠的人**,所以從大方面說兩著很相似,但是從細節入手開始深究的話,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

2樓:小白

“墓誌銘”一詞被普遍誤用和濫用,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關於墓誌銘,《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得很清楚:“墓誌: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刻。

也指墓誌上的文字。有的有韻語結尾的銘,也叫墓誌銘。”當今的誤用者和濫用者,他們並不知道墓誌銘是放在墓裡的,墓外的人是根本看不到的,而把地面上的墓碑及碑文錯稱為“墓誌銘”。

近讀《禪繞著的墓誌銘》、《人生的休止符——西方名人墓誌銘和墓地》等圖書,書名本身就弄錯了,因為這些書中介紹的眾多歷史名人的所謂“墓誌銘”,實際上幾乎都是這些人墓碑上的碑文。如莎士比亞的墓碑上刻著他的遺言:“看在耶穌的分上,朋友,切莫動底下的這黃土。

讓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屍骨者永受詛咒。”再如里爾克的墓碑上也刻著他的遺言:“玫瑰,啊,純粹的矛盾,希望不是像任何一人那樣睡去,在這麼多的眼瞼下。

”這些墓碑迄今仍然被完好地安置在他們的墓外,碑上刻的名言從來就不是什麼“墓誌銘”。讀近年十分暢銷的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發現這位著名的學者和翻譯家竟也誤解了“墓誌銘”的意思:“濟慈的epitaph(墓誌銘)是他死以前為自己寫的,非常有名,即: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這裡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在這裡,何先生將epitaph譯為“墓誌銘”,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王爾德在《濟慈墓》一文中明確說過,是濟慈自己在臨終之際要求把這句話刻在他的墓碑(tomb-stone)上的。

好在很多種英漢詞典的編者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們對epitaph都提供了兩種釋義:“墓誌銘;碑文。”這樣做,至少能給人們以正確選擇的機會。

“墓誌銘”一詞被濫用,與很多人不瞭解它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一種文化載體有關。東漢末年,曹操嚴令禁碑,魏晉兩代亦因循此令。然而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託,於是產生了將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誌銘形式。

墓誌銘的前一部分是“志”,即簡述死者生平;後一部分是“銘”,即用韻語概括前一部分內容,並加以褒揚和悼念之意。墓誌銘又稱“埋銘”“壙銘”“壙志”“葬志”等,由這些稱謂也可看出它確實是埋在地下的。至北魏時,方形墓誌成為定製,即為兩塊等大之正方形石板,上下重疊,刻銘文者在下為底,刻碑額者在上為蓋。

禁碑令廢除後,此風仍不改,從而造成墓碑矗於地上而墓誌藏於地下的格局。墓誌銘大行於隋唐時期,以唐代最為繁盛,出土的數量遠勝北朝。宋元以後,墓誌銘數量銳減。

近代以來,西式葬法逐漸推行,碑墓合一之制日盛,墓誌銘之作漸衰。解放後,實行喪葬改革,喪事從簡,並推行火葬,墓誌銘失去了物質載體,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至於啟功先生那篇著名的以“中學生,副教授。

博不精,專不透……”開頭的《自撰墓誌銘》,其實是他生前以韻語形式表達的心跡,後來鐫刻在他墓碑前的一方巨石上,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墓誌銘”。

前些年報上曾刊載《中山陵為何沒有墓誌銘》一文,提到“孫中山陵墓竣工後,樹立墓誌銘……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中山陵建成之後,碑亭雖在,卻沒有墓誌銘”。吳小如先生曾在《文匯讀書週報》撰文批評,指出該作者“缺乏常識,故行文不免訛舛”,“墓誌銘雖刻在石上,卻是埋藏在地下的,凡立於地面之上的碑文是從不稱為‘墓誌銘’的。今傳世的歷代墓誌銘,都屬於出土文物。

如果在地面上撰文樹碑,應稱‘碑文’,若篇末加韻語,則稱‘碑銘’……立在碑亭中的應是‘碑銘’,而絕非‘墓誌銘’”。吳先生的糾錯言猶在耳,但是報刊圖書上的誤用和濫用依然不斷出現,實在令人無可奈何。

3樓:諸葛南凌

二者有以下區別:

墓誌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蹟等稱為“志”;後一部分是“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讚頌。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最早出現春秋戰國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墓誌銘用於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偶爾),也可以是別人寫的(大多)。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

碑文的概念顧名思義,凡是為制各種碑上寫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國制碑的俗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後來有人刻上相應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

4樓:二孃呀

無論是碑文還是墓誌銘,都是活著的人對死者一生的總結。

只要有一句經典就足夠了,沒必要搞太多,反而顯得很虛誇。

墓誌銘是什么,墓誌銘是什麼?

墓誌銘是中國古代一種悼念性的文體。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 籍貫 生平事略 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 主要是對一生的評價 墓誌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

信客墓誌銘,描寫信客的墓誌銘

踏破鐵鞋,傳遞的是異地親友的掛念 任勞任怨,踐行的是誠信無私的諾言 善良寬容,肩負的是生死禍福的重擔 贏得敬重,印證的是善有善報的美談。嘿嘿,這也正好是我們 今天的作業哦,這可是標準答案,一字不差的!這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的,累死人了!1.位不在高,有信則名 行不在特,誠實則成 這行業太辛苦,惟汝德...

聞一多先生墓誌銘聞一多先生的墓誌銘

墓誌銘 他,嚴謹治學的學者 他,無私無畏勇敢鬥爭的革命家 他矢志不渝熱愛祖國的中國人 他,言行一致的大寫的人。他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 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他是一團火,照明瞭古代 歌舞和競賽,力猛如虎 他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燬了自己,遺燼裡爆出個新中國。他,聞一多先生,是我們永恆的驕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