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的西安為啥叫長安?還有為啥可以當當時的首都啊

2021-08-10 02:23:51 字數 5629 閱讀 5792

1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2樓:恰同學少年李富

你好,先說下西安為什麼叫長安吧,眾所周知秦始皇將都城建在了咸陽,而咸陽和西安的距離就現在來說西安國際機場就是在咸陽,古代距離就更近了。西安以前並不叫做長安,而是漢高祖劉邦取勝後聽取了張良的意見建都西安的。並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接下來再說說為什麼西安可以當首都,西漢初立,劉邦手下許多大臣都勸說劉邦定都洛陽,可是為什麼定都西安呢,用張良的話來說,洛陽雖綿延幾百年,東有成皋,西有餚函澠池,背靠黃河,前臨伊、雒二水,地理形勢堅固易守,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圓不過數百里;田地貧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敵,非用武治國之都;關中則左有餚函之險(即餚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於今陝西潼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地),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饒農產,北有可牧放牛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又可向東方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則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供給京師所需。

如果諸侯有變,就可順流東下以運送糧草,足以維持出征隊伍的補給。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所以就定都西安了。

那麼唐朝為什麼定都西安呢?個人認為,首先西安作為周朝和秦朝兩個比較早期王朝很發達甚至是都城的城市,自然而然就成了文化經濟政治中心,而後來西漢,隋,這兩個朝代都立都西安自然而然西安的繁華顯而易見。尤其唐朝前面的隋朝是定都西安的,什麼時候標誌著取締了另一個朝代呢,就是都城被佔領。

一個朝代的都城被佔領基本上也就意味著滅亡了,所以唐朝代替隋朝的最大標誌是唐朝在隋朝的都城建立了都城,另外西安也確實有那些優點。

唐朝的時候西安叫長安,它為何改名為西安?

3樓:競技樂分享

唐朝的時候西安叫做長安,寓意著“長治久安”之意,長安聽起來要比西安更加的好聽、大氣,可是因為歷史的變遷,朝代的更替,不同文化與層次的影響,京城東移,長安不在適用於一般性西部城市,可能是降級為與西寧同類城市的標準,長安也逐漸演變為西安。

長安在古代長期作為首都使用,各方面都處於領先低位,也是我國古代歷史名城,絕對能排第一。在漢唐時期,因為漢唐的強大,而且是其都城,所以長安一直都是一個世界級別的大城市,而長安的由來,很大部分是因為其是京城而確定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建設了豐京和鎬京,這就是西安最早的名字,雖然有京但也非長安。而到了劉邦時期,設此地為長安縣,後來作為都城叫做長安城,寓意“長治久安”。

而後來長安縣一直存在,所以名字也沒變,而其上單位卻在變。京城的名字不是長安,只是有一個縣叫做長安,城池叫做長安城。而其京城或管轄其的上級單位,漢朝叫做做京兆伊,晉朝叫做京兆郡,唐總時曾經叫京兆府,元朝的時候叫做奉元路,這才是其更應該稱呼的名稱,畢竟長安只是縣級單位。

最後到了明朝的時候才正式沒了長安這個名字,變成了西安。當初起名西安也是有寓意的就是安西的意思“西部保持長治久安”的意思。

長安的名字消失了,但是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大家都記得唐朝長安城的輝煌,嚮往往日的榮光。因為歷史的變遷,終於在王朝都城東移,西部不在繁榮,作為長安有點遮蓋都城的光環,也許就這樣長安名字才會改變,變成了如今的西安。

4樓:匿名使用者

東有“安東”南有“鎮南關”西有“西安”都是中原政權與異國疆界邊關。

5樓:嫣然

徐達之所以改這個名字,應該既是借鑑了原先“安西”的名字,同時又有希望西邊保持長治久安的意思。

6樓:luu陽光的

“西安”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因為長安縣上面的行政單位改了名字,最後取代了長安名字的緣故。

7樓:泡泡小果奶

其實西安這個名字不是從長安改過來的,是從京兆改過來的。從古至今,長安縣都沒有改過名字,改名字的只是長安縣的上級單位。

8樓:窮加布

唐以後,長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後梁設大安府,後唐設京兆府,宋設陝西路、永興軍路,京兆府。元設安西路、奉元路等。

9樓:風雲在天是也

因為朱元璋大兒子因為修建長安城,返回南京途中生病,最後還是去世了。所以本來想遷都長安的朱元璋,心裡非常難過,所以沒有遷都把長安改名西安了。長安改西安不是徐達做得,長安的政治地位是一般古代城池不能比擬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唐之後至清的封建帝王們為了顯示他們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權位,有意而為之的結果。

11樓:愛樓蘭女神

長安城古都因為歷史而改名

12樓:萬千

東漢時期三都: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都苑

13樓:郯炎

西安更現代一點吧!長安感覺怪怪的

14樓:小豬熊出沒

長安只是其中的一個縣,之所以改這個名字,應該既是借鑑了原先“安西”的名字,同時又有希望西邊保持長治久安的意思。

15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朱元璋的大將徐達率軍拿下奉元路的時候,把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這樣“西安”這個名字,才第一次出現。

唐朝為什麼建都長安?

16樓:何處惹丨塵埃

長安的地理優勢很好。

長安這個地方,夠牢固,夠堅挺。當年春秋戰國的時候,那麼多諸侯國,那麼多能打的人,最後都給擋在外面,連長安的大門都沒摸到。到了漢景帝時期,諸侯王叛亂,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一次。

長安能這麼猛,更它的地理優勢有很大關係。

長安這個地方,由四個關口扼守要塞。這四個關口,分別是潼關、武關、大散關和蕭關。個個都是險要關口。

以潼關為例,在古代,潼關不僅頂著”天下第一關“的名號,更主要的一點在於,它跟秦嶺、禁谷連線起來,又有黃河作為屏障,再加上刻意修建的城池,只允許一輛車經過的寬度。

這麼一個險要地方,對於李淵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大唐新立,根基不穩,先不說北方的突厥,光是應對國內的局面,都足夠李淵頭疼了。所以最後定都長安。

17樓:霜舞殘陽

唐朝在長安建都自有其深意。

首先,古代都城選址對自然條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所謂自然條件,第一就是山水條件。有一種說法叫選都城背山面水,也就是我們搞建築。

都城是一個建築群體,跟蓋房子一樣。蓋房子要採光、要朝陽。建都城呢,要選地形,要大的地形。

背山面水的目的是什麼呢?面水是為了生活需要,背山當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

因此地形對於都城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慮政治的安全,考慮它經濟的發展,或者正常的一個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運作。所以說不考慮基本的經濟條件、基本的環境條件是不行的。

第二個還要考慮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還是商王朝,它儘量考慮它的都城要能夠便於控制它的國家。但居中這個理念並不完全的就處於整個國土的中間。

長期以來,我覺得中國首都,在我統計了,千年以上首都立都的是西安、九百年以上的北京、八百年以上的洛陽,基本都是在這個時期居中的地區,是居中的。而且是交通的一箇中心樞紐。古代人重視交通,首先交通好多路是後人修的,沒有修路條件是不行的。

比如秦始皇上臺以後就要修路,實際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有各種道路,有直道,一直到現在的包頭,從西安到包頭。有弛道,還有各種道路。東邊可以到現在的遼寧綏中,甚至山東半島。

西面呢它可以也走的會很遠,南面也修,一直修到現在長江三峽。有的通過棧道連的。因此呢,因為當時要想對國家行使統治,行使權利,沒有必要的交通設施,那根本沒法達到,沒法滿足你的要求。

因此首都在選址當中,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勢、地理位置,都是非常關心的。

再一個就是人文的和經濟發展條件。人文條件呢,包括它的發家、發展。比如秦人他起於甘肅東部和陝西西部,因此他的首都,就是他大本營。

他首都往往定都在長安。我們說西周王朝,它也是,它主要起源於現在的岐山、扶風一帶。就是寶雞地區那一代,所以他把首都定在那兒。

再一個人文背景,這地區相對應該說比較發達的或者比較先進吧,經濟上應該比較發達,不能說經濟上太貧窮或者說自然條件太惡劣。但是最起碼的生活沒法維持,這也就是定都的必要條件。比如說像秦定都完咸陽以後,到漢朝為什麼不定都在洛陽而定都在長安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長安在當時的人認為來講,人們把全國的土地分為九等,上中下三大部分,上中下又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六九等,分了九等。而現在的所謂的大西北,渭河流域,關中地區,當初是上上的,被稱為“天府之國”。現在我們天府之國是指成都平原,當時指天府之國是關中平原。

當然這個很重要的原因,和秦始皇在公元前240多年,讓一個非常有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叫鄭國的給他修一條渠,叫鄭國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渠。鄭國渠就是引涇河的水,大家知道有個成語叫“涇渭分明”。就是涇河的水和渭河的水,一個清的一個渾的。

把涇河水引到叫渭北高原,從而把它的當地產量大大提高,國力大大增強。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定都特別要注意的地形。產量提高了,糧食應該是最基本的。

社會越落後,歷史越久遠,糧食對人們的重要性越大。到現在來說我們應該說糧食越來越大家覺得無所謂了,社會越進步,飲食在經濟所佔的比例越小,因此農業來說對一個古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洛陽,洛陽有伊洛流域,伊河、洛河。

這地方呢,應該說各方面條件農業生產相當好。北京這個地區呢。應該說尤其元明清這三個朝代以後,這個時期經濟的發展,因為整個中國經濟的東移,我後面還要講到這些事情。

它不單單是農業,涉及另一個方面的經濟,經濟重心的東移,而造成都城的東移,也是跟經濟有關。我想呢,作為都城的選址這方面呢,這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個單獨的因素,還有個軍事因素。

比如像元代,當然它主要發源地是靠北的,內蒙古或者蒙古。比如清它是東北地區,但是明代為什麼也立都北京呢?從南京要遷過來呢?

應該說在明代的時候,當時作為軍事的主要的來自軍事外邊的威脅,北面比南面要大得多,南面對它沒什麼威脅,在明代的時候,在元明清的時候都是這樣。這樣的話,把政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放在了北京,應該比放在南方,比放在南京更有利。這也就是為什麼選址在北京。

元明清,包括遼的南京,金的中都,它既不再往北走,也再不往南走,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選址這個問題呢。也不單單是看一方面,要看多方面因素。既有軍事的;也有政治的;也有人文環境的;也有地理環境的;綜合多方面因素。

而且不同時代,有不同特點,所謂不同時代有不同特點。因為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政治要求;面臨的不同軍事任務,面臨的軍事形勢。比如在漢代,西漢的時候,它的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匈奴,從北部和西部來的匈奴。

因此它擱在長安,到了東漢的時候就變成洛陽了。相對來說那時候的匈奴威脅比西漢小多了。它更便於指揮了,為了和匈奴作戰便於指揮放得更西部地區;再一個劉秀家的大本營在南陽,南陽在洛陽南部,洛陽離它更近一些;從他的政治勢力發展來說擱在洛陽更好一些。

因此呢,我就說作為都城的選址,我想不但是中國,可能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都是由多種因素所形成的。最後導致這麼一個結果選在哪兒,有時選不好造成王朝的覆亡,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城市選址:

中國古代城市選址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適中的地理位置,即擇中原則;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即‘度地卜食,體國經野‘的原則;考慮自然景觀及生態因素,提出‘國必依山川‘的原則;考慮設險防衛的需要;考慮水源及交通問題,往往選擇水陸交通要衝。中國古代都城,實際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縮影。

應該說是既然是歷史的縮影,中國歷史不管從廣度和深度都是很大、很深的。

西安原名為什麼叫長安,陝西的西安,舊時叫長安。為什麼後來又改名為西安呢?

長治久安的意思,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歷史上叫長安,現在西安南邊還有個區叫長安區呢!長安之名,始於秦的長安鄉,漢高帝五年,在此地設長安縣,在長安縣內建起的都城,也順理成章被稱作長安城!陝西的西安,舊時叫長安。為什麼後來又改名為西安呢?長安抄改名叫西安了嗎?襲長安還是叫長安只不過 bai是長安變小了多出...

西安的長安大學怎麼樣,長安大學好不好?

七年前我剛考上長安大學時,它的名氣一般,主要是因為合校沒幾年,很多人,包括西安當地人都不怎麼熟悉。但是這幾年長大發展很快,在工科方面很強,主要是在公路交通,汽車機械,國土資源地質測繪和建築等幾個方向,特別是公路方向特別強,橋樑專業可以說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現在在很多省份招生,最低都要過線三四十分,好的...

唐朝時皇帝上朝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唐朝時皇帝上朝的地方叫什麼名字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宮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 今西安 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 大明宮 太極宮 興慶宮 中規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稱為 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