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出自《莊子》哪

2021-08-15 08:50:51 字數 4111 閱讀 6496

1樓:逗比逗無悔

出自:《莊子·寓言》

原文節選: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不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譯文:不用說話事物的常理自然齊一,原本齊一的自然之理跟分辨事物的言論相比就不可能等同齊一了,既然言論跟客觀齊一的自然之理不能諧和一致,所以雖然有話可說卻不如不說。

說出跟自然常理不能諧和一致的話就如同沒有說話,終身在說話,也像是不曾說過話;而終身不說話,也未嘗不是在說話。

擴充套件資料

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討論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萬物從根本上說是齊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種言論說到底是不符合客觀事理的,要麼不如忘言,要麼隨順而言不留成見,日日變化更新。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體。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莊子之口評說孔子不再勵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論也不能使人心悅誠服。

2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後人亦借作自己言論或著作的謙詞。稼軒借題發揮,作詞以嘲

3樓:筆有千秋業

1、出處解釋:

語出《莊子·寓言》

2、原文是: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3、翻譯:

卮言:隨心所說的話,沒有規律可循的話。

日出:每日一出,指多而頻繁。

和:符合,相合。

天倪:自然的常理。

【隨心所說的話有很多,正符合自然變化無常的規律。】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4樓:腳印大點

1.“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藉外論之”是指“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別人稱讚比被其父稱讚更易令人信服,因為父親稱讚兒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徵是用人們熟悉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就其規則而言,即是“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在使用寓言時,當然是贊同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反對和否定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其是非必須由自己來主張和評定。

2.“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就其規則而言,即便年長卻無才、無德、無做人之道者,其言論亦不能作為論說之論據。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為真”。

白話譯文:此名人名言的論證形式與印度邏輯的“聲量”、“聖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邏輯裡,則犯了“以人為據”或“訴諸權威”的錯誤,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邏輯之“真”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莊子》裡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幾種型別:

(1)虛構一個人的言語作為論證之理由;

(2)用真人虛構一個事件為論證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為論證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見,它與先秦諸子的引用論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3.“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萬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

其規則是: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來,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

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強調的是“事實勝於雄辯”的論證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

“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

“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

莊子關於“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提出,是在《莊子》雜篇《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符合自然變化無常的規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是指:一篇文章十分之九用寓言文體,寓言中有重言,佔十分之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是指:“卮言”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其規則是:

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

《莊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種論式理論,在《莊子》諸篇中可以得到證明。如《逍遙遊》篇的“寓言”與“重言”以及“卮言”論式。此篇描述了北冥之魚、蟬、斑鳩、湯與棘對話、一官、宋榮子、列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肩吾問於連叔”、惠施與莊子對話等。

在莊子看來,這些均為合於自然規律的言說,依此言說來論證“逍遙遊”(無己、無功、無名)。當然,還應當看到,莊子的“卮言”論式是置於其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之中的。

在《人間世》篇中“寓言”、“重言”、“卮言”論式的應用也得到了證實。

總之,“卮言”論式是一種敘述的方法,構成中國傳統思想最基本的論說方式,儒家、墨家莫不如此。例如,《論語·先進》中記載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論證了孔子的政治哲學思想。(《墨子·非命上》)就是:

立言的宗旨和價值歸宿,應該是看所立之言是否有利於“聖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實”、“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即可看出中國傳統思想論證的特徵:中國傳統思想的論證是描述性的(與西方思想的分析性論證不同),離不開具體內容的論證(不是抽象的形式論證),離不開不同學派主張的論證(不是零主體的論證)。

參考資料

郭慶藩.《莊子校釋》(新編諸子整合).北京:中華書局,2023年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什麼意思

6樓:※淡茗

這句話的意思是,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出自: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莊子·寓言》,原文如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

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

譯文: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是因為藉助於客觀事物的實際來進行論述。

做父親的不給自己的兒子做媒。做父親的誇讚兒子,總不如別人來稱讚顯得真實可信;這不是做父親的過錯,是人們易於猜疑的過錯。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應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對;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

7樓:

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8樓:愛力玖elma老師

莊子為文擅用“三

言”——“寓言”、“重言”、“卮言”,莊子自己也曾說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莊子?寓言》)。何為“寓言”?

凡是出自虛構、別有寄託的語言,無論是禽言獸語,無論是離奇故事,無論是素不相及的歷史人物海闊天空的對話,都屬於“寓言”之列;何謂“重言”?凡是重複——也就是援引或摘錄——前賢或古人的談話或言論,都屬於“重言”之列,至於這些前賢古人是否講過這些話,無從考證,通常都是莊子為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和權威性而假借這些古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何謂“卮言”?

“卮言”就是那些寫起來行雲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給人以浪漫主義美感的語言。

9樓:小小一心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莊子·雜篇·天下》

以日出為內容寫比喻句和擬人句,以日出為內容寫一個比喻句和擬人句

日出就像黑夜中的燈光,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老師就像初升的日出,溫暖我們的心田 日出就像黑夜中的燈光,在黑暗中給我們一個鼓勵的微笑。比喻 日出的霎那間,漫天的霞光如同是傾盆而下的光雨。擬人 初升的朝陽,羞羞答答得撩起自己的紅蓋頭,露出一個明媚的笑。太陽像一輪火球慢慢地從東方升起。1。太陽出來了,露出了...

以日出為題寫反問句,以日出為題寫一個反問句

聽著好朋友copy 說著日出是那麼bai美,所以我想親自去體會一下那美麗du的景色。於是今天一zhi大早我們一dao 家人早就一切就緒了,我們來到山腳下,準備登山看日出,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終於上了山頂,一看手錶,才5 50哩,東方的天空並沒有出現什麼東西,霧氣還很重,於是我們蹲下來等待日出。漸漸的,...

以大雪不休為題目自創古詩五言或七言

自創bai 白雲觀雪景 玉蟒du起伏臥百川,白絮紛飛林 zhi濤喧。道是dao古剎無情寒,專依然佇立至江屬邊。作者 範殿珺 以 雪 為主題的自創詩七言絕句有哪些?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