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低倍觀察和高倍觀察區別在於片層間距不同
一、間距不同
1、高倍觀察:片層間距為0.25~1.9μm。
2、低倍觀察:片層間距為30~80nm。
二、形成溫度範圍不同
1、高倍觀察:600~550℃溫度範圍內形成。
2、低倍觀察:在a1~650℃溫度範圍內形成。
擴充套件資料珠光體的效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強韌性較好。其抗拉強度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長率為20 ~25%,衝擊功為24 ~32j。力學效能介於鐵素體與滲碳體之間,強度較高,硬度適中,塑性和韌性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珠光體的綜合力學效能比單獨的鐵素體或滲碳體都好。 [5] 珠光體的機械效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強度、硬度適中,並不脆,這是因為珠光體中的滲碳體量比鐵素體量少得多的緣故。
碳素鋼中珠光體組織的平均碳含量約為0.77% 。它的力學效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即其強度、硬度比鐵素體顯著增高,塑性、韌性比鐵素體要差,但比滲碳體要好得多。
2樓:海海海綿寶寶
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時,珠光體中的片狀滲碳體呈白亮色分佈在白亮色鐵素體的基體上,而其相界是黑色線條.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時,由於放大倍數低,難以分辨出哪是鐵素體,此時珠光體是一片黑暗,成為黑塊的組織.
珠光體組織在低倍觀察和高倍觀察時有何不同為什麼
3樓:看點兒影視
低倍鏡下:珠光體在低倍下看似很粗大,且薄厚不均勻,難以分辨出哪是鐵素體,此時珠光體是一片黑暗,成為黑塊的組織。
高倍鏡下:觀察的結果表明這些看似「粗大」的滲碳體片實際上是由鐵素體和許多更為細小的碳化物片組成,珠光體中的片狀滲碳體呈白亮色分佈在白亮色鐵素體的基體上,而其相界是黑色線條。
原因:低倍鏡放大倍數小,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較遠;所看到細胞數目多形態小,清晰度相對較低。
高倍鏡放大倍數大,物鏡與裝片的距離較近;所看到的細胞數目少形態大,清晰度比低倍鏡高。
4樓:匿名使用者
珠光體是由鐵素體片和滲碳體片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層片狀組織。它經4%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後,其組織中的鐵素體和滲碳體都呈白亮色,而鐵索體和滲碳體的相界被浸蝕後呈黑色線條。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時,珠光體中的片狀滲碳體呈白亮色分佈在白亮色鐵素體的基體上,而其相界是黑色線條。
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時,由於放大倍數低,難以分辨出哪是鐵素體,此時珠光體是一片黑暗,成為黑塊的組織。
高倍與低倍顯微鏡能觀察到什麼(具體) 有什麼區別 界限 5
5樓:匿名使用者
高倍放大的倍數比較大啊。看得比較清楚
6樓:匿名使用者
低倍顯微鏡放大倍數小,但視野大;高倍顯微鏡放大倍數大,但視野小.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要看具體的行業,具體的用途。沒對比怎麼說低倍與高倍的區別
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的區別,什麼是高倍物鏡低倍物鏡,學校的顯微鏡是有兩個物鏡,是不是高倍的是長的,低倍的是短的
低倍物鏡視野更明亮,但視野更小。高倍物鏡視野更暗,但視野大 放大倍數大 低倍物鏡視野明亮,視野大高倍物鏡視野暗視野小 低倍物鏡視野暗廣度大,高倍物鏡相反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怎麼區分高倍物鏡和低倍物鏡 1 一般的鏡頭上,都會標有倍數.2.一般情況下,高倍的物鏡長,低倍的物鏡短工3.可以通過顏色圈辨認 ...
顯微鏡觀察時,由低倍鏡換高倍鏡時視野為什麼會變暗
如果低倍鏡下看到的區域是一個大圓 面積是a 這個大圓內的光線被分散到我們目鏡裡看到的一個區域 叫做b吧 那麼高鏡下就只能看到的區域只是大圓之內的一個小圓 面積是a x,其中x是高倍鏡倍數除以低倍鏡倍數 轉換成高倍鏡時,如果不考慮光路中的損失,最終目鏡裡單位面積的得到的光量就由低倍鏡時的a b,變成了...
光學顯微鏡的低倍鏡和高倍鏡的視野哪個大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物鏡的放大倍數 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大,體積變大,視野變得越暗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數越小,體積變小,視野變得越亮 所以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換用高倍鏡 視野內的變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