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
2樓:飛丶飛灬
中秋的來歷分別有三種說法。
一、華人文化關於中秋節起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十個太陽,萬物衰敗,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蒼生。
后羿因功從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不死仙藥,服用後能成仙並長生不老。
但后羿不捨妻子嫦娥,將仙藥留給嫦娥儲存。有一天,趁后羿不在,后羿心術不正的**——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藥,危急之時嫦娥一口吞下仙藥,立時成仙,飄離地面、衝出視窗、飛天而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永駐廣寒宮。
后羿歸來得知後拼命朝月亮追去,當夜月亮格外皎潔明亮,還隱約能見到嫦娥的身影。
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自此夫妻永隔,只能對月望影長相思。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二、中秋節另外又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相傳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祕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元朝末年,中原人不堪蒙古人的殘暴統治,適逢中秋節快到,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有些版本作「月圓殺韃」的字條藏在月餅裡分發給其他人,紛紛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義,大家一起把韃子殺了。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三、還有人說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因要一舉殲滅隋軍,而決定於晚上偷襲,但因當年連夜下著大雨,唐軍久久未能出擊,其謀士裴寂因研究中國曆法而發現於此日(八月十五日)的晚上並不會下雨,並決定出擊,為避免被敵軍底細發現,裴寂把出擊的字條藏於月餅之中,以提示其軍隊出擊隋軍,但皆是無稽可考。
中秋節是指華人以華人的習俗和形式來度過及慶祝的中秋節。中秋節是一個華夏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
按照華人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這一天月亮滿月,象徵團圓。
3樓:揭泰平襲禮
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結
【來歷】春節原名為元日,相關的慶祝活動在夏代已經開始。作為歲首大節,它確立在漢朝。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
每年的最後一天,就是除夕。
【內涵】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是節日體系中的核心大節,持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春節蘊涵的辭舊迎新、閤家團圓的意義,成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為中華民族自我認同的一個文化符號。除夕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熬夜守歲,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結,在外的遊子不遠千里萬里也要趕回家來。
清明節祭祀踏青兩相宜
【來歷】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少有的依陽曆而確定的節日,固定在公曆每年的4月5日前後。清明節舉行的掃墓、踏青等習俗主要**於古代的寒食節和上巳節。
【內涵】這兩年,每到清明節,黃帝陵、軒轅廟、炎帝陵都要舉行大型公祭,海內外華人從祭祀的儀式中體會到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華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時節,上墳祭掃先人顯示了「慎終追遠」的傳統,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臺同胞也紛紛趕回故土,祭奠祖靈。清明時節春光最好,適合人們到郊外親近自然,擁抱春天。
我國的許多地方在清明還有植樹的習慣。
端午節粽葉飄香習俗多
【來歷】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盂蘭節、蒲節等。關於端午節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東漢,五月初五,人們用彩色的絲帶系在手臂上,用來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龍舟則是後來不斷形成的風俗。
【內涵】圍繞端午節及其習俗的**,形成了一些影響很大的民間傳說,併為端午節增添了新的習俗和文化內涵。如吃粽子、划龍舟等習俗,較通行的解釋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增加了愛國主義的精神核心,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賽龍舟等多種體育競技活動,也有助於培養合作精神。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
【來歷】在中國的民俗節日體系中,中秋節形成較晚。漢魏時期,中秋節日尚無蹤跡,唐宋時期,以賞月為中心節俗的中秋節日出現,明清時期,中秋上升為民俗大節。
【內涵】中秋是中國秋季的傳統大節,它的地位僅次於春節,中秋為花好月圓之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聯想到人事的團圓,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視為「團圓節」。人月兩團圓的意境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託了人生的美好願望。傳統中秋節俗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4樓:慄雅靜鍾福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由猿到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曆法、等等眾多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文獻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得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完成,後來得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對歷史人物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5樓:man丶夏沫傷痕
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自2023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哪些?來歷都是什麼?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不要抄襲,要原創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有哪幾個?由來是什麼?
中秋的來歷分別有三種說法。一 華人文化關於中秋節起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十個太陽,萬物衰敗,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蒼生。后羿因功從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不死仙藥,服用後能成仙並長生不老。但后羿不捨妻子嫦娥,將仙藥留給嫦娥儲存。有一天,趁...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簡介
1 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 年節 俗稱新春 新歲 新年 新禧 年禧 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 慶歲 過年 過大年。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 忙年 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 飄色 舞龍 遊神 廟會 逛花街 賞花燈 ...
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專個很重要的節 屬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 中國傳統節日的簡介 1 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