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是什麼節,7月7日是什麼節日,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2022-01-03 10:26:36 字數 5464 閱讀 5450

1樓:月似當時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織女和牛郎成親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著一雙兒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揮,昔日清淺的銀河霎時間變得濁浪滔天,將牛郎織女隔在銀河兩邊。

從此,牛郎織女眼淚汪汪,隔河相望。後來王母娘娘准許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於是人間喜鵲飛上天空為牛郎織女搭橋,謂之鵲橋會。據說在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2樓:歷史維度

農曆七月七日是什麼風俗節日

3樓:依秀芳盍丙

2023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七夕夏曆即農曆七月初七

又稱星期,即中國愛情節、情侶節,神話傳說中鵲橋相會之日

4樓:李梅花蟻戌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

三、五月

五、七月

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5樓:回啟章華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

陰曆是七七事變

6樓:包新雨庾揚

農曆七月七是乞巧節,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也被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

7樓:

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我國傳統的情人節

8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7月7日是 七夕情人節唉

今年的七夕是8月26號

9樓:匿名使用者

節?七七事變 你說什麼節

7月7日是什麼節日,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10樓:月似當時

7月7是七夕節。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

三、五月

五、七月

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現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1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在上古時代,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以及祭祀祈福的節俗就有了,它是農業社會男耕女織形態的反映。

到漢代,這傳說強調織女是玉皇的第七個女兒,她愛上了牽牛繩的農夫。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12樓:繪夢女孩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陽曆的七月七日是中國歷史上的七七事變。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13樓:u女郎

公曆的「七七」抗戰紀念日(7月7日)

為紀念國恥七七事變的發生設立。2023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農曆的七月七日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14樓:極簡瑜伽樂園

大多數人失眠都是因為壓力過大、思慮傷脾、陰虛火旺造成的,所以想緩解失眠可以通過自己的動作來調理身體這些問題

15樓:泰思楠

七夕節有祭拜織女的習俗

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16樓:倩兒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因七夕賦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織女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係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7樓: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情人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

在我國的許多史書中,對這個節日的由來,有著較多的說法。一說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詩經》;一說起源於漢代,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同時,人們還認為傳說的原發地在南陽。

每年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少女們往往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這是一種至純至真的情感,又賦有一種極為浪漫的色彩,讓人輾轉反側,情思綿綿,心緒無邊。也正基於此,千百年來,這種情感一直在民間流傳,既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又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併成為一個亙古不變、歷久彌新的傳統節日。

18樓:匿名使用者

7月7曰是抗日戰爭紀念日。

2023年7月7曰,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以北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日軍當即炮轟宛平縣城和蘆溝橋。中國駐軍第29軍官兵奮起反抗,擊退日軍數次進攻。

史稱「七七事變」或「蘆溝橋事變」。它是中國現代史上極為重大的事件,從此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序幕,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是全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

2023年,***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把「七.七」作為抗日戰爭紀念日,旨在教育後人弘揚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共御外寇,前仆後繼,英勇鬥爭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革命前輩的敢於鬥爭、敢於拼博、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科學、民主、繁榮、昌盛、富強,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鬥。

19樓:麥興有孫辰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

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中國的七月七是什麼節日,中國的7月7日是什麼節日

中國的七月七是七夕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 七姐節 女兒節 乞巧節 七娘會 巧夕 牛公牛婆日 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 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 乞求巧藝 坐看牽牛織女星 祈禱姻緣 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 牛郎...

7月19日是什麼節日,泰國的七月19日是什麼節日?貌似是宗教節日。

蒙牛的獨特節日 學習節 7月19日 將學習成果與半年工作成果總結相結合的一次團隊分享共贏的節日。泰國的七月19日是什麼節日?貌似是宗教節日。農曆七月十九是佛傢什麼日子 淨土宗三bai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du日。承遠zhi大師教化眾生,善立dao中道,隨機設內教。從化者甚容眾,前後受法 千有餘人。就中以...

2023年農曆七月七日是屬什麼生肖日

2016年七月七號,陰曆六月初四,上午九點十六出生,是什麼命,命裡缺什麼 明年是猴年當然屬猴了。農曆7月屬什麼屬相 農曆猴月是2016年農曆七月,是猴年猴月。有兩個猴年猴月猴日是公曆內8月18日 農曆7月16日壬申日 公曆容8月30日 農曆7月28日甲申日 2016年猴月猴日是什麼時候?申猴,因此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