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會有左相和右相之分

2022-01-10 11:11:25 字數 6141 閱讀 1955

1樓:拖地大隊長

左相和右相的分立,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制衡」,是在確保皇權至高無上的同時還能保證相權充分發揮「輔佐」作用所做出的一種設定。而他們的職責便是,在向皇帝盡忠的同時,監督約束另外一人的行為。

在電視劇中,左相和右相的設定目的更多是為了製造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如電視劇中所展示,當左相或者右相之中一人的權力過分膨脹的時候,皇帝可以通過及時的扶持另外一人來平衡局面,避免相權過分地膨脹進而威脅到皇權。

丞相之位,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存在,代代流傳,從秦朝到朱元璋廢除丞相這2023年之間,丞相之位的具體設定一直在發生著變化,甚至可以說是斷斷續續。隨著朝代的演變與推進,歷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加強**集權的同時,將朝廷大臣的權力進行平均化,尤其是相權。

在唐代之時,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受到進一步的削弱。根據資料可見,玄宗開元時將尚書左右僕射改為了左相和右相,但是不理政事,手中沒有實際的權力,因此不能稱之為宰相。天寶時期恢復僕射原名,而改侍中為左相,將中書令設定為右相,後來也都恢復舊名。

左相和右相雖然名字有所變化,但是職責卻沒有太多變化。從職位設定的最初目的上來講,右相(中書令)負責詔書的起草,左相(侍中)負責稽核,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亦存在職務相互交叉的情況。

左相右相之分,只是一種職位和**集權模式演化的產物,是皇帝為了確保自身皇權而做的一道保險。

2樓:

任何朝代,君王要想牢牢掌控權力,都是要平衡手下人的權利的。朝代越前,相權越重,朝代越後,相權越輕,到了唐朝則採取分化相權的措施來加強皇權,於是就出現了《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左相右相之分,這也是源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長安十二時辰》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將宰相一分為三,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但為何在電視中只有左相和右相呢?

李林甫這是因為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在武德九年李世民成為皇帝后,下面的大臣就再也不敢擔任尚書令,尚書令一職空缺後,就由兩位副官尚書僕射共同領導尚書省兩位尚書僕射就不在宰相行列了,到了唐玄宗改革官制後尚書省就徹底淪成為執行部門,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餘下的便是中書令為右相即電視劇中的李林甫,不過他還同時兼任尚書僕射;左相便是電視劇中的李適之。

李林甫理論上來說職責劃分是右相負責起草詔令,左相負責稽核詔令,但在實際操作中,都有參政稽核的職責,主要靠個人能力高低、下面**的依附和皇帝的喜好。

只劇中來說,改元天寶之後,唐玄宗感到李林甫權力過大開始有意識地壓縮相權,扶持李適之為左相,以平衡右相。但左相李適之開始與太子親黨韋堅、皇甫惟明交往過密,太子勢力藉此崛起。在政治鬥爭中處於劣勢的右相,重新開始被玄宗重視

表面上要「悉以政事委林甫」,實際上左相掌握的兵部、戶部、御史臺,以及藩鎮軍隊,都不受李林甫的控制,玄宗這麼說,只是要利用他來削弱東宮勢力。

所以,左相、右相之分,一個是避諱李世民的產物,一個是皇帝的帝王權衡之術罷了。

3樓:

在唐朝全面的政治派別之後,採用了「兩階段制」,主要是起到相互制衡,相互約束的效果。

4樓:知心小謝

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分散相權加強君權的制度,但是實際上,唐朝的宰相卻有著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擬的對君權的制約能力。

5樓:

在唐玄宗改革官制之後,尚書省成為執行部門,無「知政事」之能,也就成了空頭宰相,使得宰相實際上只有兩個人, 那就是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中書令便被習慣稱之為右相,門下侍中則為左相。

6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十二時辰》中左相和右相的職責都是輔佐皇帝,只是為了防止宰相專權,就立了兩個來相互制約。

7樓:luu陽光的

皇帝之所以會設立左相和右相,完全是從自己權力的角度來考慮的,畢竟要考慮到相權的相互制約。

8樓:檸檬玖柒

因為前面只有一個丞相的時候,丞相手裡的權利太大了,以至於後面出現了左相和右相來分散權力,並且有兩個人也可以相互制約,挺好的。

9樓:遠方巧之鶴

左相李適之經常與中書令李林甫(既林九郎)爭權,但因性情粗疏,時常進入對方的圈套,換句話說,就是左相不夠聰明,鬥不過右相。

10樓:專治深度腦殘

蹭熱度真無恥。左相右相是盛唐的分法,不是什麼十二時辰的分法。這就好像問電影平津戰役為什麼北京叫北平一樣。

其實不管有沒有那個電影,北京當時都叫北平,和電影毛關係沒有。你只要問左相右相就行,何必扯上什麼十二時辰呢?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和左相誰的權力更大,右相和左相到底有什麼區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區別: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職大於左丞相。

左相和右相哪個更有權?每個朝代都是不同的,秦時左相大,漢朝右相大,北宋左相大,南宋時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隋朝左相權力更大,高熲就是左僕射,也就是左相就是當時的首相,唐朝初期左相更大,像房玄齡就是左僕射,首相,但是武則天開始中書令為右相,侍中為左相,右相更大,身為右相的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姚崇都是以中書令之尊控制朝政。北宋時期,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太宰,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少宰,明清都是左大,左都御史位列右都御史之上。但是漢朝,唐後、玄宗時期、南宋和元朝等肯定右相更大。

唐朝**為"三省六部制",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實際三省為丞相,對皇帝負責,相權實際上有所分散。但因李世民(即後來的秦王、唐太宗)擔任過尚書令。

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為皇帝后,部屬無人敢擔任尚書令,尚書令一職空缺。此後,尚書省由兩位副長官尚書僕射領導。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長官侍中都是三品,這些宰相是"實質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尚書僕射不再被視為宰相,除非被授實質宰相銜。

宰相們定期在政事堂相聚,政事堂最初在門下省。永淳二年(683年)侍中裴炎改任中書令後,政事堂移到中書省。從政事堂從門下省轉移到中書省可看出,這是權力的轉移,權力的重心轉移到中書省,中書令為右相。

劇中的林九郎也就是李林甫正是任職中書令,兼尚書左僕射,李林甫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把持宰相之位十九年,大權獨攬,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12樓:知心小謝

宰相實際上只有兩個人, 那就是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中書令便被習慣稱之為右相,門下侍中則為左相。而這時的中書令能參與更多的朝政決策掌握更多的朝廷大全,甚至使得門下侍中這個左相有時候漸漸成為一個空架子。

13樓:晗兮汐

左相和右相設立的歷史很悠久,春秋末齊景公就置左、右相各一人。戰國時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統一後,仍以丞相為百官之長,有兩人時,分為左右,以右為上。

14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朝代的不同,左相和右相的權利大小是不同的,秦朝的時候是左相大,漢朝是右相大,北宋左相大,南宋時是右相大,明請都是左相大。

15樓:luu陽光的

其實,設立左右丞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不要讓一個丞相集權,這樣可以兩個人丞相相互制約,一般來說是右相的權力更大的。

16樓:魚界

長安十二時辰中林九郎是右相,處處與太子為敵,也是靖安司最大的敵人,通常右相權利通天。

17樓:活在瓜裡的籽

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職大於左丞相。

18樓:遠方巧之鶴

從歷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職大於左丞相,但也有例外。因為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

19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但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應該是右相的權力更大,右相參與政治決策。

20樓:嫣然

每個朝代的左相右相的權利是是不同的,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應該是右相的權利是比較大。

21樓:丸子閒談文化

南宋時右相大,北宋左相大,秦時右相大,漢朝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長安十二時辰》的權鬥:為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右相,就敢和太子對抗?

22樓:瓦楞

背景強大,人的性格強勢,手段高明,自然什麼都上去了

23樓:奈何傾城一笑

肯定是他有很強大的背景啊,如果沒有背景他怎麼敢和太子對抗呢

24樓:多少次的沉默

因為丞相的背景在每個朝代中並不比太子差。

25樓:媳婦呢別鬧

因為在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害怕自己的兒子起來反抗自己

26樓:多美婷

在當時的朝局中,他林九郎是皇帝最信任的重臣

27樓:大不大王

其實他是皇上的人 算起皇親關係來 還是太子的大伯 所以皇上都拿他沒辦法 更何況一個小的太子呢

28樓:ph心島未晴

一方面是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背景很強大

29樓:強強強

因為在中國古代丞相只要有事情就可以進宮面見皇上,而太子不能

30樓:傾城一笑

我覺得那時候的丞相地位就已經很高了,跟太子差不多

《長安十二時辰》右相為何跟太子過不去,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31樓:玉火花

最近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火爆,我們對於劇中的劇情也是十分的關心,在劇中我們發現右相總是和太子過不去。我們也疑惑這個只是電視劇,而正是歷史是不是就是這樣呢,答案是確實是這樣的,歷史上的李林甫也是如此對待太子。

因為《長安十二時辰》講的是唐朝唐玄宗時期,當時的李林甫為了當上權力最高的宰相,就和當時深受玄宗喜愛的武惠妃聯合,希望可以將太子廢了,這樣的話李林甫就可以當上宰相,而武惠妃也可以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所以他們都想將太子拉下馬。那個時候受寵的還是武惠妃而沒有出現楊貴妃呢。

其實李林甫想和太子過不去,也就是因為權力,如果不是因為權利,誰當太子其實和李林甫來說都無所謂。只能說這還是因為權力的錯呀,之後李林甫終於廢了太子,而且還得到自己的宰相之位。

但是比較可惜的是最後武惠妃的兒子還是沒有當上太子,反而丟掉了自己的妻子,令人感慨啊。而最後李林甫的結局也不是很好,畢竟這個心機深沉的人也不會得到什麼好的結局的。

但即使只是看電視劇,我們也可以看出李林甫這個人心機之深沉啊。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真的是太壞了。其實在電視劇中也有所體現啊,所以我覺得《長安十二時辰》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大部分的細節還是挺還原史實的。

32樓:

歷史上也是這樣的,應該是政見不合所以才過不去。

33樓:別有事找壞蛋

實是這樣的,歷史上的右相也正是這樣對待太子的。

34樓:暮光夢緣

歷史上的右相李林普,確實和太子的關係不是太好的。

35樓:獨狼也有

歷史上也是如此,右相李林甫和太子關係也不太好。

36樓:雨點兔兔

在歷史上也正是如此,這是因為右相和太子的想法和主張都是不一樣的。

37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因為右相和太子的立場不一樣,利益不統一,那麼自然就不能是同一邊的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細節和彩蛋

狼衛在藏匿的地點休整飲食,其中一個人拿出樹枝穿肉在火盆上烤。狼衛的背景是突厥人,資治通鑑 講李承乾愛效仿突厥風俗,吃飯要 作八尺銅爐,六隔大鼎,募亡奴盜民間馬牛,親臨烹煮 更 斂羊而烹之,抽刀割肉相啖 總之就是要有遊牧民族的霸氣。其實不止他,大部分貴族也喜歡這種豪邁的飲食方式。千年前的肉都是有機的,...

為什麼說讀懂了《長安十二時辰》,就讀懂了我們的一生

古代唐朝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那時的一個時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兩個小時。從夜半開始,也就是子時23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間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是在休息的,但是也存在一少部分人,他們難以入睡。這部分人在這個時間是十分孤獨的。他們正在盼著天明。而到了丑時也就是雞鳴時刻,但對於每一個正在熟睡的人來講,他們身體...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眾多老戲骨為什麼甘願為易烊千璽當配角

這部劇,老戲骨前輩們佔了大壁江山。千璽這個演戲新手的演技,在這些老戲骨面前,立馬相形見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需要,我覺得不是說給誰當配角的問題,一個有演技的人全程不說話你都能看到他的演技 也不是為他當配角,是大家詮釋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劇情和角色就需要這樣的配合吧?我覺得沒必要想太深 這就是流量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