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被朱棣欽定為「奸臣」,為何百姓們卻將其當成神,一直供奉至今

2022-01-19 05:39:49 字數 4160 閱讀 9433

1樓:夏日絕

鐵鉉被朱棣認為是奸臣,但是百姓們卻把他當成了神一直供奉到現在主要是因為百姓們認為鐵鉉非常的忠心。當時就是因為鐵鉉堅決抵抗朱棣維護朱允炆的統治才被朱棣認為是奸臣的。

我們都知道當初朱棣是謀反才成功上位的。所以他的皇位其實並不是正統,他的權力是從當時他的侄子朱允炆那裡奪來的。而當時朝中大臣有一個叫鐵鉉的人,他堅決抵制朱棣這種謀反的行為並且一心選擇跟隨朱允炆,可以說他是一個十分忠心的大臣。

但是就是因為他當初抵抗朱棣反對他謀反,所以朱棣才會如此厭煩鐵鉉,他認為鐵鉉是一個奸臣阻擋了他統治朝政。於是朱棣就把鐵鉉除以極刑,當時鐵鉉死的非常悽慘。一代忠臣明顯不應該有如此結局,但是就是因為朱棣的私心才導致了鐵鉉最後的下場。

我們都說歷史其實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當時的那些史官為了巴結朱棣就站在朱棣的立場上,也認為鐵鉉是奸臣。但是朱棣並不能堵住悠悠眾口,老百姓的眼睛還是非常明亮的。

百姓們都認為鐵鉉是一個忠臣,他忠貞不移地維護著朱允炆的統治是值得人們讚揚的。所以人們直到現在都把鐵鉉當成神一樣供奉著。鐵鉉是非常不幸的,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個心胸寬廣的皇帝或許還能饒了他一命。

但是朱棣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他並不允許有威脅著他統治的大臣存在。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鐵鉉」吧?

因為他的名字有點像**、遊戲中的「玄鐵」,所以留了一點印象。

主要還是因為他本人一直奉行「血統正朔」,認為朱棣應當效法周公,安安心心地輔佐建文帝。而到了朱棣起兵後,他也不投降。民間認為他忠貞不阿,所以才不管朱棣的詔令,仍然供奉。

3樓:詩允love詩傑

竭盡職守、剛烈如鐵的不屈精神深受後人敬佩。

4樓:楊撐撐

朱棣應當效法周公,安安心心地輔佐建文帝。而到了朱棣起兵後,他也不投降,護朱允炆的統治才被朱棣認為是奸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個大臣他對朱棣是非常的忠心,一一心一意為老百姓做事,所以才被老百姓當成是神仙降臨,而他反對朱棣,所以才被朱棣定為奸臣。

6樓:

因為那個奸臣是朱棣為了確保自己的合法性亂判的,但是民間百姓可不管這一套,那位奸臣竭盡職守、剛烈如鐵的不屈精神深受後人敬佩。

7樓:開心每一天天

因為他想讓朱律當週公

8樓:職場解惑七七

百姓們將朱棣當成神,是因為他還是做了很多幫助百姓的事情。

9樓:雲水南

對於這個奸臣,那只是對於皇帝來說,而對於百姓他是神恩澤大地。

10樓:好好學習哇咔

因為朱棣在位期間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實事,百姓愛戴他。

如何評價朱棣其在位期間五件大事的功過得失?

11樓:挽弓當挽強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也是明朝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之一。後世有不少人認為,如果明朝只能選出兩位好皇帝,那麼有資格入選的也只能是明太祖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了。然而隨著現代對明朝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朱棣身上許多負面事件被不斷發掘出來,其人物形象逐漸變得模糊。

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究竟是不是一位好皇帝?

首先夜讀史書在此要明確一點,好皇帝和好人是兩碼事,在評價一位帝王的時候,不能簡單以其個人的道德水準來給出好評或者差評。因此我們在下文中將主要討論朱棣在位期間五件大事的功過得失。

一、五徵漠北

在朱棣的諸多成就中,五徵漠北往往被排在最前面,因為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開疆拓土就是最大的豐功偉績。那麼朱棣五徵漠北的結果如何呢?《明史》中記載「六師屢出,漠北塵清」。

也就是說,明朝大軍橫掃漠北。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明軍橫掃漠北並不意味著將漠北納入了明朝版圖。事實上,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追擊元朝殘餘勢力,雖然這些戰鬥全部取得勝利,但明朝北部的邊患問題卻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每次打擊完一個蒙古勢力後,另一個蒙古勢力又開始崛起。直到朱棣去世時,北方的蒙古問題仍和他登基之初的情況幾乎一樣。

不過,五徵漠北也並非完全是瞎折騰,在明朝持續地打擊下,漠北蒙古各部無法重新統一。所以朱棣在位期間,北方邊患問題雖然沒得到有效解決,但也沒變得更糟糕。客觀地說,五徵漠北雖然不能算功績,但也不能因此指責朱棣勞民傷財,耗費人力、財力。

二、佔領安南

朱棣的另一項軍事成就是佔領安南。不過與五徵漠北相比,佔領安南對明朝而言就是一次真正的災難。朱棣原本安排明軍出兵安南是承諾扶持當地貴族作為傀儡政權,可是當明軍完成得勝後,朱棣卻食言吞併了安南。

在此後的二十餘年時間裡,安南各階層人民不斷反抗,明朝方面花費了極高昂的代價才勉強維持住了在安南的統治。後來朱棣去世,他的繼任者很快就決定放棄這塊讓明朝耗盡國力的屬地。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朱棣的安南政策並不被他的繼任者所認同。

三、下令編修《永樂大典》

朱棣在登基稱帝后不久就下令由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一身的大成之作,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典》。該書從開始編修到完成共歷時五年,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

《永樂大典》儲存了我國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超級百科全書。因此,這件事情確實能算得上是朱棣的一件大功。不過讓人遺憾的是,由於戰亂、火災等原因,如今《永樂大典》僅存800餘卷散落世界各地,一部超級鴻篇鉅著僅剩一點鳳毛麟角,實在令人感到痛心。

四、疏浚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條極其重要的交通運輸線,用生命線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元末明初之際,由於戰亂等原因,大運河遭嚴重破壞,河道淤堵嚴重,許多河段都已無法使用。朱棣當上皇帝后打算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

為了給北京的紫禁城營造工程提供交通支援,他下令耗費巨資疏浚並擴建大運河,在他的詔令推動下,大運河很快就重現了昔日水波盪漾的景象。雖然朱棣疏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民生,但無論怎麼說,大運河的疏浚對當時明朝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這件事也算得上是朱棣的一件功績。

五、鄭和下西洋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奉朱棣之命率領龐大的艦隊進行遠洋航行。鄭和船隊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爾木茲海峽,讓西洋諸國對大明王朝的國力之強盛感到驚羨不已。用《明史》上的評價來說那就是「威德遐被,四方賓服」。

當時明朝艦隊無論是在艦船尺寸、技術水平,還是在艦船數量方面都擁有難以超越的優勢,在各方面都足以令一百五十年後才出現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相形見絀。因此,無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此事都算得上是一件宣揚大明國力以及傳播中華文明的重大功績。可是,令人感到無比遺憾的是,原本有能力稱霸四海的明朝卻主動放棄了航海事業。

到了明朝中期,大明王朝竟落到了連沿海地區倭寇都難以對付的地步。明朝的航海史就這樣成了一片生鏽的合頁。

結語縱觀朱棣在位期間的這幾件大事。五徵漠北、佔領安南的事蹟言過其實,真實意義遠沒有許多人想象中的那麼大;下令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所以算得上是功績;鄭和下西洋是朱棣在位期間的最大成就,中華帝國的軟實力輸出在當時達到了巔峰,之後的萬邦來朝盛況就是由此而來。但就事論事,無論上述哪件成就,與歷史上那些公認的好皇帝所取得的成就相比還是存在很大距離。

此外,上文中提到了朱棣的五件大事,還有一事沒有提及,那就是當時明朝的百姓生活狀況。朱棣所幹的這些大事,每一件都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在朱棣統治下的明朝百姓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永樂十九年(2023年),一位叫鄒緝的**上書,其中寫道:

「今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水旱相仍,民至剝樹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顛踣道路,賣妻鬻子,以求苟活。」從這道奏疏中就可以看出,當時所謂的「永樂盛世」只是明朝統治階層的盛世。

而在「盛世」光環之下的百姓卻是食不果腹,飢寒交迫。因此,如果問朱棣究竟是不是一位好皇帝,恐怕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了。

12樓:小小喵同學

他的兩次征戰其實是沒有很大的意義的,而且又非常的勞民傷財,但是後面他編撰書籍也是非常大的好處,只不過現在留下的比較少了。還有修大運河和鄭和下西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13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是朱棣在位期間的最大成就。當時,中華帝國的軟實力輸出達到了頂峰,萬邦王朝的盛況由此而來。但是就事情而言,無論上述成就中的哪一項,與那些歷史上公認的好皇帝的成就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4樓:個非凡哥

一個人肯定有功,也有過這都是很正常的,總比一些不作為的強。

15樓:顧輕舟老師

其實總的來說他還是不錯的皇帝,在位期間治理的還算不錯。

後宮佳麗三千為何獨寵我一人

後宮佳麗三千為何獨寵我一人 出自宋小寶反串 甄嬛後傳 歡樂喜劇人 宋小寶扮演咖妃剛開頭的臺詞 什麼後宮佳麗三千 誰知道 自打我進宮以來,就獨得皇上恩寵。這後宮佳麗三千,皇上就偏偏寵我一人,於是我就勸皇上一定要雨露均沾,可皇上非是不聽啊。皇上啊,就寵我,就寵我,你說叫為奴的情何以堪呀!自打朕登基以來,...

一人之下老天師的實力為何如此強,《一人之下》中老天師實力為什麼這麼強?

想尼咋辦 除了老天師本身接受了強大的天師度傳承之外,潛心修煉,厚積薄發,超高的天賦,童子身的加成都是老天師實力達到一個頂峰的重要因素。 在花明樓練習舞步的熱帶魚 一群練武術的硬要打一個修仙的,能多過幾招都是那老頭不想過多的暴露自己實力而已了 蕭很圓 我感覺無根生用雙全手把自己變成了寶寶 聽風暖丶丶 ...

單身一人時,有完全的自由,為何還要找物件

單身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確實是非常的自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去 就去 不用擔心對方會不會擔心,平時也不要惦記著另外一個人,不用想著對方在幹嘛,有沒有按時吃飯之類的。但是如果有了物件,那麼可以說你的一半的自由都沒有了,因為情侶之間是會相互約束的,會限制對方做什麼事情,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人還要追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