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小說裡的人物徐庶最後最後結局如何

2022-01-31 14:35:56 字數 5287 閱讀 5632

1樓:豬豬說遊戲

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

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稱臥龍先生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

「後引見,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後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

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俗。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2樓:吳子漁

《三國演義》裡沒有說到他的結局。

只說到赤壁之戰的時候找藉口溜掉了。

書裡就再沒有說到他。

而史實上他做了大官。御史中丞

3樓:我水平很高的

一直在曹營,老病死的,三國謀士裡結局最好的2個,一個賈詡,一個徐庶

4樓:

在回馬薦諸葛以後一直在魏國呆著 根據演義 他至死也就只跟曹操提起要到西邊抗擊西涼軍

5樓:孤單·浪子

一直為曹操做事,只是終生不獻計謀,赤壁時也是,找個藉口溜到別的地方去了,不過一直在曹營

6樓:摩楓

先說他的結局。。他因為母親被曹操誘騙到曹營,但其母忠厚剛烈以死來警示他勿輔佐操賊。。他發誓不為操賊獻一計,但又為封建思想所害,沒有再投劉備。。。

赤壁之戰中他看出了龐統的連環計,但不告知曹操,而是主動向曹操表明要去守北方。。順利避開那場戰爭。。最後是病死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和賈詡都是屬於會做人,很明白自己的位置,在曹營謀士眾多,多他不多,少他不少,他又是一個被逼跳槽過來的,為人低調才能過得長安。

8樓:濱大科研社團

徐庶歸操,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吧,諾不為曹操出一謀。赤壁之戰前鳳雛龐統為其出謀迴避此戰,後隱居。

9樓:大是大非是否

徐庶活了六十多歲

為人處事非常低調

最後告老還鄉

他算是三國中的一位傳奇人物

身處曹營,但是終身沒有為曹操獻一計

10樓:匿名使用者

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是被曹操以他母親要挾留於曹操身邊的,但他心在劉備那,想輔佐劉備中興漢室,所以他至死沒給曹操獻一計。所以雖然他是有本事的人,但他不能施展

11樓:貧道玄空子

如曹營後,不獻一策,後來病死

三國中徐庶結局怎麼樣了??

12樓:blackpink_羅捷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13樓:初起雲尤丙

赤壁之戰後,在龐統建議下,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後在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但也算善終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208年,曹操南征,劉備於長阪兵敗,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抓獲。徐庶向劉備告辭,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就是靠這方寸之地。

如今已失老母,方寸亂了,無益於事,請從此別。」於是劉備同意徐庶離開,徐庶和石韜向北投降了曹操。魏黃初年間(220年-226年),徐庶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魏太和年間(227年-233年)後,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歷史評價:諸葛亮:

①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②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魏國「終生不出一計」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徐庶最後一次出場。初看之下,龐統和徐庶的江邊相遇似乎只是一個孤立事件,既使刪除這段情節,好像對故事的發展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在第五十回「雲長策馬刺顏良」中,曹操請關羽赴宴,席中,曹操問關羽的鬍子有多少根,似乎曹操的問題很無聊,實則別有用心。

羅貫中不會安排沒有用意的情節,龐、徐江邊相遇也是如此。

龐統剛剛騙得曹操把戰船連鎖起來,徐庶就立即來揭穿龐統的把戲,羅貫中的用意在於點示讀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戲,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經驗和對人情世故的熟諳遠非徐庶可比。類似手法屬羅貫中的慣用伎倆。諸葛亮舌戰群儒後,黃蓋就說這是無用功;草船借箭剛回來,就立即要火燒戰船。

徐庶巴巴地跑到江邊來見龐統,主要目的想表現一下自己的不凡。徐庶以為自己能夠發現龐統的詭計,是一個了不得的高明見識,這樣高明的見識又偏偏在曹營裡不能對任何人講。不能聽到讚美,不能表現自己,會讓徐庶鬱悶死的,所以徐庶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證明自己的高明。

極強的表現欲本身就是不成熟和膚淺的標誌。

徐庶也許是真的沒有脫身之計,也許是要考驗龐統的智力、和龐統一較高下,無論是哪種情形都無關緊要。當龐統講出脫身之計後,二人大笑。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認為這脫身之計太高明瞭,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現的是自命不凡後的得意。

關鍵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計策,其實愚蠢透頂。

對於二人江邊見面的情節,羅貫中多處使用暗示性的筆法提示讀者。「(龐)統聞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顧左右無人。」曹操已經明白龐統是**,肯定要暗中派人監視龐統;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龐統,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會派人監視龐統。

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東臥底,自己怎麼可能不做防範。「(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

……』」徐庶的小命難保了。

曹操雖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邊和龐統見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談話內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謠言。所以,當聽到「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時,曹操「大驚」,曹操是真的擔心韓遂、馬騰謀反。

曹操急聚眾謀士商議,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徐庶就急忙搶先發言,生怕差事派給了別人。以曹操的機敏,立即就明白了「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是假,曹操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曹操怎能不「大喜」。龐統為徐庶設計的脫身之計,其愚蠢之處就在於搶差事這個環節。

接下來,曹操派臧霸與徐庶同去。後來曹操征討馬超和漢中時,所帶的眾多將領中,獨獨沒有臧霸。如果臧霸真的去鎮守散關了,就不會沒有臧霸。

事實上,臧霸一直鎮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沒有踏足過關中。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沒去什麼散關,而是直接回了青、徐。徐庶從此銷聲匿跡,阿鴦猜測,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給幹掉了。

「臧霸」是羅貫中別有用心的安排。

徐庶對龐統說:「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許劉皇叔有伏龍、鳳雛,才高天下,以此論之,吾言不虛也。

」也是後來龐統投奔劉備時的伏筆。這裡再一次明確,劉備知道龐統就是鳳雛。劉備派龐統去當縣令,是有意搓磨龐統,目的是去掉龐統的狂傲。

大事業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眾人齊心協力。狂傲會嚴重影響團結的,最終會毀掉事業。後來劉備把龐統從耒陽請回來,那一番表演,可謂演技高超。

也許正是徐庶的這句話,使得龐統初見劉備時,才表現的那般狂傲。

《三國演義》的徐庶最後怎麼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是關羽三國演義 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18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

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稱臥龍先生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

「後引見,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後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

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俗。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

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後的經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 徐庶一生,雖然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但他忠直坦誠、孝敬親尊、力薦英才的人格品德將永傳後世。

19樓:手機使用者

徐庶是**《三國演義》要重點塑造的人物之一,用墨不算少,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晰。不過,**寫徐庶寫到赤壁之戰時就結束了,沒有進一步交待徐庶的下落,給人留下了一些懸念。實際上,史書《三國志》雖然沒有為徐庶立傳,但其中對他的記述也不算少,而且書中大致給出了徐庶的下落。

書中說,徐庶自從赤壁之戰前夕投歸曹操以後,自然也就成了曹魏的一員謀臣。但他在赤壁之戰時並沒有與龐統發生什麼聯絡,自然也不可能前往西涼防守馬韓。他歷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如果按民間傳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許多官還怎麼做?

)。太和年間(227—233),諸葛亮北伐曹魏,聽說徐庶仕途不太暢達,深為惋惜地說:「魏國人才莫非真得很多,怎麼徐、庶和石韜不被重用呢?

」其實御史中丞的官已不算小了,諸葛亮之所以為徐庶鳴不平,大概覺得徐庶是被大材小用了。徐庶大約病死於公元235年左右,葬於彭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他的墓碑至北魏時尚存,可惜後來散失了。採納哦

三國裡最帥的人物,三國演義裡最出名的人物有?

絕對是周瑜最帥啊,那些說其他人的,把周瑜排在最後的藥店碧蓮吧。三國志 明確記載周瑜 長壯有姿貌 這充分說明周瑜的形象方面有四個特點 一是身材高大,那是帥哥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二是身體強壯,那是肌肉男,是現在女性最希望的男人特徵 三是身材特別好,那是女人的面子 四是容貌特別帥,具有江南才俊的特點,那是...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介紹

三國演義 中提及外號的主要人物有 臥龍先生 諸葛亮 鳳雛先生 龐統 水鏡先生 司馬徽 虎痴 許諸 漢壽亭侯 美髯公 關羽 天公將軍 張角 地公將軍 張寶 人公將軍 張樑 碧眼兒 孫權 小霸王 孫策 吳下阿蒙 呂蒙 一代奸雄 曹阿瞞 曹操 漢蜀昭烈帝 劉備 影響 三國演義 情節發展的人物實在太多。現介...

三國演義人物有更蠃嗎,三國演義中,最後誰贏了?

1 曹操 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 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2 劉備 161年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