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何我們中國人自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

2022-01-31 17:49:50 字數 5387 閱讀 3257

1樓:狙神哥

(⊙o⊙)…現在沒有漢人,也沒有秦人,因為秦國和漢國早就滅亡許多年了。

中國歷史上,在戰國期間有好幾個諸侯國,秦人不能代表中國人,還有趙人楚人齊人等。待秦始皇大一統了,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全成秦人了,但是二世而亡,時間太短了,別說秦族的概念,就是秦國人的概念在當時活著的人心裡還沒成型,秦國就滅亡了。比如趙國被攻破了,活著的趙人還沒接受秦人的身份,秦國就完蛋了。

漢國建立後,就都成漢人了,而且漢國好幾百年的壽命,所以呢把那些不承認自己是漢人的人全熬死了,經過長時間的教育思想灌輸,剩下的人就都承認自己是漢人的身份,這樣就形成了漢族人的概念。等到漢國滅亡了,後續政權的建立也基本上是漢族人來當皇帝,也沒有必要重新對民族重塑,而且民族性一旦成型就很難改變。比如唐朝皇帝,就是漢族人,他不會弄個唐族出來,因為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下面的漢族人不認同唐族的身份,弄不好就起兵造反。

所以呢,別說對漢族那麼多人進行改變,就是小小的少數民族的國家被唐吞併,雖然都承認自己唐人的身份,但是小民族的身份都很難改變。

所以呢,目前,中國人就是中國人,這其中有很多民族。那麼從統一民族角度來說,我們要說是華人或者是華族人。比如你是華人,那麼你加入美國國籍,你還是華人,你的後代也是華人,華裔美國人或叫美籍華人。

2樓:一廂情願兩向厭

當時的確是叫秦人的,但是在時間長龍中,秦人逐漸的被唐人和漢人所代替了。

漢民族族稱的確定,經歷了一個曲折的交叉的發展過程,即先後出現「秦人」、「漢人」、「唐人」之稱;同時,「秦人」、「漢人」、「唐人」三稱又交叉使用。「漢人」之稱在曲折、交叉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取得主流地位,最後確稱為「漢族」。

歷史具有發展速變的一面,同時又具有保守緩變的一面。華夏民族各支系在秦始皇的武功面前迅速統一了起來,秦王朝的聲威也風馳電掣般地飛揚四域。但是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看清秦王朝的「廬山真面目」,其又俄頃土崩互解,為漢王朝所取代。

於是,當四域各國稱統一的華夏民族為「秦人」之時,華夏民族已發展、轉化為漢民族了。由於這種「時間差」的產生,西漢之時,剛形成的漢民族仍被四域各國各族稱之為「秦人」。

其實,「漢人」一詞真正賦予「漢族」之義,指稱漢民族是在南北朝 之時。這時國運長達400年之久的漢王朝被魏、蜀、吳三國肢解後,經五胡十六國,到南北朝,正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時。北方少數民族所建之割據政權,特別是北朝的北魏、東魏和北周的統治者都是鮮卑族,他們對所統治的中原居民,統稱為「漢人」或「漢兒」。

對此「漢人」一詞指稱漢民族之緣起情況,清末文學家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作了詳細的論述,文字雖然較長,但為了弄清漢民族族稱確定的歷史情況,還是有必要引述如下:

中國人別稱漢人起於魏末。北齊以高氏,雖雲渤海人,而歡之祖徙居懷朔鎮,已同胡俗。故《北史神武紀》雲:

「神武既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遂同鮮卑。」及執魏政,其姻戚同起者,如婁昭、尉景、劉貴等,皆非中國種族,遂目中原人曰漢人。如《文宣持後李氏傳》雲:

「帝將建中宮,高降之,高德正言,漢婦人不可為天下母。」以李後為趙郡李希宗女也。《楊傳》:

「太皇太后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以時yīn@④等議,欲處婁後於北宮,政歸李後,故婁後為此言也。

《廢帝紀》雲:「文宣每言太子得漢家性質。」以廢帝李後所生也。

《傳》:「廢帝曰:『天子亦不敢與叔惜,豈敢惜此漢輩?

……』」指及燕子獻、宋欽道、鄭子默也。《斛律金傳》:「神武重其古質,每戒文襄曰:

『爾所使多漢,有讒此人者,勿信之。』」《北齊書高昂傳》:「高祖曰:

『高都督純將漢兵,恐不濟事,今當割鮮卑兵千餘人,共相參雜,……』。」《高德政傳》:「顯祖謂群臣曰:

『高德政常言宜用漢人除鮮卑,此即合死,……』」。《北史高昂傳》:「劉貴與昂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貴曰:

『一錢價漢,隨之死!』昂怒,拔刀斫貴。」《薛修義傳》:

「斛律金曰:『還仰漢小兒守,收家口為質,……』」。此類甚多,皆分別漢人之始⑥。

及至唐代,由於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時代,繁盛的京都長安,絲綢古道上的駱駝商隊,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去印度取經的玄奘,以及詩壇上的千古絕唱,藝苑中的書法和繪畫……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其震古爍今的文明,千餘年來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東方和世界,於是,唐王朝時,又出現了「唐人」一詞指稱漢民族的新情況。如唐沈亞之《沈下賢文集》稱:「自翰海以東,神鳥、敦煌、張掖、酒泉,東至於金城、會寧,東西至於上郢、清水,凡五十郡、六鎮、十五軍,皆唐人子孫,生為戎奴婢。

《新唐書吐蕃傳》劉元鼎出使吐蕃經過蘭州時,所見「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觀。」

又如元人吳鑑在《島夷志略序》中雲:「自時厥後,唐人之商敗後,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禮。」再如《明史外國真臘傳》雲:

「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關於「唐人」一詞出現的原因,清初詩人王士在《池北偶談漢人唐人秦人》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其雲:

「昔予在禮部,見四譯進貢之使,或謂中國為漢人,或曰唐人。謂唐人者,如荷蘭、邏羅諸國。蓋自唐始通中國,故相沿云爾。

」可見稱漢民族為「唐人者」,多為自唐王朝開始才與中國有往來的國家。所以至今東南亞一帶及海外仍有人稱華僑為「唐人」,不少國家華僑聚居的地方還建有唐人街。

3樓:喜得馨澤

統稱一個國家人,漢人大漢王朝,雖然統一六國,但還是漢朝把秦始皇打敗了,所以統稱漢人

4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其實都是一家人,漢人也不代表我們是明朝的呀。

5樓:夏天的雪

大漢民族,不是秦人,而是對中國人對漢人的一種統稱。

6樓:王者拜拜

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是漢族人口還是最多的。

7樓:廷廷

誰能說我們不是秦人,在古代是秦朝,現在秦朝已經沒有了。

8樓:七月

在秦始皇時代就已經有漢人了,在中國人口最多的就是漢人了

9樓: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天下,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10樓:baby忘記了

雖然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但是漢人的人口比例還是最多了

秦朝、唐朝比漢朝更偉大,為何我們叫做漢人,而不是秦人和唐人呢?

11樓:新左右

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秦朝的影響力確實深厚,但只可惜國祚太短了。相較於短命的秦朝,漢朝的國祚就強多了,兩漢加起來都有三四百年。在如此長的時間裡面,作為繼任者,當然要比前任的短命皇朝更能讓人有一種歸屬感。

除了國祚長之外,漢朝在軍事、政治及文化方面,也是很強盛的。

在政治上沿襲秦朝的制度,在軍事上屢次擊退進犯的遊牧民族,一句「犯我強漢,雖遠必誅」,使得遊牧民族不敢在犯邊。而在文化上獨尊儒術,則為當時的執政者及後世皇朝,提供了一種治國的理念思想。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漢朝的影響是最深厚的,哪怕後來朝代更迭,人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仍然是漢人。

而漢族的稱呼,則是近代之時才確立的。

而除了漢族的名稱之外,在現今的外國一些中國人的聚居地,那裡都被稱為唐人街,在當地生活的人則被稱之為唐人。因為唐朝也是在漢朝之後,我國皇朝之中對百姓們影響最深遠的,在當時也是強盛一時。而為何不用唐人來代替漢人,則是唐朝的影響力雖高,但還是不如漢朝的,所以也就沒改變了。

12樓:斛光亮

漢人是劉邦建立漢朝後,對歸順的臣民統稱。

漢朝之前,為氏族部落,既是一姓一族。劉邦統一中國後,作為統一的象徵,把氏族部落取消,統稱為漢族,文字為漢字,語言為漢語,服裝為漢服

秦朝統一後,秦始皇並沒有將氏族部落統一稱呼,只要求文同字,車同轍。而西域國家,今西亞方向,受秦國影響,叫中國人為秦人

歐洲則稱中國人為茶葉。

俄羅斯受蒙古統治過,叫中國人為靼韃人。

美國及澳大利亞喜歡中國陶瓷,特別是唐三彩,叫中國人為唐人,凡華人聚集地,叫唐人街。唐人並非唐朝人,而是製作唐三彩陶瓷的人。

比如:我們叫日本人為東洋人,菲律賓,新加坡等為南洋人,歐洲人為西洋人。

13樓:黑騎鬼劍

秦朝統治時間太短,所以影響相對較少,而唐朝雖然很繁榮,但是人們的認同感並不多,而漢朝就不同了,不僅維持的時間長,而且由於漢武帝長期的抗擊匈奴,增加了民族認同感

14樓:佳

我們今天稱為漢人是因為漢中這個地方 。

前207 年 秦朝亡。劉邦受項羽封於巴、蜀、漢中,都於漢中郡(今陝西漢中),稱漢王。前202 年,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漢朝,天下再歸一統。

在漢朝經歷數百年的穩定期後, 東漢末年, 魏晉南北朝時期(189 年-589 年)中原重新陷入動盪,充滿了不安與長期的戰爭,人們追憶漢朝的繁榮穩定,使得漢人的稱呼得以沿襲,之後北方的北魏,東西魏的統治者都是鮮卑族,他們對所統治的中原居民,統稱為「漢人」或「漢兒」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它統治時間長,比較有認同!秦比較短而且缺乏認同感!唐要比漢朝要晚好幾百年!所以漢用時間長讓人都習慣了!

16樓:相思不停

秦朝統一六國後,存在時間太短,影響有限。唐朝多實行和親政策,影響力有限。只有漢王朝屬於開拓者,開創絲綢之路,大敗匈奴,打出了漢民族的威嚴,是用血與火建立的王朝。

17樓:井陽德

秦朝,唐朝人不比漢朝人多,且朝代久遠。漢人後代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叫漢人。

18樓:喜歡咪咪

因為漢第一次是以儒家思想建國的

完成第一次大一統的朝代是秦朝,我們為什麼不以「秦人」自居,而是「漢人」?

19樓:一路有你哇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秦朝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嬴政虛心向天,完成了大一統、文、言、衡、佛、道。這些惠及子孫後代的政策和專案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於統治時間太短,各諸侯國的原始文化和傳統不能一下子被人們所相信,所以實際上秦始皇只是在那個時候佔領了它,並沒有完全同化文化。

更重要的是,六國人民的心不在秦始皇身邊。秦朝後期,起義頻繁,多發生在原六國地區,秦朝很少發生暴動。這是因為秦始皇下令的許多奇蹟工程都是六國人民僱傭或奴役的,所以秦朝在當時甚至以後都不受歡迎。

六國人民文化身份的缺失,使得秦始皇統一成為一句空話。後來,漢朝先是休養生息,然後大力驅逐侵略者。繁榮的到來使人們從心底裡認同王朝,漢代的傳統也順理成章。

漢代後期,百家思想被廢黜,儒學獨尊。儒學滲透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漢字、漢文化、漢姓、儒學的教授都被賦予了老百姓。西漢、東漢400年來,漢字、漢文化、漢姓、儒學在普通百姓中的普及,使我們的漢族成為當時最優秀的民族,而其他遊牧民族仍在流血。

而且,無論王朝如何變化,漢字、中國文化、中國姓氏和儒家思想的力量都持續了兩千年。因此,漢族是使用漢字、中國文化和中國姓氏的民族。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對中國歷史的貢獻,秦世皇統一了六個國家,同一條軌道,同一條文字,為鞏固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那時的周天子是怎麼安置的

周赧王 前256年 東周第25位國王,名延,為周慎靚王姬定之子。據傳即位於公元前314年。在位59年,是兩週在位最長的君主,但他在位時期,東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洛邑 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 在他祖父周顯王期間,秦國勢力迅速膨脹,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時,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周赧...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做了哪些鞏固自己地位的措施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釆取一系列措施鞏固 集權制國家 廢分封,設郡縣。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取消了各諸侯的世襲封國,代之以郡縣制度。將天下分為三十六 郡,由 派遣各級 進行地 方治理。這實際上也就結束了貴族的 世襲制,為中國社會進步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統一文字。在統一六國之前,各國 文字異形 秦初,朝廷的...

為何中國人喜歡倒車入庫,美國人喜歡一頭扎進去

不管是中國bai 人 美國人還是du日本人等都是喜zhi歡把車子倒入車位的。倒車入位 dao優版點還是非常多的,這也是權常識性的東西。1.方便出車。等我們需要開車的時候因為車頭朝外,直接開出來即可,方便省時。2.安全。我們的車子後擋風玻璃也會貼膜的,從車外不容易看清車內。如果車頭朝外可以通過前擋風玻...